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履新!葛策如何深化中德關係?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萬淑豔9月20日北京報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任德國駐華大使葛策9月20日在北京德國駐華大使館召開的履新記者會上這樣形容“德中關係”。

現年56歲的葛策於9月6日赴任德國駐華大使,接替前任柯慕賢。

大使履新!葛策如何深化中德关系?

9月20日,德國新任駐華大使葛策(中)在北京的新聞發佈會現場。 (圖片來源: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國慶 攝)

“對中國一直很關注”

這位新任駐華大使擁有法學博士頭銜,大學期間還曾修歷史,並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從學校畢業後,他就進入德國外交部工作,曾在駐菲律賓大使館、駐土耳其大使館工作,還曾擔任過德國外交部長的私人秘書。2006年首次升任大使,赴德國駐歐盟代表處任職。2009年,他調至德國聯邦總統府,擔任外事司司長,主管外交、安全、歐洲和發展政策。

2012年,他調任德國外交部政治三司任司長,主管非洲、亞洲、拉美與中東事務。三年後,他成為了德國駐以色列大使,一直任職到今年8月。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9月10日報道稱:“葛策幾乎沒有任何中國背景。”

但實際上,葛策對中國很熟悉。他告訴記者:“我第一次到中國是上世紀90年代初來旅遊。在德國外交部工作期間,我曾負責對亞洲事務和對華關係,經常來華訪問,多次參加高級別政治會談,我對中國一直很關注,早就意識到德中關係非常重要,能夠來中國擔任大使我感到非常高興。”葛策謙虛地說:“我還是新手,請大家見諒。”

談雙邊關係:德中互為可靠的合作伙伴

近年來,德中關係保持高水平發展,這讓葛策感到很欣慰:“這是幾十年以來德中兩國共同努力的結果。”

“德中關係取得了輝煌成績,高層互訪頻繁,經貿往來密切,中國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葛策強調,兩國關係充滿信任,互為可靠的合作伙伴,合作坦誠開放。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葛策認為,德中關係還有一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在經濟領域,我們非常重視讓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都能享受公平、平等的競爭條件,在這方面希望能夠進一步採取一些積極措施。

他表示,未來,德中合作在很多領域仍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在經濟、科技、人文、民間交往等領域可以做得更好。希望雙方互利共贏、取長補短,保持市場開放,促進貿易和投資,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

葛策透露,他在任期內將朝著兩個方向努力。

其一,進一步深化德中雙邊關係。葛策說,雙方對繼續發展兩國關係都非常重視,雙邊關係不侷限於政治和經濟,也囊括科學技術、文化、環保、能源、交通等廣泛的合作領域。兩國民間交往也非常密切,雙向旅遊向好,藝術、體育等領域交流頻繁。德中應該進一步推動年輕人間的交往。此外,德國還希望就氣候、地區安全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和中國進一步展開探討。

其二,進一步深化歐中關係。葛策表示,德國是歐盟的一員,深深紮根歐盟、融入歐盟,雙方要在歐中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框架下加強合作,德國希望能為歐中關係發展做出貢獻。

大使履新!葛策如何深化中德关系?

9月20日,德國新任駐華大使葛策在新聞發佈會現場答記者問。

談中美貿易爭端:單方面提高貿易關稅不是最好的手段

今年以來,不同國家間的貿易衝突和摩擦有升溫趨勢,中美貿易衝突、歐美貿易衝突等。對此,葛策表示,目前國際貿易秩序正在遭受挑戰。歐盟和德國的立場是一致的,“我們並不認為需要建立新的壁壘,包括關稅和非關稅的壁壘。消除壁壘才是對全球貿易有益的。單方面提高貿易關稅不是最好的手段,我們願意維護全球貿易的規則體系,同時我們也很希望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推進改革。”

“德國希望能夠保護全球貿易往來,防止貿易保護主義,希望全球市場能夠保持開放。”葛策說,在德中雙邊關係中亦是如此,希望能進一步消除市場壁壘,讓更多歐盟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希望中國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談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很了不起

“從我第一次到中國迄今已將近30年,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談及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葛策說,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近年來通過努力改善環境把經濟發展變成可持續的發展,這很了不起。“通過和中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德國可以為中國做出貢獻,這讓我感覺很自豪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