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每年的大亭鄉之行,已經成為商儒人的一個習慣,今年,我們在豬年春節來臨前,再次前往那片熟悉的土地。眾所周知,貴州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全省92.5%的面積都是山地和丘陵,羅甸縣大亭鄉更是位於該省山區與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這片土地遼闊卻貧瘠,人們自給自足,安貧守道。如果說有什麼魔力吸引著我們多次前往,那一定是這裡的孩子們。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見慣了溫室裡長勢良好、欣欣向榮的花朵們,然而,大山深處那些自由地野蠻生長的花朵也同樣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未來也將同樣成為推動祖國發展的重要力量。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今年由於學員們的慷慨相助,我們的物資比往年都更豐盛。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400份物資(書包、筆袋、書籍、簽字筆)送達大亭中心校


出發前,我們事先在成都統一將愛心物資郵寄至當地學校。於是,我們便輕裝上陣,1月31日上午7點乘坐動車趕往貴陽,到達貴陽站後馬不停蹄地驅車前往羅甸縣大亭鄉。

羅甸縣地處雲貴高原南緣向桂西北山區與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以山地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85.8%,山巒起伏、溝谷縱橫、地面破碎,在這樣的山地中行駛,我們一路上都保持著十足的警惕。

經過十餘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在下午5點安全到達了目的地。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羅甸縣大亭鄉


大亭鄉由布良、交改兩個村以及19個組組成,每個組之間相距10幾公里,交通頗為不便。全鄉總共3000多戶人家,其中有500名學生,特別貧困的人口高達1000多人。

大亭鄉地理位置較為閉塞,加上氣候、土地等條件的限制,農牧業落後且不容易發展,鄉里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只能靠外出打工來養家。留在家裡勞作的,主要是種植油茶和金花茶,油茶作為植物油和食用油這種經濟作物,卻因為土壤貧瘠導致總體規模不大,地勢險峻導致交通不便,所以基本只能自給自足。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教育方面,鄉里只有小學部和初中部,由於各種原因初中將在明年停辦,初中生只能到60公里以外的縣裡上學。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冬季的山村,下午5、6點天色便開始漸漸暗沉,為了多走訪幾家貧困戶,我們冒著夜色出發了。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小夥伴班金輪家裡。孩子發育快,一年的時間,小金輪明顯長高許多。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政府的幫扶下,金輪家已經修繕完成。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別看屋內依舊空空蕩蕩,這已經是鄉里“裝修”得比較“豪華”的房屋了。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學生金輪:是鄉里特別貧困的四戶家庭之一。媽媽去世,爸爸在家務農,加上奶奶,共三口人,一年家庭總收入兩三千,低保收入一千。圖為商儒管理任老師給金輪送上新年慰問金。

不知道下次再見到金輪時,會不會比我們還高了呢?

夜色更濃,緊接著我們去看望了小女。

我們把幾年前支教時拍攝的照片帶給小女,看到照片中青澀的自己,她開始害羞起來,不一會兒翻著翻著便開始大方地給我們回憶照片中的故事。畢竟一年沒見,淳樸的小姑娘需要時間才能找到曾經的“熟悉感”。原本在內屋已經休息的奶奶聽見了歡笑聲也起身加入我們,共同分享著照片裡的故事,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這時的天色已徹底暗了下去,天氣也越來越涼,但大家的內心卻異常溫暖。跟小女告別後,我們去見了老朋友劉定明。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給定明的新年慰問金


我們踏進定明家中時,雙目失明的媽媽正蹲在地上摸索著掃地,爸爸聽聞我們的到來,立馬熱情地出來接待,告訴我們自己在家中開起了小賣部。生活再難,爸爸媽媽也會為你撐起一片天。

我們在定明家裡簡單聊了幾句之後便離開,準備明天的行程。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山裡的冬夜,缺少了窗外蛐蛐的鳴叫,也沒有池塘邊青蛙們的合唱,顯得有點冷寂。不知道是山路險峻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我們一路無話。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新的一天,迎接我們的,是山裡的濃霧。山裡的霧跟城裡的霾一樣常見,並不會汙濁孩子們明亮的眼睛。我們撥開濃霧,穿越了十幾公里才來到另外一個組的小丹家中。小丹家裡四口人,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因為身體不好,只能在家幫著做點農活,家裡難以為繼。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2小時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或許是一頓海底撈,或許是幾把王者榮耀,但對於在鄉上上學的小丹來說,卻是一次回家的單程路。

