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微公交”的康迪K10,8000元;

“小靈狗”的知豆D1,1萬元;

“蕃茄出行”的北汽新能源EC200,3萬元;

……

和私人二手電動汽車市場相比,微信朋友圈這批印有共享平臺Logo的二手電動車,賣價極低——市場價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一輛2017年底上牌的準新車;2015年左右上牌的車型,現價甚至不到購車價格的一成。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價格奇低的二手共享電動汽車?這些車最終流向了哪裡?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的生意能做多久?

1

甩賣: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共享電動汽車甩賣,有多便宜?

一位曾在數家電動汽車4S店和共享汽車企業工作多年的業內人士介紹,多數情況下,電動汽車在上牌第二年,作為二手車銷售時,價格通常是新車價格的5-7折。另外,品牌、車輛生產時間和新車續航里程也對二手車價格有影響。

部分二手共享電動車批發價格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來源:《電動汽車觀察家》採訪及網絡資料整理

一位山東臨沂的二手電動車商自稱做的是集團生意,他銷售的電動汽車品牌包括康迪、知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和眾泰等。

其中一款是2018年上牌的北汽新能源EC200,車身印有“蕃茄出行”Logo。這款車的介紹是“已經行駛幾千公里,非營運,還有一百多臺”,售價是3萬元左右。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蕃茄出行”運營的北汽新能源EC200低價待售

2017年8月,北汽新能源EC200正式上市,該車綜合續航162公里,指導價格15.88-16.48萬元,補貼後價格為5.68-6.28萬元。也就是說,五折就能買到一輛上牌僅一年、表顯里程不到1萬公里的二手車。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有車出行”平臺的長安奔奔低價待售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印有“小靈狗租車”的知豆車型低價待售


真便宜。


相比之下,一些

車型較老的二手電動車,價格更是低得驚人。

上述二手電動車商的另一款在售車型是印有“微公交”的康迪K10。這款2015年5月上市的微型電動汽車,官方指導價15.08萬元,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以及廠家優惠後,終端售價為4.88萬元。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微公交”運營的康迪K10低價待售

在該二手車商的朋友圈中,二手康迪K10只賣8000元,不到原車價的2折。不過,這批二手車不帶電池,表顯里程為0,庫存為1500輛。

一位曾在某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2014年左右,易卡租車曾在北京投放了300多輛北汽新能源的E150EV,這批車已經不具備運營條件,多數流入了二手電動汽車市場。

最初當二手車賣能賣3萬,現在只能賣1萬左右了”。他說。和上文提到的康迪K10不同,這些E150EV是帶電池的整車,搭載的進口電池成本遠高於二手車售價,新車上市時的補貼後售價達到12.58-13.58萬元。

二手電動汽車被如此“賤賣”,作為車輛所有方的租賃公司是怎麼想的?

2

“八成運營商都成二手車販子了”

租賃公司,也就是共享電動汽車運營商是甩賣主力。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從事二手電動汽車批發生意的二手車商以租賃公司(包括經銷商集團和車企旗下的租賃公司)為主,如果經銷商倒閉,也可能將手裡積壓的庫存低價出清。

用一位運營商的話說,“八成運營商都成二手車販子了。”上文提到的臨沂二手車商,其公司名正是“××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

在被問及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為什麼主業是賣車,而不是租車時,他的回答是,“租車是瘦肉,賣車是肥肉。”言下之意,低價二手電動汽車的生意非常火。

已行駛里程短、便宜、能上牌……個人用戶買一輛二手共享電動車看起來很划算。

不過,對這位二手車商“租車是瘦肉”的說法,恐怕很多同行不能認同。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2月19日,易到用車大股東韜蘊資本發佈“財務困難”的內部通知

從已倒閉的國內第一批共享汽車運營商友友用車,到網傳拖欠員工薪資的巴歌出行、途歌,再到最近爆出營運難的易到用車。幾乎所有共享汽車運營商都面臨著“買車容易出租難”的困境,有的甚至因此導致資金鍊斷裂。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大量共享電動汽車被拋售,直接原因在於出行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尤其是一些為跑馬圈地,入局出行領域的企業,在國家補貼趨嚴的情況下,車輛難以運營,最終宣告投資失敗。

