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國大使:對中德關係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中新社柏林2月27日電 (彭大偉 耿卓)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日前舉行離任招待會,向德國各界人士,各國駐德使節,以及旅德僑胞、留學生、中資企業代表等辭行。在正式離任前夕,史明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當前中德政治關係密切、經濟合作互補性強、兩國關係發展內在動力和內涵不斷更新,他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談及當前中德關係主要亮點,史明德表示,首先是政治關係十分密切。兩國領導人近年來的信任關係和頻繁互訪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中非常少見。中國同西方國家之間唯一的總理級政府磋商已經進行了第五輪。

“第二點就是兩國的經濟確實是非常互補。”史明德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的工業化進程中,德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有8000多家德企在華經營,中國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德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德貿易額已達到2000億歐元。中德貿易已佔中歐貿易的30%,相當於中國同英國、法國、意大利三家的總和,“而且基本上進出口是平衡的,這就說明中德經貿完全是互補和合作共贏的關係”。

與此同時,中德關係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內涵也在不斷地更新。史明德指出,兩國建立了高級別財金對話、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高級別安全對話等新的對話機制,為兩國關係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中德經濟、科技合作也突破了傳統形式,開拓了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領域,以及在“一帶一路”沿線第三國的合作,不斷地擴展,“可以說這就是中德關係區別於中國跟其他歐洲國家關係的最重要的幾個領域”。

談及兩國經貿關係未來發展,史明德指出,中德今天一天的貿易額相當於1972年建交之初一年半的總額,貿易的發展給兩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指出,兩國合作還有巨大潛力,如“工業4.0”、環保、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等新興領域和產業,德國具有巨大的興趣,雙方優勢互補。“一帶一路”倡議也會給德國企業帶來新的、無限的商機。“中國最新一批的開放措施,德國是首先的受益者,這些也是今後發展的動力和潛力所在。”

談到當前德國國內對待兩國合作的一些負面聲音,史明德表示,如果過分地突出競爭的一面,而忽視了合作的一面,那麼便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他強調,迄今為止,中德兩國的合作應該是雙方受益,而且德方從中受益大得多。“中德之間的合作本質上是合作共贏的,是雙贏的。德國主張多邊主義、自由貿易,我們在這方面理念一致。這方面我對發展的前景還是抱有信心的。”

談及中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史明德表示,德國2019-2020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中德兩國在國際事務中都主張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雙方圍繞維護多邊主義、世貿組織(WTO)改革等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兩國在二十國集團(G20)“三駕馬車”架構下合作良好。“在主要的、突出的問題上,我覺得貢獻點遠遠大於分歧點。”

史明德最後表示,自己從事對德工作47年,在德國工作、學習28年,同這裡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以說,離開他們,我感到依依不捨,他們也是同樣的心情。”

史明德說,今後作為“退休大使”,仍會關注中德關係的發展,關注華僑華人的發展,“儘可能盡我的力量,幫助他們牽線搭橋,實現他們愛國愛鄉的願望,幫助他們融入德國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