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近日关注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可是被雷的不轻,一则机器人帮孩子短时间内写完大量寒假作业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家住哈尔滨的张女士发现读初三的女儿仅用两天,就把语文的抄写作业都完成了,而且字迹工整,没有出现错字、改字的现象。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见女儿如此“用功”,张女士很欣慰。然而整理孩子房间时,她发现了一个名为“写字机器人”的“抄写神器”,外包装盒上号称“可以模仿各种笔迹抄写文字”。在张女士的追问下,女儿承认了自己用800多元压岁钱在网上购买这一“神器”,并且在她眼前用女儿的字迹写出了老师留的课文抄写内容,代替女儿完成抄写作业的事实。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看看现在孩子赶寒假作业用的“洋枪大炮”,再想想八十年代的老铁们是怎么赶寒假作业的。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里,刚过了温饱的基础线,物质基础还是比较差,但是那时的人都很穷,小孩们的玩具一样的,不是一群孩子一起滚铁环就是五六个一堆的打纸包,能有副扑克玩个“拖拉机”就已经够吹好几天了。那时的孩子很皮实,小擦小碰的小伤根本不会告诉家人,两天后自己把痂扣掉就可以了。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八十年代的部分农村地区对孩子读书还不是很重视,所以有好多孩子是没机会去学校的。那时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可是每学期都要收学杂费,就像现在的私立幼儿园一样。虽然学费不是很多,小学一百多块钱、初中三四百、高中七八百,这些钱在那个年代也是难倒了很多家庭。那个年代农村很少有独生子女,每家至少两个孩子,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很多,几个孩子一起上学导致家庭贫困,最终就是大的小学还没毕业或者小学毕业了就辍学,一起供给小的继续读书。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是跟普遍的,去问问七八十年代的家人,他们可以说几箩筐这样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农村孩子的寒假过得特别快。记得放假时就已经是腊月了,在农村腊八后就是年,外出打工的亲人们回家了,大哥哥大姐姐也回来了,他们带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更有小孩子们没有见过的新鲜事。每天闹腾着跟大人们上街凑热闹,天天盼着爸妈买好吃的糖果回家,闹腾着买各种小鞭炮,擦炮,扔炮等等,盼望着过年的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枪,还有气球。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因为过年大人们一般不会要求孩子啃书本,记得以前小学开学基本都是在正月十五以后,高中有几次因为补课提前开学。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农村的孩子过完年赶寒假作业最特色的就是,兄弟姐妹们一起帮忙写,回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几个一起帮忙写,两三天就能搞定了,但是这不是全部,寒假作业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那时的老师特别负责,代课的各科老师会抽查寒假而且还很细心,经常会抽查出几个代写作业的同学,挨板子同时还要定期补上作业。

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寒假作业,不用“写字机器人”

各位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大哥大姐们,你们寒假作业是怎么做完的,你们有请姐姐和哥哥帮忙写作业的经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