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殿、北殿、翼殿、燕殿等近2萬精幹力量死於內鬥,天京城內血流成河,秦淮河畔充滿血腥味,實在令人痛心。時至今日,許多人都在為“天京事變”之爆發感到可惜,認為這場事變最終葬送了太平天國的大好前途,延續了大清國祚。那麼,為何大夥會這麼認為呢?

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其一、葬送再次北伐之大好良機,清朝逃過一劫

1856年9月,國內外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太平天國都非常有利,許多外國觀察家都猜測太平軍會再次揮師北伐,而後一舉推翻大清王朝,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宏偉夙願。當時,“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均已被摧毀,大清帝國南方的正規軍不再是威脅;北方正規軍由僧格林沁統帥,2萬多蒙古馬隊又需要防備英法兩國之進犯,實在無法分兵抵禦北伐軍;曾國藩、胡林翼兩支湘軍適逢慘敗,且被分割包圍在南昌、武昌兩地,自顧不暇,何談阻止北伐軍呢?所以,若是1856年9月能北伐,大清皇帝除了逃回東北,已經沒有別的辦法。只要大清逃回遼東,關內各督撫必定不會再聽從異族皇帝調遣,大清就此分崩離析。可惜的是,太平天國自相殘殺,錯過了這最佳機會。

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其二、曾國藩湘軍死裡逃生,成為太平天國的掘墓人

縱觀太平天國運動14年,曾經自誇“滿萬不可戰”的八旗勁旅以及康熙以來充當開路先鋒的綠營軍對太平軍幾乎構不成威脅,往往一觸即潰,即使是“天京事變”之後,八旗、綠營也是常常被追著打,毫無還手之力。對太平天國威脅最大的就是由各省地主編練的新式軍隊,如江忠源“楚勇”,曾國藩“湘軍”等這些私人武裝。1856年9月,太平天國最有機會將“湘軍”這支地主武裝消滅,因為曾國藩、胡林翼已經被分割包圍,相互之間不能支援。例如,曾國藩被圍困在南昌孤城,沒有一支軍隊願意或者有能力來救援他,若是太平軍此時能集中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攻打南昌,曾國藩不是自殺就是被俘虜。一旦沒了曾國藩,湘軍就如同失去了靈魂,自動解散之可能性很大。可惜,太平天國內鬥,讓曾國藩死裡逃生,湘軍得以再次恢復元氣,成了太平天國的掘墓人。

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其三、東王楊秀清死於非命,沒人能節制各路諸侯,軍事統一指揮權喪失

政治奇才馮雲山給太平天國設計了一套有別於明清君主專制的特殊政治體制,即是“軍師負責制”,天王是國家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也沒直屬部隊,實權則掌握在軍師之手。那麼,誰才是軍師呢?本來應該是馮雲山,可半路卻偏偏殺出個會“跳大神”的楊秀清,軍師之位就此易手。永安封王時,明確規定東王楊秀清可以節制西王以下諸王,後西王蕭朝貴陣亡於長沙天音閣,楊秀清實際上掌握了軍事領導權,可以號令三軍,沒人敢不服命令。例如,石達開在江西取得樟樹大捷時,楊秀清一紙號令下來,石達開就乖乖率翼殿精銳回京參與摧毀“江南大營”之戰,一點脾氣都沒有。楊秀清死後,已經沒人能節制各路諸侯,太平天國軍事統一指揮權喪失,以致無法集中力量消滅敵人,反而被對手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安慶保衛戰慘敗、雨花臺之戰慘敗便是例子。

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其四、拜上帝教信仰崩潰,廣大將士心灰意冷,毫無奮鬥目標

熟悉晚清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國建國的理論基礎是拜上帝教,這是一個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思想相互吸收之混血兒。在太平軍將士眼中,上帝耶和華是全天下獨一無二的真神,可以帶領大夥奔向幸福的彼岸,創建人人平等的世俗天國。正因為如此,出身貧苦大眾的太平軍將士才有奮鬥的目標和動力,才能激發出巨大的戰鬥熱情,從而不斷擊敗八旗、綠營、湘軍。可惜,“天京事變”讓大夥失去了對拜上帝教的信仰,認清了它的本質。道理很簡單,東王楊秀清可以“代天父傳言”,是上帝的化身,可現在“上帝”都被殺了,這豈不是說拜上帝教純粹就是騙人的工具,上帝也沒那麼厲害。正如後世所說“天父殺天兄,天下依舊姓咸豐,還不如回家打長工。”就此而言,沒了信仰的太平天國,不失敗才怪。

天京事變影響究竟有多大?大清逃過一劫,湘軍死裡逃生

綜上所述,天京事變影響確實很大,太平天國不但錯過北伐中原,推翻大清帝國之最佳機會,而且拜上帝教信仰也崩潰,將士們失去了奮鬥目標。可以說,“天京事變”後,若是不出意外,太平天國註定要失敗,無人能挽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