習慣喝茶才是懂得茶道之人

我們中國人非常的謙虛,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喝酒,二是喝茶。

其實說到喝茶喝酒,這兩種文化幾乎就與我們轉化文明並存的兩種文化,可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我們依然可是看到很多怪現象。

首先說喝酒,其實喝酒既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交往的媒介,更是一種情懷,我們中國有一句話是廣泛被人接受的,就是:無酒不成席。

在酒席上一般可以分為三種人,一喝就醉的,以酒為談話交流場合的,一滴不喝裝腔作勢的。

第三種人最可惡,你讓他喝酒,他卻連連擺手,不會喝酒,這樣的人連話都不會說,這樣的朋友又有何意義呢?不會喝酒,就好像不會吃飯一樣,我始終認為能不能喝酒是酒量的問題,喝不喝酒那是態度問題,現在喝酒難道還有人硬灌你不成?

現在很多的人把喝酒出了問題歸罪與酒,似乎是酒出了問題,所以不再喝酒,如果仔細分析,一個連酒都不能控制的人,就算你不喝酒了,你可能喝涼水一樣出問題。因為一切在人,酒文化傳播了幾千年,我們應該是不斷的繼承和完善,一旦一種傳統文化的斷裂,則預示著文明的消失,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酒杯。

再說喝茶,說不會喝茶的人更多,我想這個到不能怪罪說不會喝茶的人,應該從我們當今茶的亂象說起,現在好茶滿天飛,特別是普洱茶,大樹,古樹,純料,山頭讓人眼花繚亂,不要說大師,就是茶農估計也很難說的清,所以很多人說不會喝茶就不足為怪了。

那麼喝茶是否需要去追逐這麼複雜的問題呢?

我認為有一個大儒喝酒的態度很好,我們都知道仙家,也就是道家是愛酒的,而佛家是禁酒的,而喜歡喝酒遇到沒有酒這個大儒是怎麼做的呢?

他說有酒的時候學道,沒有酒的時候參佛,這樣的境界在喝茶時候我認為也非常適合,有喝茶喝,當然是享受,沒有好茶,對身體一樣有好處,也就是說,追求茶的山頭,純料是發燒友的事情,喝茶養生,通過喝茶來修心養性是有好的習慣的茶人。

在喝茶的人當中,把喝茶當做一種愛好與把喝茶當做一種習慣是兩類人。

愛好,就是就某一個品種狂熱的追求,這種人是小眾化,也是在喝茶的群體中,自認為超凡脫俗,也是一般人高攀不起的。

可是習慣喝茶的人,就像喝了就要喝茶,餓了就要吃飯,喜歡喝酒的人,很少去選擇酒,喜歡喝茶的人,對茶都是有得味,得趣,得道的過程,有人說什麼樣的人才會得道呢?

遇茶喝茶,已經沒有了茶好壞的概念,茶一入口已經體會到了厚薄香甜苦,不去管他山頭還是臺地,而只要是自然的茶對人體都有好處 而且只要喝茶,一個人的精氣神就變得不一樣起來,這樣的茶人才是深諳茶道之人。

所有的喝茶人喝的是茶,而燒錢的人則是喝茶之外的東西。前者的數量遠遠大於前者,現在市場出現的亂相,放棄了龐大的喝茶人大的市場,而去選擇一個高端小眾市場,典型捨近求遠。

現在電商市場的份額為何會逐年升高,傳統市場為何逐年萎縮。傳統市場會問你喜歡喝什麼茶,而電商市場則會給你所有的商品供你選擇。

說到底,電商面向所有喝茶的人,傳統市場面向喜歡喝茶的人。

那麼如果從商品的角度來說,所有的喝茶人推動了市場的發展,從文化引領方面來說,喜歡喝茶的人,支撐了中國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商品是很難進入一個高端市場的。

但是作為一個習慣喝茶的人,如果喜歡聽故事喝茶,則會離茶越來越遠了。

茶為道,一定是茶的問題。

郇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