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多數人都有一個田園夢,尤其是在其他產業做的不錯的人,對農業蠢蠢欲動。究其原因,他們往往會擺出自己的情懷,我還記得小時候田園的蘋果,河裡的魚蝦等,還有就是國家政策的扶持。於是許多商業資本也開始湧入大規模種植的領域,但是規模種植真的賺錢嗎?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有調研顯示,中國目前有個奇怪的現象,發展面積幾畝到幾十畝的種植戶賺錢的往往收益不錯,上百畝甚至上千畝的大戶,反而很多賺不到錢。簡單的加減在農業上並不實用,核心的問題出現在哪裡?筆者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種植業的現狀

發展是向前的,是更好的,但是我們現在確實處於產業變革期。從傳統的散戶到規模化經營發展,到底多少規模合適呢!還是在探究中,影響因素很多。我們的種植業尤其是果樹行業還是機械化程度低,組織化程度低。缺乏社會化服務機構,技術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技術的衡量標準沒有準線。造成了遍地開花,百家齊放,農場主便不知道聽信何人了。機械化程度低,土壤條件也不理想,生產資料又有一個大問題,從事農業對生產者的素質要求還是很高的。這個行業的門檻低,但是水很深,想做好不容易。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農場主的幾點誤區

(1)明修農業,暗渡陳倉

出身農村的農場主,並不瞭解農業。甚至並不是看重農業本身,只是看重政策,主要的精力放在跑關係、跑政策,真正用到農業生產上的精力並不多。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2)定位不明,能力不清

規模化經營不是單一的第一產業的問題,不是生產就行了。還要考慮採收的銷售加工等問題。無疑是延伸了產業鏈,從種植者變成了運營者。因此對農場的定位和運營能力要求很高。例如300畝蘋果園單一的生產職能,往往難以盈利。同時延伸產業的同時又帶來了成本的增加,因此定位很關鍵,你有多大能力,能做成多大事情,心裡要有個底。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3)取捨不當,自討苦吃

苗木,生產資料都是農業生產的關鍵點,不是靠省錢圖便宜就可以的。有的農場主使用生糞把幾百畝園子全毀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在種植圈裡很普遍。規模化經營要考慮投入產出比,不是說光節約就可以的。但是有些地方是可以實現節本增效的,比如自己生產有機肥,大規模園區的水溶肥原料化都是可以的,這些也需要簡單的技術支撐。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很多人在建園的過程中選擇低價低質的苗木,為後期的生長髮育埋下隱患。還沒有長起來就嚴重缺苗,不僅挫傷自信心,而且帶來了時間和金錢的損失。

(4)規劃為先,拒絕盲目

種什麼?怎麼種?賣給誰?怎麼賣?這些是需要進行計劃的,盲目發展後期問題越來越多。 種什麼?怎麼種?還是說的技術,因地制宜是關鍵,盲目冒險的都是家裡有礦。賣給誰是公司消費定位的問題,怎麼賣就是營銷技術,這個運營是建立在產品的基礎上。有些園區連產品都生產不出來,有機認證就做下來了。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很多進軍農業的老闆,並不重視技術,筆者也接觸過很多這種老闆。往往在出現大問題了,才想起來技術的重要性。前期規劃並沒有考慮到這些事情,一步走錯可能就是損失很大。吸引人才,培養園區技術骨幹,為科學生產做好人才保障。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6)適度規模,精美農場

忽視農業投資大,且見效慢的特點。資金只允許承包100畝,但是承包了500畝,於是就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投資,最後是騙了自己,浪費了時間也是賠光了家底。對於一個園區來說,投資中勞動力成本的變化很大而且佔比很高,因此在投資建園的過程需要有計劃的進行投資。適度規模,要比起貪圖大規模要好的多。規模越大越多意向不到的事情,曾經有個老闆承包五百畝種植鮮食無核葡萄,而周邊幹活都找不到人,顯然是失敗的投資。

適度規模,打造精美農場,多少是適度需要去在當地調查,並且結合自己的財力。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情懷可以有,但是情懷不能當飯吃,情懷也不能保證你的園區盈利。走過很多園區,規模大的往往在基礎建園上就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南方建立下陷式的日光溫室夏季澇害毀園,甜櫻桃南方種植不起壟澇害死棵嚴重,底肥使用生糞進行出現燒苗等。為什麼種地不賺錢,原因很複雜。我們講究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進行人為調控。縱然不能完全避免天災,也可以大大降低風險。未來種植業尤其是果業的發展還是要進行避險栽培,通過簡易設施進行風險調控保障收益。究竟能不能賺到錢,這裡並不給予滿意的答覆,只是希望選擇了這條路請認真對待,深入瞭解,期待春暖花開,花果飄香!

為什麼在中國種地越多越掙不到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