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軍事歷史上最難的戰役是哪場?

努力的黃小爬


古代最難的戰役是哪場?每個人對歷史理解不同,答案也不同,在小院心目中,有兩場戰役絕對有資格入選,並且都是關乎中原漢族政權存亡乃至影響世界歷史的關鍵戰役。


淝水之戰:最強古戰精銳北府軍的巔峰之戰。

中國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會有一支名揚天下的勁旅,在西晉分崩離析,北方少數民族強大壓力之下,只有半壁江山的東晉似乎只是苟延殘喘,卻為何還能堅持100多年之久且未亡於異族之手,關鍵就在於這支北府軍。


世人所知北府軍,大多是來自對於淝水之戰的記憶,在這場決定漢人政權存亡的決定性戰役中,數萬北府軍對陣數十萬秦軍,在人數比超過一比十的情況下,未等全部渡河即發動進攻,一舉沖垮秦軍大陣,殺得苻堅草木皆兵,數十萬大軍土崩瓦解,其不可謂不兇悍。

淝水之戰的過程,大家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多作說明了,至少有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投鞭斷流、東山再起等著名成語出自這場戰役,淝水之戰的後果是前秦帝國就此土崩瓦解,也開啟了南朝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如果沒有北府軍,東晉很可能就此亡於異族,南北朝也將不復存在,這場戰役對漢人政權,對漢族的存亡至關重要。


釣魚城之戰:上帝折鞭之戰,為南宋續命二十年


相比淝水之戰,釣魚城之戰可能並不廣為人知,但它的難度並不亞於淝水之戰,其意義更加非同一般,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格局,這場戰役,小院多說幾句。


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掃除障礙,繼承汗位後,於1258年親率四萬大軍親征,試圖先取巴蜀,隨後與忽必烈等其他三路大軍會合,順江東下直取南宋首都臨安。

如果跳出中國版圖,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話,那麼當時情況是這樣的:當時的蒙古帝國達到了擴張的巔峰,黃金家族的子孫們繼承成吉思汗未竟的事業,繼續著四面擴張與征服。除了忽必烈南下襄樊,蒙哥親征巴蜀外,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同時開始再一次西征,他的路線是西亞與非洲方向,目標直指埃及。這兩條路線如果都進展順利,蒙古鐵騎將直指非洲,統一中原,對於當時的歐亞非各國來說,恐怕將是一場劫難。

1259年2月初,加上沿途來會合的各路其他部隊,數量已達到十餘萬的蒙哥大軍已拔除了釣魚城前的其他堡壘,蒙古大軍抵達了釣魚城下。

二月初三,惱怒的蒙哥汗下達了攻城的命令,黑壓壓的蒙古大軍驅趕著平民降兵在前,向釣魚城的各個城門發起了攻擊,在主將王堅沉著冷靜的指揮下,宋軍居高臨下頑強抵抗。

由於釣魚城的地理優勢,傳統的拋石機、樓車、衝車等攻城器具在這裡沒有用武之地,蒙軍只能採用最傳統的“蟻附”方式向前攻擊,看看下面這張圖,你就明白在釣魚城下,這種進攻方式有多困難。

蒙古大軍南征北戰,戰鬥經驗豐富,但是打了整整三個月,正面攻擊傷亡實在慘重。於是採用其他辦法希望打開缺口,敢死隊、夜襲、挖地道、潛水,把冷兵器時代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如終於攻佔了部分外城,先鋒汪德臣率領的勇士甚至突破到了內城,但遇到了主將王堅親自率領的援兵,一番殊死拼殺後,蒙軍終因後繼乏力,無法再突入,反而被王堅趕出城去,重新堵上了缺口。從此以後,蒙軍對內城始終無可奈何。

一轉眼,圍城已進行了五個月,戰鬥已經從二月份打到了七月份,重慶炎熱的天氣使得習慣北方寒冷天氣的蒙古將士極為不適應,疫病開始流行。


有人提議,既然打不下,那就不打了,乾脆繞過去就行了。從操作上說,這樣的辦法是行得通的,在防禦體系都已淪陷的情況下,小小一個殘破的釣魚城兵力有限翻不了天,只要留下部分軍隊監視牽制即可。不過蒙哥,大汗的驕傲讓他否決了這個提議。

