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用推恩令削弱諸侯,為何沒有人能起來進行大規模武力抵制?

SmileyMaggie


因為抵抗一是師出無名,二是沒有支持者,下面我們就從這兩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



推恩令的內容及提出背景

為了更好的論述,我這裡簡單的敘述一下推恩令的內容,詳細的內容由於不屬於本文敘述的重點,所以不進行敘述。推恩令一是上改變諸侯王的繼承製度,繼承主體由以前的長子一人變為整個家庭的所有男丁,包括庶出。二是改變新封王室侯爵的管理關係,這個怎麼理解呢,以前諸侯王爺只受皇帝管轄,地方政府完全無權限管理,推恩令一出,所有新封的的劉氏宗族必須接受當地同等級別政府的管轄,具體什麼意思呢,比如你是王爺,封地對應的級別是郡,那你必須接受郡政府的管轄,如果你是侯,封地對應的級別是縣,那必須接受縣政府的管轄。推恩令其實就是兩點,一點是財權(土地)的管理,一點是人事的管理。


那麼,漢武帝為啥要實行推恩令呢?原因很簡單,為了鞏固和提升皇權。漢初實行的分封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弊端越來越明顯,諸侯國為國中國,擁有高度自治權,中央政府的號令在諸侯國不能在諸侯國中順利執行,而且勢力強大的諸侯國對皇權構成極大的威脅,比如吳王劉濞發起的七國叛亂,雖然七王之亂被平叛後,諸侯國的勢力被削弱了許多,但是或大或小的諸侯國對皇權還是存在威脅,更何況漢武帝具有雄才大略,如果國勢無法得到保證,對外的一切策略都無法有效的保證,比如攻打匈奴,因此漢武帝必須將諸侯國的隱患消滅掉。


諸侯國為啥不反抗

不反抗那是因為沒法反抗,於情於理,都沒法反抗,因為師出無名。仔細梳理一下我們就就會發現,任何分封制的王爺謀反叛亂都師出有名,雖然這個名有時看起來很牽強附會,比如吳王劉濞起兵造反也不是直接打出要推翻皇帝的旗號,而是“清君側”,旗號是要幫皇帝消滅身邊的小人,明代的朱棣起兵也不是說直接要推翻朱允炆,旗號也是說替皇帝打小人。即任何事情必須師出有名,在當時那個社會背景下,任何無名的事情都得不到任何的支持。那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諸侯國能夠找到任何理由或者藉口嗎?找不到,因為推恩令在表面找不到任何可以讓諸侯有反抗的破綻。此外,推恩令還擴大了受眾基礎,這一點是最關鍵的,本質上推恩令都是削藩,但是推的順順利利,就是一顆糖衣炮彈,以前明著削藩,削的所有人都沒有利益了,損害的是所有人的既得利益,大家肯定想著方法來抵抗。而這次退恩令呢,除了長子有繼承權了,所有人都有繼承權了,這些從無到有的人感謝還來不及,因此肯定積極支持。


推恩令唯一受到傷害的是長子,以前自己是獨吞蛋糕,現在需要將蛋糕平分,心裡肯定不是滋味,但是不是滋味也沒有辦法,你反抗不起來。因為你已經沒有力量對抗了,你以前既有的力量分平分出去了。


什麼才叫厲害,厲害就是將自己的對手消滅的乾乾淨淨時,自己不但毫髮無損,還收到一片美譽。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時才29歲,很多人只知道漢武帝的武,殊不知武帝的文也是厲害,文韜武略大概就是如此。


網絡施工隊


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劉徹繼位後對地方實行雙軌制管理,也就是在藩王所在地又設置郡縣制,這樣既對藩王有監視,你所有藩王的一句舉動都在皇帝得掌控間,你要是有謀反的可能,分分鐘就收拾你了。

