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趙高,秦朝會滅亡嗎?

小林創可貼


如果沒有趙高,大秦帝國不一定會這麼快滅亡。但是就算沒有趙高,秦朝還是要滅亡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會有由盛轉衰的時候, 帝王的終身執政,年事越高統治者,頭腦就越不清晰,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帝王的傳承不是由繼承人的能力所決定的,而是由繼承人的排序所決定的。無論排到的繼承人是平庸還是荒唐,是好色還是殘暴亦或是無論他有沒有政治才能,都可以當上最高的統治者。這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最終要滅亡的無奈。



要知道秦朝快速滅亡有四大原因:第一是秦始皇的沙丘暴斃,釀成了沙丘政變,趙高和李斯刪改了秦始皇的遺囑,扶植沒有政治頭腦,一心享樂的胡亥為秦二世,殺光了秦始皇包括扶蘇在內的18個兒子,徹底動搖了大秦帝國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秦始皇英年暴斃,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死的那麼快,更不會想到他死後趙高和李斯竟敢背叛他的旨意,立胡亥為大秦帝國的皇帝。


第二是李斯等人制定的大秦法律,過於嚴法苛政,實行中沒有變通的餘地。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定製了囚徒不得上訴申辯的條例,導致自己被胡亥打入大牢無法申冤,最終就是死在自己制定的具五刑上,被腰斬了。嚴苛的軍法制度,導致了陳勝,吳廣帶領的戍邊戍卒因暴雨造成的洪水,無法及時到達邊防,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釀成了全國最大規模的兵變,引發了全國反秦大暴動,徹底推翻了大秦帝國的統治。


第三秦二世胡亥的過度享樂,把朝政丟給了指鹿為馬,荒唐愚蠢的趙高打理,大修阿房宮,建長城,為秦始皇建造規模龐大的皇陵,這些都加重了全國的徭役賦稅,使全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妻離子散,民不聊生。陳勝,吳廣的兵變,徹底點燃了全國反秦的星星之火,在劉邦,項羽反秦義軍打到咸陽的時候,大秦帝國竟然無軍隊可用,臨時抽調了建造秦始皇陵的60萬的徭役組成軍隊抗擊義軍。由徭役組成的軍隊人員構成本來就複雜,更談不上作戰能力的問題,大秦帝國滅亡是必然的事情。


第四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依然窮兵黷武,前後兩次派出了由扶蘇,蒙恬率領的30萬大秦精銳士兵,橫掃匈奴部落,最後駐防和修築萬里長城。隨後,秦始皇又盡起大秦50萬精銳大軍南征閩越,到全國義軍都快打到咸陽的時候,這兩支大秦帝國最精銳的80萬大軍,關鍵時候竟沒有了蹤影。這兩支軍隊可都是老秦人的子弟,是大秦帝國最忠實的基礎。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在大秦帝國要滅亡的時候,兩支大秦帝國最精銳的軍隊不見了蹤影,這是秦二世胡亥,趙高開的歷史上最大的玩笑,也是大秦帝國這麼快滅亡的根本原因。


何時再出諸葛亮


秦朝的滅亡原因在於三點。第一,強幹弱枝,大部分兵力並不在國內,而是在邊塞。第二,滅六國後沒有及時調整國家戰略方針,依舊以軍事化管理國家,沒有能夠休養生息。第三,秦朝在經歷長達四百年分裂的東周之後,被征服各國的民心未能收復。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秦始皇在世時的國家政策,所以,即使沒有趙高,秦朝依然躲不開滅亡。

關於第一點,史學界有一種解釋,秦朝滅亡是被六國撐死的。什麼意思呢?原先,秦朝只需要顧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特別是宣太后(羋月)設計殺死義渠王,滅亡西部大患義渠之後,西部再無外憂,可以專心向東擴張。但滅六國之後則不同,原來由燕趙諸國對抗北方匈奴的任務就自然而然落到了秦朝身上。而同時,征服百越等南方地區也提上了秦始皇的議事日程,雙線用兵,國之大忌。秦朝的百萬大軍被一分為二,南北各一半,而國內防禦及其空虛。

第二,軍事化管理。秦始皇野心太大,想畢其功於一役,在南北雙線開戰的同時,國內大修棧道,建阿房宮,修驪山陵墓。本身已經經歷四百年統一大戰的七國已經是國困民乏,這個時候大興土木,整個國家實在受不了。而且時間計算在版圖擴大後沒有預計變數,過於僵化,刑法過重,像陳勝吳廣起義,劉邦起義,原因都在這個上面,被逼到絕境,不反不行。(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第三點,我們現在是一個統一的民族,但如果將時間放到秦朝,那是數十個諸侯國組成的名義上以周天子為尊的邦聯。有點類似現在的英聯邦,名義上國家元首都是英國女王,但整個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不會看英國人臉色,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而且這種局面維持了八百年,現在秦國雖然統一六國,但這種隔閡還是存在的,處理不好,就是定時炸彈。但很明顯,秦始皇並沒有這方面意識。

好,說了這麼多,我們在回到問題本身,趙高。趙高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陷害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但我們細翻一下歷史,陳勝起義的時間是二世元年,也就是秦始皇死的第二年。(按中國古代禮法,皇帝死的哪一年年號依舊是前一個皇帝的,一直到第二年新年,新皇的年號才開始使用)即使扶蘇為帝,短期內也不可能盡數廢除在秦始皇制定的國策,廢除秦朝數百年一直奉行的政策,等到需要改的時候,已經晚了。而後期趙高雖然欺瞞秦二世,但處理問題的方式還是不錯的,啟用章邯為將,半年內平定陳勝起義,但這個時候霸王項羽也已經起義。楚霸王的作戰能力,這個還是有點恐怖的。

當然,扶蘇當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調集蒙括的北方軍團回來,但一來路程遙遠,遠水未必能救近火,二來,北方軍團也責任重大,如果因為調集北方軍團而導致匈奴提前入境,這個蝴蝶效應還真不敢想象。

最後,我雖然在文章中大量批判秦始皇的政策,但都是站在上帝視角。從一個歷史愛好者的角度來說,我依然佩服秦始皇,畢竟,在哪個年代,沒人能超過他。始皇不死,秦朝不滅。

純手機手打不易,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再走唄!