這並不是蒙哥頭腦發熱,黃金家族向來以軍功論成敗,作為拖雷後裔的蒙哥在好不容易擺平窩闊臺察合臺等系子孫,奪得汗位後,迫切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這也是他發動親征的原因,如果一個小小釣魚城就能讓自己的大軍繞著走,他有何面目在其他虎視眈眈的黃金家族成員面前發號施令,這將成為他的汙點。

在這樣的心理下,蒙哥堅持要攻下釣魚城,然而現實情況是欲速則不達,連蒙軍驍將先鋒汪德臣也在勸降時被飛石擊中重傷死去。

蒙哥還是不肯放棄,愈發惱怒,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安危,親臨前線督戰,終於被飛石所傷,回營後傷重而死。當然,對蒙哥之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染病而死,一種是說被宋軍炮風所傷,傷病而死。不管到底哪種正確,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蒙哥確實是死了,死在了釣魚城下,對城內軍民來說,所有的堅持,都是值得的。

1259年8月11日,蒙哥大汗在釣魚城下去世。臨終前遺言:“我之嬰疾為此城也,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盡屠之。”

大汗一死,帝國的最高權力頓成真空,元軍自然無心戀戰,此後二十年,釣魚城始終堅守不下。事實上,繼任大汗的忽必烈後來不得不轉變戰略,避開了四川,避開了釣魚城,自中路直取襄陽,這才有了長達六年的襄陽圍城戰,襄陽最後才在高科技武器回回炮的轟擊下陷落,襄陽淪陷,南宋門戶大開,都城臨安再也無以維持。而臨安1276年城陷之後,釣魚城仍未棄守,直到1279年,宋軍在崖山作最後掙扎的前夕,為了保全滿城百姓,才終於開城降元。

由此,小小釣魚城也被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

而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蒙哥汗的意外死亡,使得蒙古帝國最高權力出現真空。西征的旭烈兀,留守的阿里不哥,南下的忽必烈,最重要的事情變成了回軍爭奪大汗之位。岌岌可危的埃及這才得救,否則,憑旭烈兀之能征善戰,馬木留克恐怕沒有機會將其擊敗,埃及也將被蒙古鐵蹄踏於馬下。蒙古大軍最後一次西征就這樣草草結束,歐洲和非洲被命運從毀滅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小院之觀


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所進行的萬里長征,絕對是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那時候的紅軍的力量還很弱小,也就是幾萬人,而國民黨反動派動用了幾十萬人,對紅軍進行了圍追堵截。

紅軍被迫只能選擇去罕無人跡的西部,另尋出路。

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貴州等偏遠地區,還有很多無人區,就不要說當時紅軍長征的時候了。

那時候的雪山,草原,沼澤......,很多地方的自然條件是十分的惡劣的。

有很多情況下,紅軍一不小心陷入到了泥潭沼澤之中,就會死很多人。

更加艱難的是,這時候的紅軍不但要面對險惡的自然條件,而且還要面對來自國民黨反動派的偷襲。

他們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

經過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裡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原,和敵人戰鬥了380餘次,經過兩年的時間,最終達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紅軍也有最初長征時期的八萬餘人,變成了到達延安的兩萬多人,這種傷亡覺得是空前的。

不過,經過長征的紅軍,就是以後革命的火種。

新中國的成立就是和這些走過長征路的紅軍分不開的,他們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克服了種種的艱難困苦,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被人們選舉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始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可以說這時候的苦和當年長征時期的苦,根本就沒法比。

就是因為他們當年經過那種難以忍受的苦,所以,他們才倍加的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建設祖國的最高目標。


史學達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艱難的戰役,國運之爭—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山西高平西北,趙城邑,最強大的秦趙兩國在此陳兵百萬,贏,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輸,則會一敗塗地,從此將退出戰國舞臺。所以這是國運之戰,一戰定乾坤。