第二,主父偃的推恩令,徹底消除了藩王的禍亂,推恩令簡單的解釋就是說,你所分封得土地,你要平分給你的兒子們,你兒子分的土地以後要平分給孫子,這樣有兩個好處,母門知道古代你只有土地大,有財力你才能跟中央對抗,現在好了,你的土地平分給兒子們,那一家一個心眼,孩紙們拿到土地各種處理方式就不一樣了,兒子們的土地以後害要分給孫子,這樣幾年以後藩王將不足為懼也。啊,有些人會說了,那藩王都敢叛亂,我不奉旨就得了,你再逼急眼我就造反!那我告訴你,你幾乎連造反的機會都妹有,一者,師出無名。抗旨不尊你害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你公然與天下為敵,那可就不是單獨你跟皇帝那點事了,因為母門都知道,古代的老百姓畢竟害妹開悟,認為皇權屬天受嗎,所以稱呼皇帝為“天子”也就是老天的兒子,老天爺的兒子說話你不聽,你這不是有悖天理嗎。再者,人家有些不受寵或者身份地位得兒子,這回聖旨來了,都能分一塊土地,你不給分,那你兒子就造你的反了,不用等皇帝收拾你,古今皆為這道理,一入豪門深似海嗎,推恩令得實施,以前只有一個兒子能繼承王位,現在所有兒子都能分地,這樣一來你在尿性的藩王也無暇跟政府好對抗了,自己內部就矛盾不斷了。

第三,分地的同時也在降爵。母門知道古代的爵位是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也就是說你爹是國王,那麼他把土地分給兒子們,那兒子們就是侯爵,而按漢制侯爵的上一級領導是郡,這就很厲害了,你爹原來爵位是王,名義上歸中央管,實際上相當於地方的土皇帝,這回幾個兒子把老爹得財產一分以後,歸地方郡領導了,而郡得領導是直接聽命與皇帝的,如果不是年節,你估計想看一回皇帝都難。

最終漢武帝通過以上幾點徹底解決了,藩王割據的局面,從此再無藩王,地方諸侯更不足以對抗中央,為了中央集權和大一統夯實了基礎。




地中海的蔚藍29395427


這項政令的實質是: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細分給自己的子弟;依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中央政府能趁機削弱其勢力,便於各個擊破。


漢文帝時,賈誼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具體辦法就是,讓諸侯王內部再細分為若干國,即諸侯王子孫分享屬國封土,地盡為止。

推恩令頒佈者漢武帝劉徹,頒佈時間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春正月,主父偃(人名)上書建議,令諸侯推恩於子弟,分封列侯,這樣,名義是中央施恩德,實際上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與賈誼的主張一脈相承)。



為何沒有人起來進行大規模的抵制呢?

1.前車之鑑。

文帝時的淮南王、濟北王謀逆事件,景帝時的“七國之亂”都被漢中央政府瓦解平息了,有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作用,各諸候不敢輕舉妄動。

2.推恩令有迷惑作用。

頒佈推恩令後,諸侯王的支庶得以受封為列侯,擁有了自己的利益,能繼續享受養尊處優的日子,沒必要犯上作亂。

3.力量消長,形式不利於大規模抵抗。

推恩的過程就是原諸候王國縮小的過程,也是漢中央控制的土地與力量逐漸擴大的過程,縱使誰敢帶頭叛亂,朝庭也容易各個擊破!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個問題打個例說來說。就以對門小區老王家來說。

老王的父親老王頭跟著漢高祖打天下。劉邦先生打勝了,第一批次沒老王頭的份,第二批次差2分,等到第三批次,功勞起越了標準許多。但老王頭還是接受了朝廷策命,做了個小小的諸侯。老王頭就帶了一包紅土一把茅草去南方建藩定國,世代為國家鎮守一方,循化民眾,以做大漢順民。

老王頭有五個兒。王位是由王長子為王太子的。由於眾藩國體諒朝廷難處,深刻學習了王長子為王太子繼位的重要性。所以,老王頭的長子王大就成了王太子,所有的一切在老王頭薨了之後,由王大繼承。其餘,包括老王在內的四個兒子一根毛也沾不了。這讓四兄弟很不滿,礙於"王法"才不敢吱聲。

老王頭死了,王太子王大繼位,他這房人大富大貴,老王和其他三兄弟生話窘迫,過得很困難。這樣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的一個叫主父偃的老書生出現,才扭轉了老王們的窘迫。

主父偃深入藩國及中央直屬郡縣調研後,發現了個好辦法,這辦法能解決主上的擔憂。這就是"推恩令"。這"令"的一條就大受諸侯王子們的歡迎。過去由長子一個人繼承,改作凡是兒女都有份。一個人一份。這當然大受歡迎。這樣,老王也有一份土地財產。如此一來,這一個藩國馬上分成五個,力量就弱了,想造反也形不成合力。