雲在藍天8480


我認為:如果沒有趙高,秦朝依然會滅亡

第一,只有秦始皇才能穩穩的鎮壓一統天下的秦朝帝國,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能力,更不配坐穩江山!秦國最出名的武將就是被冠以“武安君”、“殺神”兩大頭銜的白起,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直接令趙國再無實力抵抗,一名普通的統治者見到這樣的武將,最先想到的就是是否會危及自己的統治,一旦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權利,立馬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秦昭王就是這樣的王上,秦昭王認為:“滅了趙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自己就要屈居其下了。”因此,將立馬就要攻破趙國都城邯鄲的白起掉回秦國,致使秦昭王時期的秦國再無攻下趙國的可能。

如此無雙神將在手都無法攻下小小的趙國,足可證明秦昭王是多麼的昏庸,怪不得上古時期人才濟濟,最終只有“千古一帝”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使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所以說,只要秦始皇活著,秦朝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只是小綿羊,只能任秦皇宰割,但是秦始皇一去世,秦國就再無可以鎮壓一切的存在,最終只能飲恨於歷史長河中。

第二,商鞅變法的弊端在秦朝一統天下之後達到了頂峰,商鞅變法的前提就是“愚民,貧民、賤民”,人不是機器,是有自己情緒的,是會反抗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商鞅變法將人民侷限於“耕戰”之中,也就是隻能當農民或者士兵,其他任何角色都是不允許擔任的,沒有一統中原之前,秦朝人還可以自欺欺人,說自己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秦國,但是一統天下之後,謊言被揭穿了。人努力一生就是為了能過的更好,辛辛苦苦一輩子啥都得不到,憑什麼不反抗,必須反抗,連老秦人都不願意再奉獻了,國家如何繼續下去,必須改變,可惜,上天沒有給秦國這個機會。

第三,戰國七雄瓜分天下的時間太長了,秦國想要實現真正的一統天下,必需耗費數十年的時間來進行安撫,使百姓認為自己是秦國人,可惜,直到現在我們不還經常稱自己為燕趙地界的爺們,再加上六國殘餘非常嚴重,需要用非常殘酷的手段鎮壓,經常殃及無辜,使得人民對秦朝的不滿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了快要爆炸的火藥桶,秦始皇就是能夠澆滅火藥的唯一水源,秦始皇一去世,火藥桶再也壓制不住,起義軍遍地烽火,再加上六國餘孽也在其中攪弄風水,最終秦國徹底爆發,成為過去。


盪漾飛劍356


沒有趙高,秦或許會多存在些年,具體滅亡的方式說不準,但是趙高的出現,是以真正的欺上,霍亂朝綱開始的,

第一步:解決最有資格的繼承人(公子扶蘇)和皇族公子公主們,瓦解皇室內部力量,唯獨遺漏子嬰,

第二步:文臣武將,蒙恬(手握重權的武將)蒙毅(始皇帝信任第二文臣),馮去疾(能文能武)、馮劫(右丞相)等重臣,剪除他們之後,才是李斯(始皇帝信任第一文臣)腰斬於皇宮門外!

一座宮殿,大梁都沒了,臺柱子也拆了,剩下的牆皮還能抵擋多久呢?物極必反,秦帝國的文明還是青銅器時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極點,就會出現反常,趙高就是這麼一個反常,葬送了秦二世,也瓦解了秦帝國的政權,又讓秦回到了最初的地方!把偌大一帝國嚯嚯的就連子嬰都無力迴天了,所以,子嬰自降為王,投降劉邦,秦滅亡!


農民看笑話


也許這就是秦朝的命運吧,有好幾個朝代都被宦官毀了。後來的朝代就堅決不能讓宦官參政了。就像清朝的慈禧太后亂政,導致清朝走向亡國。不過我個人還是感謝慈禧太后的,要不然哪有新中國,是不是


娟丶豐


會滅亡,但是是以另一種方式滅亡。


娛樂趣事談說


如果沒有趙高,秦朝也必定會滅亡。中國封建歷史長達兩千多年,其間興起了多少封建王朝,而今又有哪個王朝還存在?即便如強盛的唐朝,威猛的元朝,都已化作歷史煙雲。封建王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是社會要求前進的結果。趙高的存在,只是加速了秦王朝的毀滅,使秦朝的滅亡成為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個偶然。


落葉


會滅亡,但不會以這種方式。


道行一憎


沒有趙高秦國有扶蘇為皇帝,有蒙恬為元帥,國家是穩定的,只有軍政穩,人民安康,一些反對勢力成不了氣候!


一言九鼎


不會。由於趙高殺害了蒙恬扶蘇李斯胡亥等人,致使秦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