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觀賞玉——遊走在石與玉間的精靈

和田觀賞玉

——遊走在石與玉間的精靈

鄭宜瑾

和田美玉甲天下,美玉圖畫醉人心。曾幾何時,和田玉天成的圖案、造型被賞石人發現、賞玩,漸漸成為賞析和田玉美、收藏和田玉的一個重要領域——和田觀賞玉。玉不琢不成器。千百年來,和田玉都是用來雕刻的,成器後供人們祭祀、品賞、實用,誰會想到給一塊有畫面或造型的和田玉配上底座,也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精神愉悅。設想如果沒有國內賞石的熱潮和當今社會返璞歸真、崇尚原生態美的精神追求,那麼和田觀賞玉很難在短時間內被人們發現、賞玩,以至形成一種賞石時尚。

良玉不琢,於外也不借美。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這種美醉倒了賞石人的心。前些年,筆者撰文——《解讀和田觀賞玉》,向國內觀賞石界極力推介這種渾然天成的和田美玉。如今,喜愛、收藏和田觀賞玉的藏家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隊伍不斷壯大。和田觀賞玉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驚豔天下”,其傳播認知之速,愛好收藏之廣,出乎筆者意料。

和田觀賞玉緣何在短時間內博得“眾愛”?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和田美玉在人們心目中固有的神聖地位;二是美玉和天然的圖畫相融合,質地珍貴,畫面精美,意蘊深遠。

隨著和田觀賞玉的收藏漸熱,經營和田觀賞玉的店鋪隨之開張揖客。在和田、烏魯木齊、北京等地,和田觀賞玉銷售看好。

和田觀賞玉,這一璀璨奪目的國內觀賞石界的奇葩,如何命名更為科學規範?究竟好在哪裡?資源量、市場交易及未來的趨勢如何?這一系列問題,筆者現以多年來對和田觀賞玉的品賞、理論思考、市場觀察,陳述一下個人的觀點。

一、 何謂和田觀賞玉?

探究和田觀賞玉,首先要明瞭和田觀賞玉的概念。和田觀賞玉,就是用觀賞石的理念來發現、賞析和田玉的原生態美,質地為和田玉子料、戈壁料,其天然形成的畫面、造型具有觀賞價值。

筆者提出這一概念,是經過了長期的思考。和田玉子料形狀與普通的河卵石相似,但相比質色更優。全國有江河的地方都有精美的卵石類的觀賞石,而和田的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出產形如卵石的和田玉,如有精美的圖案或奇特的造型,該如何稱呼命名?這的確是一個理論問題。

我們覺得一塊子料很有美感,往往是用賞析普通河卵石觀賞石的思路來賞析的,用的是觀賞石的理念。玉商看一塊子料,多從質地的良莠,雕刻的題材等評價的。兩者思路不同,目的各異。和田玉用來觀賞,其品位的高低,用觀賞石的鑑評標準來衡量,屬於觀賞石的理論、賞析範疇,故命名為和田觀賞玉。

二、和田觀賞玉的成因及其價值

和田觀賞玉可分為圖紋類和象形類,質地為和田玉子料或戈壁料,現已發現的大量的和田觀賞玉質地為和田玉子料。

和田玉礦經千萬年的風化剝落,成為無數大小不等的碎玉塊,經千萬年雪水搬運沖刷至河流裡磨蝕,去其雜質,存其精華,形成了一顆顆精美的和田玉子料。這些子料的顏色除了本色(白、青白、青、碧、黃、墨)外,還由於停留在不同的礦物質地段,各種元素浸染,形成了不同的沁色(氧化色),子料的本色和沁色融合構成了精美的圖案,讓人欣喜不已。

和田觀賞玉的發現和收藏,拓展了和田玉的收藏領域,豐富了其價值。

商業價值:和田玉玉質細膩半透明,顏色有白、綠、黃、黑、青等色以及沁色、各色之間的過渡色,形成的畫面賞心悅目,觀賞之“入玉三分”,由於質地為名貴的和田玉,全世界只有新疆和田一帶才有發現,且資源量正在減少,故市場交易價不菲,商業價值高。

文化及收藏價值:和田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藏玉,對和田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和田觀賞玉質地為和田玉,而和田玉是數千年和田玉文化的載體,賞析和田觀賞玉,自然而然有一種敬畏感、厚重感、珍貴感。另外,和田觀賞玉同其他卵石類觀賞石比較起來更具珍貴性,自然天成的畫面同玉性結合起來,更加彰顯了原本的文化內涵。

