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從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看大集體時代下個性的喪失

——以《沒頭腦和不高興》與《魔方大廈》為例

《沒頭腦和不高興》與《魔方大廈》都是廣為人知的經典兒童讀物,也都分別在1962年和1994年上映了動畫版,參與了好幾代人的童年生活。這兩個童話中分別有兩個頗為經典的人物形象——"不高興"和"怪里怪氣",且這兩個形象都是作為反面典型而存在的,最終都經過改造成為了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從而對兒童起到了教育作用。但在筆者看來,書裡或動畫裡對這兩個形象所進行的改造,恰恰抹去了其個性存在的合理性,導致了個性的喪失。

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一、被簡單化的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中國一向是一個重集體輕個體的國家,這與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情況和現在的社會主義方向都有關係。新中國成立後,為恢復國力,實現中華復興,我們模仿蘇聯進行了集體化道路,集體觀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依靠集體力量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但同時,個人服從於集體的觀念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

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本身是複雜的。一般來說,集體與個人應是相互促進的,個人參與到集體中,以集體力量實現單個人所無法達到的成就,而集體的成就也往往是惠及個人的,因此個人與集體是互惠互利的關係。而中國的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簡單化了的,強調的往往是個人要服從於集體,比如《魔方大廈》夏河銀行一集中,當大家都把"悲傷"、"心煩"、"憤怒"等等負面情緒抹去,只留下"開心""快樂"的時候,執意不肯接受改造的"怪里怪氣"就理所當然被當成了怪物,是必須被改造的對象,個人對集體的態度只剩下了絕對服從,而個性存在卻失去了其合理性,集體成為了消泯個性的所在,個人在必要時需要為集體做出犧牲。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二、獨特的人物塑造與固定的情節設定

在《沒頭腦和不高興》與《魔方大廈》中有兩個相似度很高的人物形象,即"沒頭腦"和"怪里怪氣"。"不高興"是一個在大家看來有著十分別扭性格的小孩子,他動不動就表現出不高興,行為總是和大家不一樣:比如下雨天,大夥兒都說泥地髒,他偏偏要走泥地;而作為扮演老虎的演員,他竟然不高興作為老虎被打,竟然演出了一場老虎打武松的鬧劇。"怪里怪氣"是他所在的世界裡的異類,別人都把種種負面情緒存進銀行,他卻天生喜愛那些"憤怒""悲傷"等等反面情緒,懼怕夏河銀行門口那個總是微笑著的保安,一心要放出銀行裡存儲著的負面情緒,塑造一個有"疼痛"、有"心煩"、有"痛苦"的世界。

在這兩個故事中,這兩個人物形象都是作為反面形象存在,也都不合群,是人類負面情緒的代表。也都在作者筆下經歷了被改造的結局——"不高興"是通過仙人將他變大體會到了情緒化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改掉了不高興的毛病。作者雖未直接寫到"不高興"後來的悔悟,但與"不高興"一起存在的"沒頭腦"的自我改造中已經體現了"不高興"與"沒頭腦"相差無二的結局;"怪里怪氣"則在《魔方大廈》的主人公來克和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被迫在夏河銀行接受了負面情緒收容,從而變成了和所有人一樣只會微笑只有正面情緒的人。

在童話中出現這種獨特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設定並不是偶然的,這是明顯的集體化觀念下的產物。所不同的是,任溶溶筆下的"不高興"是明確作為不良習慣而塑造出來的,作者希望通過闡明"不高興"的危害來教育小朋友摒棄"不高興"的彆扭情緒,和小夥伴們和諧相處;而鄭淵潔筆下的"怪里怪氣"則是明顯具有反諷意義,作者試圖通過他的被改造,來批判這個追求單一化的社會,批判文革對於人個性的壓抑。

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三、從個性人物的被改造看集體時代下個性特徵的喪失

"不高興"和"怪里怪氣"都代表著某種個性,不能將之簡單視為應被消滅的對象,而這兩種人物的被改造恰恰體現了集體時代下個性特徵的喪失。

比如"不高興"不願作為老虎被打這個情節:撇開已經定型的演員設定不說:為什麼"不高興"正巧演的是老虎而非武松?為什麼要演被打的正巧是"不高興"?若是普通人處在這種狀況下,是否有表達不高興的權利呢?"不高興"搞砸了演出是因為不高興被打,那麼如果他演的是武松而不再是被武松打的老虎,想來他就不會因此而耽誤演出了。從這個角度考慮,"不高興"的不高興似乎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試想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有不高興的時候,或許是遇到了挫折,或許是聽到了不喜歡的話,見到了不喜歡的人,"不高興"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誰都有不高興的權利,只要做好自己,不傷害別人,我們儘可以"不高興",無需考慮太多。而"怪里怪氣"更是代表了那些人類所不喜歡的情緒,因此被稱為"怪",可這些情緒畢竟有其存在合理性,當它們都經過所謂"改造"被消滅時,真正的悲劇誕生了:世界變成了單一化的世界,連快樂都由於失去了對比方而失去了價值。

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隨著時代發展,當今社會開始逐漸提倡個性,以往那種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集體的觀念開始收到質疑,個性與集體能不能共存的問題也不斷被重新討論。個性消融於集體似乎不再成為正確趨勢,於是當讀者看到《魔方大廈》之《夏河銀行傳奇》中代表著"憤怒""悲傷""痛苦"等等情緒的"怪里怪氣"經過夏河銀行的改造後只剩下了"快樂"一種情緒,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有悲傷和痛苦,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種看似其樂融融的氣氛中時,讀者的感覺並非如釋重負,反而是揮之不去的沉重和詭異感。

我們知道,快樂和悲傷都是有其存在理由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是相輔相成的,負面情緒不但有發洩作用,還有重要的對比作用,一旦負面情緒消失,那快樂也瞬間失去了意義,沒有痛苦,誰知道快樂是什麼呢?於是這種理想中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非但不能讓人覺得美好,反而怪異至極。美和醜,新和舊,甘和苦本就是人生本相,醜、舊、苦也是個性化的體現,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強行泯滅其中一方只會使世界走向枯燥的單一。而為集體而消融個性的行為在當今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了,不僅不會促進集體的發展,還會泯滅個人積極性,造成個性的泯滅和創造性的缺失。

中國童話中經典反面人物的被改造:大集體時代下個性如何喪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