一場戰事,耗時三年,激戰卻只有六個月,秦軍伐韓野王,野王享,韓國大恐,行借刀殺人之計,利用當時最強之一的趙國對抗秦國,趙名將廉頗率軍相持秦軍,因為力量懸殊,只能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不敢出現一絲失誤,意圖拖垮百萬秦軍,要知道百萬的秦軍,單單糧草問題也會讓秦國面臨極大的壓力,遂使反間計,大敗趙軍,坑四十五萬,白起殺人贏野,遍地白骨,得殺神之名。

長平之戰,趙軍全軍覆沒,從此趙地再無男壯丁,秦死亡過半,懸斧而炊,血流漂滷,從此,秦國傲視山東六國,擇國而弒,六國瑟瑟發抖,卻沒了連橫的勇氣,只求萬中之一的轉機,也不敢再做出頭之鳥。

一個史無前例的戰役,整個封建史上最大的戰役,沒有之二

長平之戰的慘烈,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的,兩千多年的風雨,吹不去古戰場的哀嚎,皚皚白骨,夜時便會悽悽綴泣,彷彿再訴說這兩千年前的疼痛與恐懼,白起一戰,封號殺神,任你是再有名的猛將,聽其名號,便失聲發抖。


年輪裡的日子


如果從取勝難度來看,那麼難度最大的應該是項羽的彭城之戰(濉水之戰);因為,當時項羽所面臨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大。

漢二年,劉邦以項羽殺義帝為口實,傳檄號召天下諸侯一同發兵討伐項羽,於是劉邦率領諸侯聯軍共計56萬大軍進攻西楚,並把西楚都城彭城也一舉拿下了,而項羽只能急率3萬軍隊反擊。

當時的項羽已經陷入了絕對的困境之中。

1、楚漢兵力差距懸殊,劉邦的諸侯聯軍有56萬人,而項羽的楚軍只有3萬人,雙方兵力差達到了1:18;

2、劉邦佔了輿論高度,當初劉邦是以項羽弒殺天下共主義帝為由,發兵討伐他的,並且獲得很多諸侯的相應。因此,在政治輿論上,對項羽十分不利,使他已經處於被孤立的地步;

3、國都被攻破,大半疆土淪陷;此時彭城已在諸侯聯軍手上,而且西楚的許多地方也已淪陷;

4、失去後方支持,由於西楚大半國土淪陷,也就意味著楚軍其實已經失去了後方支持,因此無法持久作戰,只能速戰速決;

5、雙線作戰,腹背受敵;彭城之戰前,項羽的楚軍就已經陷於齊地的戰爭之中,主力一時難以抽身,而今又要面對56萬諸侯聯軍;

6、楚軍長途奔襲,諸侯聯軍以逸待勞;項羽的楚軍不僅人少,而且還需要長途奔襲,等抵達彭城時,其實早已是疲憊之師。


如此眾多的困難都擺在項羽面前,這是歷代將帥都未曾面臨過的困境。以至於當時各方勢力都認為項羽敗局已定,劉邦更是志得意滿的端坐在彭城的宮殿裡,和諸侯們一同慶祝和享樂。

結果,項羽的勇武天下無雙,他硬是率領自己手中的3萬大軍,在短時間內擊潰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由於被楚軍突如其來的進攻給打亂,導致本就鬆散的諸侯聯軍的指揮變得更加混亂,以至於自相踐踏。最終,楚軍僅在彭城近郊,就斬殺漢軍10餘萬人。

之後,項羽繼續對劉邦窮追猛打,一直追至睢水,再斬殺漢軍10餘萬人,其餘潰軍被趕入睢水,溺死者不計其數。而劉邦,只能率10餘名騎兵突圍而逃,其家眷基本被項羽擒獲。

經此一戰,漢軍元氣大傷,在楚漢戰爭中處於被動局面。


這些歷史要讀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戰役,就連著名的淝水之戰,也比不過這場中世紀規模最大的水戰—鄱陽湖水戰。

