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植物連載之第九篇: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前面的篇章我們詳細瞭解了薰衣草和生長週期和對環境的要求,當我們通過比對確定在當在可以種植薰衣草後,我們就需要掌握薰衣草繁殖的具體方法和流程。在本篇中我將為大家介紹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首先,播種生殖具有操作簡單,投資少,繁殖快,而且播種苗的根系相對發達,幼苗健壯,但由於薰衣草是異花授粉,所以生苗變異性大,不能保持其母體特徵,這就會影響期生產特性。通過實驗發現,當採種地與大田隔離,僅在具有同種特性的良種之間進行授粉,其種子後代的形態基本上與母體相同,雖然種子後代之間的出油率和含酯量差別較大,但大部分都還是優良品種,同樣種子繁殖的後代中也會出現綜合優秀特性的個體,在發展初期還是具有一定的意義

1、種子的檢驗和處理 薰衣草種子的發芽率極底,一般田間出苗率僅為5%~10%,而經過精選後的種子出苗率可以達到35%~40%。種子精選一般要對種子進行鑑別,觀察其種粒大小,色澤,有沒有腐黴、蟲蛀等情況,然後進行清選,將種子中的草種雜物等除去,精選出的種子大小均勻,籽粒飽滿,具有棕褐色光澤。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一般對種子的處理有以下幾方面:曬種,一般在播種前10天左右進行,天氣晴曬2天即可。曬種可以減少種子體內的水分從而是膠體吸水能力變強,種皮乾燥以增加通透能力,使種子體內的酶更加活躍,呼吸作用增加,進一步打破種子的休眠,以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同時曬種還可以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病菌和蟲卵;浸種,一般在播種前12~24小時進行,用30度左右的溫水進行浸種,浸種後將種子從水中撈出晾乾後即可播種,可顯著提高發芽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濃硫酸)和超聲波處理,也都是通過變薄種子表皮,增加透水透氣性。在實驗室進過超聲波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可以達到90%。

芳香植物連載之第九篇: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精選後的薰衣草種子

2、播種地的選擇和整理 薰衣草種子細小(千粒重約0.9克),對播種地要求相對較高,一般選擇土壤疏鬆肥沃,透水透氣、避風、向陽、溫暖、乾燥以及管理方便的地塊進行。整地行要進行25cm深翻,同時加以適量農藥進行滅菌滅蟲。播種薰衣草的地塊原則上沒有結塊的土塊最好。根據地形地勢做成小畦或起龔。株行距一般在80-100cm為宜,近年來為了方便機械作業,行距會放大到1.2米。

芳香植物連載之第九篇: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整好的畦田

3、播種期 薰衣草播種一般有春播或秋播以及冬播三種。春播溫度達到12~14度時進行,一般10天左右出苗,當年秋季可定植;秋播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10~15天可出苗,在入冬前可以長出5~7對真葉,幼苗能耐零下10度以上低溫,寒冷地區稍加覆蓋可越冬,於次年春天定植;冬播於地凍前播種,可以不經過任何處理,由於種子經受自然的低溫和沙埋處理,故次年春出苗早而且整齊,管理相對省工,當年秋季可以定植,所以冬播在生產上使用頗廣。

4、播種方法 播種方法主要有撒播、條播和營養缽育苗等。撒播簡單,條播較撒播更節省種子而且有利於幼苗的發育和管理;而營養缽一般則是進行品種選育或種子數量很少時採用,成活率較高,培育較快,但相對費工。撒播,將種子或細沙摻拌均勻,然後在準備好的地上撒播即可,但要力求均勻,播種後可以覆一層細篩過的肥土,不宜過厚,注意噴水保溼。若進行春播秋播,為了使出苗早而整齊,可以先於畦內充分灌水,待水滲完後,再撒播種子,使種子不倒翁著於溼土上,播後覆不超過0.5cm的把土,然後再用稻草覆蓋。條播,在整好的地內開溝1~1.5cm,行距20cm左右,將種子均勻播入條溝內,隨即以肥土覆蓋。播種嘗試以1cm為宜,播後及時噴水。

芳香植物連載之第九篇: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開溝條播

5、幼苗管理 待幼苗基本上齊苗有一對真葉後可選陰天揭掉蓋草,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過晚會使幼苗黃瘦細長、鑽草。當幼苗有2~3對真葉時,結合澆水即行間用小鏟鬆土除草。6~7對真葉時,如種苗過密,應適當間苗,一般株距在8cm為宜。這個時間可以結合澆水施肥,一般1畝地放5-7公斤尿素。到7月下旬時可以施氮肥、硼肥每畝10公斤,方法是開溝施肥後覆土澆水,切記不要施在葉面和根部。在幼苗現蕾時要及時摘心。全年除草6-7次,澆水6-9次,8月下旬後要適當控制水分少澆水。每次灌水後要及時鬆土保墒和進行打尖處理,以促進其根系發育。

芳香植物連載之第九篇:薰衣草播種繁殖的具體方法

幼苗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