“國家補貼趨嚴”,對電動汽車運營商影響最大的一項,莫過於2016年末,主管部門在發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要求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達到3萬公里後才能申請補貼。

2018年,補貼政策再次調整,將領取補貼的里程標準降為2萬公里。即便如此,仍有大量共享電動汽車無法滿足要求。

為拿補貼,有的運營商以“你開車我送車”招攬用戶,只要開夠要求公里數,用戶就能免費提車,還有部分運營商為達標,人為改動表顯里程。

有知情人士透露,某租賃公司甩賣的二手電動汽車,儀表顯示里程數為2萬公里,但實際里程只有幾千公里,其餘里程都是空跑的。

3

經銷商也“甩賣”

“甩賣”電動汽車,租賃公司不是單打獨鬥。

一位微型電動汽車企業高層透露,作為補貼申報的主體,車企和其客戶——租賃公司很多是戰略協作關係,因此會幫助租賃公司處理庫存。

途徑之一是,車企通常以低價將車輛批發給體系內的經銷商,經銷商可能倒手給下家賺差價,也可能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出,或者通過以租代售的方式,將車輛分流到消費者手中。

“總之,不能讓這批車在渠道內轉。”他說。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蕃茄出行”廊坊區業務暫停公告

2019年1月11日,知合出行旗下的共享汽車品牌“蕃茄出行”宣佈,暫停在廊坊的分時租賃業務。這一天,距“蕃茄出行”入駐廊坊僅過去了8個月,該品牌成立也只有不到兩年。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廊坊固安某北汽新能源經銷商低價出售的EC200

幾乎是同時,網上就傳出“廊坊市固安縣北汽新能源經銷商3萬元出售EC200”的消息。而上述臨沂二手車商販賣的車型中,也包括這款車。

打開“蕃茄出行”官網,“服務車型”並不包括北汽新能源EC200,只有“即將推出”的哪吒汽車。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蕃茄出行”官網的“服務車型”

從鼎盛時期成為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贊助商,到如今需要經銷商幫助甩賣租賃用車。“蕃茄出行”作為共享出行模式探索者中的一員,其在廊坊的探索以失敗告終,但先期購入的電動汽車卻還沒有走到生命盡頭。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華夏幸福球衣正面印有“哪吒汽車”,背面印有“蕃茄出行”

這批印有“蕃茄出行”、“微公交、“小靈狗”……Logo的低價電動汽車流向了何方?

4

佔號?置換?當老年代步車?

“退役的租賃電動汽車很搶手,3萬多買個能上牌的電動汽車,比不能上牌的老頭樂強多了。”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觀察人士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

上文提到的康迪K10,在二手車商的介紹中,“能上牌的老年代步車”是該車的一大賣點。

上述微型電動汽車企業高層也認同,從租賃公司流出的電動汽車,一旦開始降價銷售,一定會下沉到農村,搶老年代步車的傳統市場。

在限行限購城市,這些低價二手車還是“佔號”神器。部分消費者可能預算有限,用二手車做過渡,還有部分人佔號觀望,等待續航更長,或是更適合自己的車型上市,再買新車。

除此之外,消費者低價購買二手電動車,還可能是為了置換新車。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2016年,北汽新能源推出E150EV置換政策

上述某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前員工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2014-2015年間,北汽新能源E150EV在北京市推廣了3000多輛,多數買家都是租賃企業。這批車退役之後,流入私人市場,其中約有30%的買家選擇用這些二手車置換新車。

“按照北汽當時的政策,這批E150EV置換補貼的價格比用戶買二手車的價格還高”。他說。

5

低價共享電動車的那些坑

便宜未必沒好貨,但只圖便宜有風險。

營轉非,

是購買低價共享電動汽車可能遇到的第一個坑。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除公務用車外,租賃公司旗下電動車必須掛營運牌照。也就是說,如果私人購買這類車,車輛性質要由營運性質轉為非營運性質,就是所謂“營轉非”。