此戰,朱元璋與陳友諒雙方也是差距懸殊。

陳友諒,手握近百萬精銳軍隊,有湖廣大後方支撐。最後投入鄱陽湖決戰的巨型戰船,後來被朱元璋照單全收,才有了半世紀後的鄭和無敵艦隊。

相比之下,朱元璋就差得多了,人口少,地盤小。鄱陽湖決戰時,翻箱倒櫃才拼湊起二十萬大軍,用的幾乎是些袖珍小船。對上陳友諒的艦隊,好似孩童挑壯漢。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臨近戰前,朱元璋名義上的領導—紅巾軍小明王,竟被另一梟雄張士誠追打。朱元璋只得親帶精銳去救。

陳友諒聞言即刻動員六十萬精銳大軍,悍然發動了對朱元璋的總攻。兵鋒所指朱元璋的重鎮南昌,也是元末著名的南昌保衛戰。期間陳友諒動用潮水般的精銳猛攻,拼上了火銃火箭火炮投石機等大殺器,卻遭到朱元璋親侄兒朱文正的強硬抵抗,硬是把陳友諒的六十萬王牌死死拖住,八十五天不得前進一步!

陳友諒曾無數次接近城池,甚至一度攻入城內,卻都被決死抵抗的南昌軍民硬打出來。據說都氣的陳友諒抓狂跳腳,甚至濫殺兵將洩憤,猛砸真金白銀犒賞。

終於在危機關頭,朱元璋領二十萬大軍匆匆趕了回來,二十萬大軍。陳友諒大軍疲憊不堪,只得倉惶撤退。隨後陳友諒被困湖中,軍糧殆盡,戰船被燒,陳友諒更是中箭而死。

如果陳友諒以一部兵力對南昌進行牽制,主力東下直攻應天,那麼朱元璋將處於陳、張夾攻、進退失據的不利處境。但陳友諒卻把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大軍局處於狹小地域,艦船難以展開,且置後路於不顧,他不得不敗。

關注一下,可以多多討論歷史哈。


從前1那些事兒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戰役,都是以軍力懸殊和裝備懸殊差距之大的情況下,艱難了贏取了戰役的勝利。

第一、羊山戰役

羊山戰役是劉鄧大軍在金鄉縣發動了一場戰役,此戰役驚動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高層,牽動著各方領導人的心,可見戰役的重要性,在戰役初期我方攻打羊頭羊尾的計劃均失利,當時國民黨的裝備十分精良,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因此我方進攻十分的艱難,當時的人也回憶羊山原來高400多米,但是現在經過那場戰役也變了十分低矮,那場戰役的雙方傷亡也是很大的,可以說當時勝利後羊山的陣亡人員很多,但是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終於贏得了戰役的勝利。

第二、淝水之戰

當時前秦的皇帝符堅調動近百萬大軍,去攻打東晉,當時東晉僅有大軍八萬人,但是就是在這兵力懸殊很大的情況下東晉還是贏得了戰役的勝利,符堅的百萬大軍打的也僅剩幾萬人,他主要是失敗本身將士的身心不統一,沒有認識的國家的榮辱,而東晉將士一心,所以他失敗也是正常的。


歷史小呆呆


關於這個問題我看了一下答案眾說紛紜,當然了任何一個答案的背後其理論依據基本都是以弱勝強,以弱勝強就一定很難打嗎?我看未必,比如赤壁之戰孫、劉贏的並不艱難,反到是戰後周瑜打南鄭時很費勁,自己還受傷了。

所以實力差距不是打勝仗艱難的唯一標準,比如抗日戰爭,艱難嗎?艱難,但是不管是國軍還是共軍都知道勝利是屬我們的,未來是可期的。還有一種艱難是除了實力懸殊之外,最大的問題是眼前的迷茫,雖然知道勝利可期,但不知道現在怎麼辦,面艱難的時局,人們真的很無奈,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做什麼,一個不慎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對於那些成功的大人物而言,當初最艱難的時刻是“清晰的遠景,迷茫的眼前”!!



