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读王阳明“百字家训”,比《弟子规》更简明、更实用!

王阳明是明代一位大儒,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在文学、哲学、教育、书画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独创心学理论,强调“知行合一”的处世哲学,给无数人点亮了智慧的明灯,至今仍备受社会各界的推崇。

教孩子读王阳明“百字家训”,比《弟子规》更简明、更实用!

王阳明有一篇《示宪儿》三字诗,又称《王阳明家训》,短短九十六个字,浓缩了儿童人格教育的精华,可谓言简意赅。加上王阳明本身是悟道之人,因此他的家训五百多年来深受重视,很多家庭将其作为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的范本,认为其价值在《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之上。

教孩子读王阳明“百字家训”,比《弟子规》更简明、更实用!

《王阳明家训》全文如下: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

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教孩子读王阳明“百字家训”,比《弟子规》更简明、更实用!

全文易学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也一定喜欢。正文部分可分三段来解读,从“勤读书”到“毋贪利”是第一段,讲个人修养的八项基本要求,无一不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二段从“毋任情”到“是大器”,讲的是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自律是基础,同时要做到谦虚、宽容。第三段以“凡做人,在心地”开头,强调一个人的“心地”是根本,并以蒂与果的关系设喻,引导孩子们抛开虚伪道德的假象,从灵魂深处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高贵的人。

教孩子读王阳明“百字家训”,比《弟子规》更简明、更实用!

这篇家训中一以贯之的,是王阳明心学中“致良知”的核心观点。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有良知,这是天性中与生俱来的,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致良知”,在实际行动中实现“知行合一”,从而拥有完满的人生!

这么好的家训,赶紧让孩子读起来吧!欢迎评论、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