學校規定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才能住校,但二年級的弟弟小寶因為年齡太小無法獨立生活,於是姐姐小丹便擔負起了照顧弟弟的擔子,上學期間和弟弟小寶睡一張床,負責弟弟的生活起居,週末才帶著弟弟步行2小時回家。

小丹是個靦腆乖巧的孩子,但是說到學習,話匣子就打開了。她告訴我們,自己的英語學得很好,數學對自己來說比較困難,但卻對數學很感興趣,有信心能夠攻克這門學科。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小丹和媽媽(左二左三)



平日裡,好學的小丹經常把有限的零用錢和同學們湊在一起買練習書籍,也會經常到學校閱覽室看書,“我最喜歡看散文,可以幫助寫作”。

我們問小丹想不想上大學,小丹毫不猶豫地給了我們肯定的回答。雖然自己並不知道大學校園究竟是什麼樣子,但通過老師的描述,小丹特別嚮往進入大學校園學習。小丹人小,但卻懂得腳踏實地,“目前並沒有想到那麼遠,就想好好讀書,未來想成為醫生”。現在小丹最擔心的就是2019年大亭的初中不辦了,即將升入初中的她不知如何是好。

與小丹的交流,讓我們一行人也有所思考:太多的人懷揣了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但卻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或許真正實現理想,需要腳踏實地,活在當下。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一年級的鳳英機靈可愛,第一次見面,看到我們還有點害怕,不過還是非常有禮貌地向我們打招呼,在聊天中我們得知,鳳英爸爸媽媽平時都在外工作,17歲的哥哥羅小男目前沒有繼續唸書而是在外打工補貼家用。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鳳英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奶奶的耳朵幾乎聽不見,所以上學主要由爺爺步行2小時接送。鳳英說自己特別喜歡上學,她覺得學校好玩,可以每天讀書寫字,還特別喜歡考試,驕傲地告訴我們今年的期末成績:數學91,語文95。

最後,我們來到了大亭鄉最困難的一戶人家。父親蒙曉園40多歲,母親去世,剩下2個小孩。

因為孩子太小不能走太遠去打工,全家目前的生活來源是爸爸平時做零工的收入,周圍鄰居誰家有活幹就去幫忙,能讓全家上下有飯吃就行,理想抱負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只能是“吃頓飽飯”。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在來到大亭鄉之前,家徒四壁只是書中的一個成語。親眼見過後,才清楚了家徒四壁、捉襟見肘的樣子。

政府對他們家進行了危房改造,雖然目前看略顯簡陋,但至少擁有了一個可以擋風遮雨的牢固的家了。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妹妹蒙澤妹(一年級)、哥哥蒙澤湖(三年級)


兩個孩子特別的可愛,眼睛裡沒有生活對他們的壓力,充滿了天真,眼睛裡滿是星星。離開時,黎主任、蒙隊長和任老師都一再囑託,一定要讓兩個孩子唸書,用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本次行程的初心就是築夢貧困學子,後續也將持續關注當地學子們的生活與學習。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一路跋山涉水


經過兩天時間翻山越嶺,我們在羅甸縣大亭村蒙隊長、黎主任的支持帶領下,順利將400份物資(書包、筆袋、書籍、簽字筆)送達大亭中心校;同時走訪了六戶特困家庭,帶去新年慰問助學金;給十位貧困孩子們帶去新年禮物,與孩子們交流生活和學習,鼓勵他們堅持學業,積極向上,心懷理想,腳踏實地。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黎主任(中)、蒙隊長(右)跟我們確認貧困名單


商儒公益行——孩子們教會我們:心懷夢想,同時要腳踏實地

蒙隊長(右一)跟我們講述當地情況


在此,我們衷心地感謝孟支書、王校長、蒙隊長、黎主任、羅主任對我們此行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也切身感受到基層工作的辛苦與不易,更感謝感恩他們對村民們的關愛和照顧。當然,也非常感謝各位學員的關心、關注與付出,是你們的共同努力才讓本次出行圓滿結束。

未來可期,我們會一直一直關注這群孩子,在求學路上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支持。通過物質上的支持,思想上的引導,希望他們能堅持自我,實現蛻變,真正用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知道,自己的這份力量過於渺小,對於大亭鄉人們的幫助也微乎其微,但我們卻並不能因此停止對貧困學子們的關注。商儒管理今後也將持續多維度地參與公益活動,盡最大力氣地發揮企業的力量,回報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