官渡之戰中,曹操就面臨著這種“艱難”的考驗。官渡之戰前孔融給曹操潑冷水說:袁紹兵多將廣,又有智謀之士輔佐,不好打。荀彧說:顏良、文丑皮膚之勇一戰可擒,其他碌碌之輩不足慮也,田豐剛而範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此數人術不相睦必生內亂。郭嘉說了個:“十勝十敗”。曹操說:袁紹忌賢妒能,外寬內狹,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應該說荀彧、郭嘉、曹操對袁紹的評價也是中肯的,為何還要說打的很艱難呢????



事實確實如荀彧所說開局良好,首戰告捷。但曹操確實面臨著不少麻煩,比如說劉表隨時可能偷襲他的後方,朝中也有人不安分,曹操在對峙時還回軍打敗了劉僻等人的叛亂,在與袁紹的主力進入相峙不下階段,不但被對方壓著打,糧草也沒了,曹操給荀彧寫信詢問是否可以撤下來,荀彧告訴他再堅持一下,勝利快到了,由此可見當時曹操的處境有多艱難。從後來在袁紹那裡找到的那此信件中,也可看出當時曹操有多艱難,曹營中很多人已經喪勝利的信心,曹操說:我自己都動搖了,何況別人呢,燒了吧。這不是他悻悻作態,而是他當時真太艱難了。



所以實力的差距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遠景清晰,眼前迷茫”,也可以說曹操是稀裡糊塗的打勝了這一仗。可以說曹營中只有荀彧真正看透了此戰關鍵所在,雖然他告訴了曹操袁紹那邊“必生內亂”,面對艱難的時局曹操還是迷茫了,動搖了!


2加3可以不等於5沒錯


中國古代經歷王朝更迭,群雄割據,其中發生的各種著名戰役也已經耳熟能詳,譬如官渡之戰,長平之戰,赤壁之戰,城濮之戰等一系列意義非凡的戰役,那麼大大小小戰役發生了這麼多,中國軍事史上最難得戰役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在西晉結束三國動亂以後,我國實現了短暫的統一,司馬家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但這個終結三國時代的大一統政權,註定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建國後僅僅24年,就爆發了持續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這次叛亂給了西晉的統治帶來了致命一擊。公元306年,苟延殘喘的西晉王朝,又迎來了少數民族和破產農民掀起的大起義,最後在匈奴人的帶領下滅亡了西晉。其貴族司馬睿衣冠南遷建立了東晉。但也只不過是門閥貴族鬥爭的不穩定朝廷,東晉16國開始。退守南方後的東進 將北方丟給了各方勢力做戰場。其中就有北方少數民族氐族建立的的前秦。

本來符堅重用漢人王猛後國力增強,打下了東晉的益梁二州,還統一了北方。但王猛覺得時機還不成熟,力勸王猛不要南進,因為國家剛剛統一,尚未穩定,且東晉有長江天險。符堅也挺英明,王猛死後七年才準備北伐,可見其準備是多麼充足。

公元378年2月,苻堅調派號稱有17萬人的大軍,分四路進擊東晉。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北方政權第二次對南方地區的全面進攻。可能是參考了過去西晉攻滅吳國的戰略,苻堅也準備以軍隊的數量優勢,發起泰山壓頂式的碾壓。按照他的設想,尚書令苻丕將率7萬步騎直取長江中游的重鎮襄陽。屯騎校尉石越率騎兵1萬於今河南魯山西南出擊配合。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兵5萬,出湖北地區的南鄉。領軍將軍苟池與強弩將軍王顯率軍4萬出武當。苻堅和他的前秦幕僚們都明白,在這幾路人馬中,對襄陽的進攻才是重中之重。但北方軍隊多以馬軍和弓兵為重,水軍根本不擅長,並且有長江天險的阻礙,東晉名將謝玄帶領僅僅四萬北府兵五次大敗符堅,符堅不得不回國。淝水之戰前期告一段落。