和田觀賞玉的發現,為和田玉的賞玩開闢了嶄新的領域,給人們帶來了雕刻藝術之外的自然美。作為觀賞石,和田玉悠久的文化底蘊又是傳統賞玩的價值提升。因此,收藏和田觀賞玉,是藏石既藏玉。

三、和田觀賞玉的保養和賞析

和田觀賞玉的保養和其他卵石類的觀賞石的保養方法一樣,可用嬰兒護膚油、凡士林等保養,在這裡強調,和田觀賞玉主要是欣賞她的原生態美、自然美,切忌人為地用細砂紙處理玉石的表面。愛玉之人,愛石之人,崇尚、珍視天然的形態,不能為了和田觀賞玉表面的光鮮而人為地加力。長期撫摸、把玩、保養,和田觀賞玉自然會油光閃亮,煥發珍寶之氣。

和田觀賞玉是多種因素融合構成的具有觀賞價值的觀賞石,有玉質、玉的本身色彩、玉表面的俏色等因素,這些因素相得益彰,是一個綜合體。把這些因素割裂開來只談玉性,是落入了傳統賞玉的窠臼。如評價一塊和田觀賞玉品味的高低,把肉質的優劣作為第一評價標準。對此,筆者不敢苟同,要是重在賞肉質,那就直接欣賞羊脂玉好了。還有和田觀賞玉以白為貴,對此筆者也認為有失偏頗。誠然,和田白玉市場價位很高,但是白玉的白色和俏色鮮有融合成精美的畫面,即便有圖案,判斷其價值也應從整體美考量,而不是因為質地是和田白玉就價位奇高。我們發現、賞析的是和田觀賞玉的整體美,尊白而貶低其他色彩的和田玉,無疑會人為地限制和田觀賞玉的發現、收藏範圍,禁錮人們的觀賞思維。此種觀點顯然不可取。

和田觀賞玉的賞析。和田觀賞玉是人們用觀賞石的理念對和田玉價值的再發現、再認識。賞析和田觀賞玉,我們有必要細細體味古人“良玉不琢,不借美於外也”思想。道家思想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及儒家提出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明確提出追求玉的自然形態,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美,這對我們賞析和田觀賞玉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和田觀賞玉的賞析,不僅要欣賞本身的質色美,更要研究其作為觀賞石的文化內涵。和田觀賞玉,命名要貼切,品讀要靈動,意蘊要綿長。筆者認為和田觀賞玉重在發現、賞析其意境美。如筆者收藏的一方和田觀賞玉——《荷塘月色》,是這樣賞析的:

暮色中的荷塘,恬靜,清雅,又生機勃勃。田田的荷葉,像少女的臉龐,清新、淳美,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小溪般的月光,靜靜地瀉在了荷塘,荷葉好似輕輕施了一層粉黛,靜美而內斂。荷塘中,流水脈脈,月光溶溶,荷葉靜美,好一幅荷塘月色圖呀!

這圖畫非出自丹青妙手,而是一塊和田玉子料上天然形成的畫面。細細品賞之,使人不由得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千年美玉高潔,醉人圖畫傾心。

四、和田觀賞玉收藏及交易市場

和田觀賞玉的發現、收藏,可追溯到漢代。和田觀賞玉收藏人唐傳林撰寫的《和闐美玉 天然圖畫》中說:“公元119年,西漢張騫兩次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在於闐一帶登崇山峻嶺而‘窮河源’,在天河邊拾得幾塊玉質奇石獻給漢武帝,令朝野上下歎為觀止。在近現代,和闐玉質奇石也時有發現。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已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沈鈞儒老先生,收藏有世界五大洲的名石千餘枚,對一枚和闐玉質奇石甚為珍愛,如今這枚奇石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館藏珍品陳列。”

在歷史長河中,和田玉經歷了巫玉、王玉、民玉三個階段。玉不琢不成器的利用方式是占主導地位的。地處祖國邊疆的和田,向內地輸送玉石原料,在內地進行琢磨成器。很少有人注意到玉石上面天成的圖案。

由於和田玉輸入中原,主要作為宮廷用玉。鍾愛觀賞石的文人士大夫很難觸摸到和田玉,即使擁有幾塊,數量想必也很少。這樣就很少能發現可供觀賞的和田玉。在和田玉的產地——新疆和田,因路途遙遠,文人士大夫也難以到達此地覓石賞玉。