“營轉非”對個人用戶最直接的影響,是增加了車輛強制報廢年限。

根據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和環保部2012年發佈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小、微型出租客運汽車和租賃載客汽車的使用年限分別為8年和15年。而私人對私人的二手車轉賣,則沒有強制報廢時間限制。

但在上述觀察人士看來,強制報廢年限對低價共享汽車市場的影響並不大。“那些願意買便宜車當老頭樂開的人,不會打算開20年這種車。”他說。

不過,強制報廢年限可以不考慮,車輛售後的坑卻逃不開。

上述大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前員工說,他自己花1萬多元購買了一輛易卡租車淘汰的北汽新能源E150EV,但是故障率很高,開始還能去4S店維修。後來,由於這款車的三電配件都已經停產,想修也沒法修了。

“我的電動車已經不開了,就留著佔號用,等有了更成熟的電動汽車再換車。”他說。

即便核心零部件沒有停產,“營轉非”電動汽車的售後服務也是問題。


上述觀察人士介紹,車輛售後通常以首次上牌時車輛性質為準,如果是“營轉非”車輛,三包標準和營運車輛相同,比非營運車輛標準差。

再加上一年一次的車輛年檢,非常麻煩。

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按照《機動車類型術語和定義(GA802-2014)》(見上圖)規定,用於租賃的車輛屬於營運車輛,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的交通管理部門並沒有對此進行嚴格要求。

上述微型電動汽車企業高層介紹,該公司旗下的租賃公司購買電動汽車時,考慮到營運車輛保險費用高,私人用戶過戶不便等原因,為所有車型上了非營運性質的牌照。“上牌很順利,交管部門也沒有提出任何疑問。”她說。

“營”也好,“非營”也好,不論何種性質,在局部地區,共享電動汽車甩賣的勢頭不減。對二手車商,賺取差價是利潤來源,於消費者,雖然售後無法保證,但低價佔號、代替老年代步車倒也划算。

問題是,這個深受政策影響的生意,是否能持續下去。

6

“串貨”甩賣不久矣?

“被甩賣的共享汽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二手車市場,說‘串貨’更合適”。

在上述微型電動汽車企業高層看來,理論上來講,租賃公司的電動汽車已經上過車牌,即便是新車低價出售,也算二手車。但實際上,只有開夠一定年限,正常跑出里程的汽車轉賣,才是真實的二手汽車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二手電動汽車“串貨”,一大原因在於,部分車企不顧市場規律,為追逐補貼大幹快上,租賃公司則看準政策風口,搶灘入市。


一旦遇到政策調整,大量原本用於共享出行的電動汽車便難逃被賤賣的命運。

這批拋售的電動汽車賣光後,在沒有補貼、沒有“兩萬公里”要求的時代,共享汽車行業還會出現大量閒置和低價批發的電動汽車嗎?

一位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平臺(下稱大數據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電動汽車觀察家》,不用等到補貼完全退坡,2017年大數據平臺上線後,為拿補貼空跑里程,再倒手低價賣給個人用戶的共享電動汽車已經很少了。

“大數據平臺監控的是實際行駛里程,改表也沒有用。”他說。


不過,另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人分析,補貼政策退出,並不意味著共享電動汽車甩賣市場的終結。補貼先松後嚴,只是租賃公司經營困難、拋售車輛的因素之一,資本需求對二手共享電動汽車市場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這位投資人認為,有了許多分時租賃企業倒掉的前車之鑑,資本進入會更加謹慎,但在第一輪浪潮退去之後,

第二輪還會接著湧起。資本持續投入,運營模式卻還沒看到頭,共享電動汽車“大甩賣”的生意可能就不會消亡。

“不少運營商在乎的不是分時租賃能否賺錢,而是在資本市場,公司的估值能否推高。想推高估值,就要講故事,想方設法讓車跑起來,把分時租賃的故事講圓。”他說。

把車賤賣給私人用戶,分時租賃的故事就能講圓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