但符堅怎能面對失敗,公元383年,苻堅下令大量徵發兵員與牲畜。此次出征比前一次聲勢更為浩大,史載部隊共有步卒60餘萬、27萬騎兵,分東、中、西三路進擊南下。如果算上各類動員的後勤力量,則總兵力可以達到奇幻的百萬之眾。面對來勢洶洶的前秦大軍,東晉繼續任用此前多次擊敗前秦的謝玄,封其為先鋒都督配合征討大都督謝石,統軍8萬沿淮水抵禦前秦。除了水師與北府兵 東晉在實際上並無多少可戰之兵,名將謝安,草木皆兵,用各種計策,使的秦軍大部分不戰而逃,加上水軍優勢。精銳北府軍的驍勇善戰,打的剛剛組建的八十萬軍隊落荒而逃,不得不稱之為奇蹟。

而之後前秦土崩瓦解,東晉政權穩定了十多年之久。淝水之戰,對於東晉來說可謂難上加難。


無花臺


昆陽之戰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權)末年(公元8年~公元23年),以綠林農民起義軍為主體的劉玄漢軍,在昆陽(今中國中部河南省葉縣)地區大破王莽軍主力的反擊戰。昆陽之戰,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決戰!

公元23年,更始大將劉縯率軍圍攻宛城。是守城將領岑彭據城死守相持數月未克。奈何糧草用盡,派王鳳,劉秀等將領去周邊徵糧!此時王莽調集全國精銳總計42萬,號稱百萬之眾。前來救援宛城,在昆陽跟王鳳劉秀部遭遇。並且北圍困在昆陽,此時王鳳劉秀不只有八~九千個人。主將王鳳,此時完全沒主意。這時候劉秀站出來把所有的利害關係跟大家分析了一遍,決定劉秀代理一等13個人出城搬救兵,他沒有退路,背後是他大哥圍困的宛城!七拼八湊,13,000個雜牌軍。救援昆陽,劉秀親自帶著步兵、騎兵一千多人組織一支先鋒部隊,趕到昆陽,他們在離王莽軍四五里的地方擺開了陣勢。王尋、王邑一瞧漢軍人少,只派了幾千兵士對付。劉秀趁敵軍還沒有站穩陣腳,先發制人,親自指揮先鋒部隊衝殺過去,一連殺了幾十個敵人。

  漢軍前來救援的大隊人馬趕到,見劉秀的先鋒部隊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氣,幾路人馬一齊趕殺過去,王尋、王邑被迫後退。漢兵乘勝猛擊,越戰越勇,一個人抵得上敵人一百個。

  劉秀帶著三千名敢死隊,向王莽軍的中堅部隊衝殺過去。王尋一看漢軍人少,不放在眼裡。他親自帶著一萬人馬跟劉秀交戰。但是一萬人還真打不過劉秀的敢死隊。打了一陣,王尋的軍隊開始亂了起來。漢兵越打越有勁兒,大家看準王尋,圍上去亂砍亂殺,結果了王尋的性命。

  昆陽城裡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打了勝仗,就打開城門衝了出去,兩下夾攻,喊殺的聲音震天動地。王莽軍一聽主將被殺,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沿路一百多里,丟下大批王莽軍的屍首。

  這時候,天空突然暗了下來,響起了一聲大霹靂,接著狂風呼嘯,大雨像傾盆一樣的直倒下來。巨毋霸帶來助威的猛獸,也嚇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衝,反而往後面亂竄。漢軍一股勁兒往前追殺,王莽軍好像決了口子的大水一樣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魯山,現名沙河,滍音zhì)那邊逃奔,兵士掉在水裡淹死的成千上萬,把滍水也堵塞了。

  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還有比這場仗打得更兇險的嗎?


David姚姚


各位回答問題的朋友,你們一定要看清題目一定要審題。人家問的是中國古代,古代,古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中國古代到什麼時候,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都算中國古代,就算你說武王伐紂牧野之戰,上古那也是古代。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就進入到近代了,那些回答劉鄧羊山之戰的,說孟良崮的,說工農紅軍的,就這水平還答題呢!

回家好好補補歷史,把歷史斷代時間學會了再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