"推恩令"就這樣消除了國內潛在的藩國內部的反抗勢力。他才騰出手來,任用酷吏,打擊遊俠豪強勢力……





劉一千五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楚漢相爭時期,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強大的項羽,劉邦分封了韓信、彭越、黥布等幾個異姓諸侯王。諸侯國面積廣大,控制人口眾多,地方政府無權干涉諸侯國的“內政”。諸侯王權力很大,可以招募軍隊,發行錢幣,徵收租稅等一些列特權。諸侯國實際上就成了國中之國,並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對中央政府構成威脅。

後來,劉邦採取措施逐個滅掉了異姓諸侯王。此時劉邦對秦亡的原因有一個錯誤的判斷,他認為秦沒有分封同姓諸侯是導致其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於是在原異姓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了九個子侄為王,並殺白馬盟誓,與群臣做了“非劉不王”的約定。但事與願違,同姓諸侯王並沒有給西漢帶來長久的和平,反而在漢景帝時期爆發了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後來周亞夫率兵擊潰了叛軍,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但這只是緩解了諸侯王國與中央政府的矛盾衝突,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掉。

漢武帝時期,劉徹採取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後,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也參與分封,分王國土地為列侯。這樣王國越分越小,再也無力與中央政府抗衡。漢武帝再趁機削弱王國權力,至此,諸侯王的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其實,“推恩令”的高明之處在於分化瓦解,相當於在王國內部使了一個反間計。在原有的分封制下,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王位和王國的財產與權力,其他子弟無權繼承。這種分封方法以及以後歷朝歷代的皇位繼承方法都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能力與權利的不相匹配。理想的情況下,能力最強的人才最有資格獲得皇位或者王位的繼承權,但是嫡長子是所有兒子中能力最強的概率並不高,這就導致了能力與權力的錯位,用現在的話說,資源沒有得到優化配置。

現代經濟學認為,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會在市場中發揮調節作用,最終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如果沒有漢朝中央政府的控制,任王國自由發展的話,王國內部也會發生叛亂或分裂,最終強者取代弱者,達到資源優化配置。推恩令的推行其實是順應了“經濟學規律”,以行政手段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雖然沒有達到最優化,但諸侯國內的其他子侄由於沒有花費任何成本,也沒有承擔任何風險就獲得了收益,雖然沒有達到效益最大化,但這已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所以這些具有麻痺性的收益促使他們對漢朝中央政府的政策採取支持態度。這個時候,嫡長子們即使不贊成中央政府的政策,但堡壘已經從內部被攻破了,他們也只能無奈的接受被瓜分的命運。


伯爵先生的城堡


推恩令能推行下去,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央政府的強大。漢景帝平定八王之亂,時間過去也沒有多久,各個諸侯國心有餘悸,反抗就是身死國除,還要擔著罵名。推恩令也是有好處的,按照嫡長子的傳承製度,那些庶子們肯定也心存不滿,對他們來說有自己的封地,也有了爵位,好處大於壞處,為了封國,為整個家族考慮,對現實的人來說都太遙遠,只有自己的利益是實打實的。漢武帝時期中央直接治理的郡縣佔到了整個國家的一半,諸侯沒有一個封國可以和中央直接抗衡。當時的漢武帝文臣武將聚聚一堂,打的匈奴人哭爹喊娘,不停地北遷,又有飛將軍李廣,大將軍衛青,更有霍去病這樣傑出的武將,諸侯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再加上諸侯國的長史相國各個官吏都是中央委派的,有監察的職責,諸侯國不要說反叛,哪怕是說些對皇帝不滿的話都要被捉拿問罪,造反還是免了吧


如流水兮逝如風


皇帝說 你們家的家產你們哥幾個平分 大哥說 我是老大聽我的 不分家 你們也別想家產了 其他兄弟說老大不地道 黑他 皇帝說老大 你不聽我話 辦你 老大說 黃帝欺負咱家 兄弟們幹皇帝 其他兄弟 說 分家產 沒我們 打架找我 你死不死 老大囧


松46788361


最強的7王被景帝幹了!那時候朝廷還沒強軍!到了野豬開始削藩的時候,朝廷已經對匈奴打贏好幾次了,各方面人材又多,底下的王爺們膽子都沒有!有些還沒搞就被幹死了!只要中央夠強大,地方就不存在異心!東漢末年就是中央壓不住地方了!


清蒸鱸魚燉羊肉



內閣首相L


被他爸打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