和田觀賞玉被大量發現、珍藏的時期,應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發地還是和田。當時,和田有觀賞石愛好者在市場上尋覓,他們用一雙尋覓“美”的眼睛偶然發現:有的和田玉上面天然的俏色形成了非常精美的圖案,不雕刻即動人心魄。就這樣,在許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好的玉質上時,他們卻在不受注意的普通玉料中驚喜地尋覓帶有圖案的和田玉。

隨著收藏時間的推移,和田的唐先生、鄭先生等人開始撰寫文章,宣傳推介這種以名貴的和田玉為質地的觀賞石。和田觀賞玉就這樣向外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一時間,烏魯木齊及內地的觀賞石愛好者,源源不斷地來到和田覓寶。細心的人會發現,烏魯木齊的觀賞石經營者,已經悄然地經營起了和田觀賞玉。有的還在北京等地開起了和田觀賞玉店鋪。

目前,和田觀賞玉市場已經過了萌動期,進入到發展成熟期。和田觀賞玉的交易市場有和田、烏魯木齊、北京、廣州、深圳、石家莊等地。和田地區是和田觀賞玉的主產地,收藏者近百人,藏量較大的有上千方,少的有十幾方。烏魯木齊和田觀賞玉店鋪有上百家,愛好者逐漸增多。北京近年來也出現了和田觀賞玉店鋪。

在收藏和經營的同時,一些收藏者也在國內權威賞石雜誌刊發文章圖片,宣傳推介。和田觀賞玉已愈來愈熱。

五、和田觀賞玉價位現狀

和田觀賞玉的價位,顯然受到了“物以稀為貴”、“物以珍為貴”的影響,其一面世,即登大雅之堂,價格不菲。

據筆者瞭解,烏市的和田觀賞玉店鋪銷售情況是(在這裡權且以重量作為參考):重量在幾十公斤的和田觀賞玉(畫面或造型),成交價一般在十萬、數十萬元;十公斤以下的和田觀賞玉(畫面或造型),成交價一般在數萬元;畫面、造型精絕的,品質高雅的,成交價更高,目前單塊和田觀賞玉成交價最高達到數百萬元。

北京的和田觀賞玉店鋪銷售價位,因為量少顯得奇貨可居,價位要高於烏魯木齊。和田本地的和田觀賞玉店鋪銷售價位要低於烏魯木齊。

以規格的大小,重量的輕重,玉質的好壞,來衡量和田觀賞玉的價位,顯然是在和田觀賞玉市場漸興但不成熟的情況下,所反映出的藏家保守的消費心態。

筆者認為,隨著和田觀賞玉市場的日益完善,人們認知的進一步加深,對和田觀賞玉的價位認定,會以其整體的美感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愉悅的大小評估其價值。

六、和田觀賞玉產地資源量及銷售狀況

和田觀賞玉產地——新疆和田地區,近年來隨著政府層面不斷強化保護資源力度,加大規範和田玉採挖秩序,和田玉子料出產量已經十分有限。在有限的和田玉子料中甄選有觀賞價值的和田觀賞玉,難度可想而知!在產玉的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數不勝數的河卵石中挖玉,猶如沙裡淘金。而經千辛萬苦挖出的有限的和田玉子料中,用一雙慧眼尋覓“奇玉圖畫”,更是百玉、千玉中難覓一二。

和田玉龍喀什河老橋兩岸,每到週五、週日,是和田玉石巴扎日。數以萬計的玉商、遊客、愛好者在這裡交易玉石、遊玩,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和田觀賞玉愛好者也在這裡尋寶,有烏市的,也有北京、廣東等地的,他們通常抱著撿漏的心理,看是否能淘上寶貝。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因為資源有限,新出產的和田玉子料少,即便有,也是僧多肉少,撿漏實屬不易。

結束語

和田觀賞玉是我國觀賞石中的新貴,因為質地為名貴的和田玉,故受到了人們的推崇、追捧。她已經揭開了迷人的面紗,美豔驚人,動人魂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和田觀賞玉市場的日益成熟、擴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被和田玉的原生態美傾倒、陶醉。

和田觀賞玉——遊走在石與玉間的精靈

和田觀賞玉——遊走在石與玉間的精靈

和田觀賞玉——遊走在石與玉間的精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