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遺臭萬年,為何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

sjfsong


如果要問五代十國時期哪個皇帝最出名,那答案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單論出名而言,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然而這個出名指的卻是漢奸、賣國這種標籤。

不顧廉恥自稱“兒皇帝”,親手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致使大宋幾百年直面大遼的鐵騎,石敬瑭的罪過不管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千古罪人的名號是無論如何也摘不掉的。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未稱帝以及稱帝初期的石敬瑭,卻是一名實打實的賢臣及明君。就連《舊五代史》中,也對石敬瑭前期的賢明讚不絕口,認為他本有機會成為一個“仁慈恭儉之主”之主。這在兵馬得天下的五代十國時期已經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那石敬瑭是如何從一個賢明的君王,變成了一個不顧廉恥的千古罪人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下吧。

青年石敬瑭



青年時期的石敬瑭,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五好青年”。他智勇雙全,忠誠無二,而且性格成熟穩重,胸有大志,深受李嗣源器重,並將女兒許配個了他。

石敬瑭在李嗣源手下四處征戰,戰功顯赫,多次救李嗣源於危難之中。在魏州之戰中,梁將劉尋急攻清平,李存勖在救援的途中被劉尋圍困。石敬瑭僅率十餘騎長驅直入,英勇無畏,救李存勖於危難之中,可謂赤膽忠心、英勇無畏。

李存勖稱帝后昏庸無道期間,對手握重兵的李嗣源無比猜疑。石敬瑭勸李嗣源從長考慮,奪取開封,自立為帝。李嗣源在無奈的時局下,接受了石敬瑭的提議。

封官進爵



李嗣源決定自立後,石敬瑭自告奮勇,親自率領300騎兵作為前鋒,一路直下搶佔開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陽。後唐莊宗李存勖在混亂中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入洛陽稱帝,即後唐明宗。

石敬瑭由於首舉有功,任他為保義軍節度使,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兼六軍諸衛副使。這個時候的石敬瑭,可謂是風光無比,成為了後唐將領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更難得可貴的是,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下,將領們都居功自傲,貪汙受賄,而石敬瑭可謂是這其中的一股清流。他秉公執法,待下頗嚴,而且素以廉政聞名,深得李嗣源喜愛。

隨後,石敬瑭更是節節攀升,任河東節度使,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藩漢馬步軍總管等職,負責抵禦契丹南下,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兩。

如果石敬瑭一直在後唐做自己的風光大將,那麼他留在歷史上的形象必將是一代賢臣名將,必將名垂青史。然而歷史總是與人們設想的相反。

千古罪人

李嗣源死後,後唐迎來了一段混亂的時期,後唐閔帝李從厚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李從珂繼任後唐末帝。李從珂對石敬瑭猜疑極大,且兩人素來不和。石敬瑭在屢次試探李從珂後,終於下定決心謀反。

但當時李從珂畢竟已經是後唐皇帝,而且李從珂本人也是一名驍勇善戰的猛將,他任命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招討使,率領三萬士兵圍攻石敬瑭。石敬瑭雖然決心謀反,但內心深處對於李從珂仍然心存顧忌。

最終,對權力的貪婪戰勝了石敬瑭的本心,他決意向契丹尋求幫助。他為了讓契丹真心幫助自己,給出了無法拒絕的條件:自己向契丹稱臣,並以父事契丹,並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契丹。這相當於把燕雲十六州整個送給契丹。



這種條件甚至讓他的心腹親信劉知遠也極度反對,劉知遠勸說稱臣就可以了,沒必要以父事之,而且給他足夠的金錢就可以了,燕雲十六州實在太過重要,日後必為中國的心腹大患。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的石敬瑭,一門心思已經全部是自己的稱帝大業了,對權力的貪婪使得他完全不顧及親信的勸阻以及歷史上的罵名,堅持一意孤行。

最終,契丹耶律德光出兵援助石敬瑭,並幫助石敬瑭成為大晉皇帝。燕雲十六州也成為了契丹的掌中之物,從此中原大地再無能阻礙遼南下的屏障,北方的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達400年之久,直到明初徐達北伐之戰攻破元大都,燕雲十六州才重回中原王朝的懷抱。


思緒凌亂3


石敬瑭慷他人之慨,幽雲十六州不是他的地盤


紫宸宣


大把送錢撒錢算不算另一種“割讓”?

(區別僅限於一被迫無奈、一積極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