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踢鬥話魁星

魁星踢鬥話魁星

人們在遊覽古蹟時,有時會看到魁星樓、魁星閣之類的建築。許多人對這“魁星”的來路不甚瞭解,但一提起“五魁首”,怕是人人皆聞,這是喝酒划拳時常用的酒令。這“五魁首”就與“魁星”有關。

魁星踢鬥話魁星

“五魁”,即“五經魁”、“五經魁首”。明代以五經即《詩》《書》、《易》、《禮》、《春秋》取士,每經所取第一名叫“經魁”(“魁”為“首”意)。鄉試中,每科前五名必須分別是某一經的經魁,故稱“五經魁”,簡稱“五魁”。而這“魁”字,則源於古人的奎星崇拜。

魁星踢鬥話魁星

奎星(宿)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的白虎七宿的頭一宿,共包括16顆星。奎星被古人附會為主管文運之神。所謂“奎主文章”。說它“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因“魁”與“奎”同音,並有“首”意,所以代替了“奎”字,出現了“經魁”、“五魁”等名目。古代,狀元又稱“魁甲”,解元又稱“魁解”。

“魁”字後又被一些人望文生義,加以曲解。說什麼“鬼搶鬥”,“鬼之腳右轉如踢北斗”,從而魁星被形象化——其實就是“鬼”化。它被描繪為一赤發藍面惡鬼,立於鰲頭之上。一腳向後蹺起如大彎鉤,一手捧鬥,另一手執筆,表示在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這就是“魁星點鬥,獨佔鰲頭”。這副尊容被讀書人視為神明,並以為高中之兆

“獨佔鰲頭”是有由來的:皇宮大殿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與鰲(大龜)。唐宋時,考中的進士要站在臺階下迎榜,為首的狀元則榮幸地站在大龜腦袋上,故日“獨佔鰲頭”。

魁星踢鬥話魁星

學而優則仕,是封建時代的金科玉律。魁星掌握著文人們的榮辱成敗,自然非同小可。儘管它鬼裡鬼氣,卻極受讀書人崇拜。有些人在考試時,在座右貼上魁星像。有的還在懷裡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神明保佑,文運亨通。

過去魁星樓、魁星殿遍佈宇內,尚有部分保留至今,其中饒有味道的魁星像,要算昆明龍門之上的石魁星了。龍門是雕鑿於滇池西山懸崖峭壁上的一組石雕建築,為滇中第一勝境。而龍門上的魁星石雕更給勝境增色添輝。

跨進凌空伸挑的“龍門”石坊,便到達“達天閣”石殿,這裡是龍門最高處。殿前就天然崖石鑿平,鑲砌成半圓形有石欄的崖臺。向內鏤空鑿成可容20餘人的殿室,有門三楹。石殿主要供奉魁星,其實是座魁星殿。正中為手持點鬥硃筆、獨佔鰲頭的魁星神像,高3尺有餘。兩側為文昌帝君關聖帝君神像。其實,論級別,魁星要比關帝、文昌都低,但在這裡二帝卻成了魁星的屬下,可見這位魁星的特殊地位。

魁星踢鬥話魁星

最奇特的是,這3尊神像和像後的海水、波濤、游龍、礁石、以及像前的香案、香爐等,完全由洞內岩石雕成,鬼斧神工,宛若天成,令人驚歎叫絕。

滇池空闊浩渺,波光粼粼,龍門高出滇池300餘米,恰似騰空出世,氣宇軒昂。龍門南側土紅色峭壁有如金榜高懸,人稱“掛榜山”。龍門本在陝西韓城縣與山西河津縣之間,古時河津又叫龍門。傳說成千上萬的大魚聚集在龍門之下,如能躍過者,即變化為龍,可謂“一登龍門,身價百倍”。舊時的科舉試場被認為是選拔英才之地,考場正門就叫“龍門”。北京的貢院是明清兩朝的中央級考場,除正門“龍門”外,裡面還有“內龍門”、“第三龍門”。連貢院對面的一條衚衕也被叫做“鯉魚衚衕”,暗寓“鯉魚跳龍門”之意。貢院原址今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鯉魚衚衕尚存。

魁星踢鬥話魁星

昆明龍門的魁星點鬥,與掛榜山及“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傳說巧妙地結合,便給這裡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想當年,有多少讀書人登臨此境,拜魁星,禮龍門,望掛榜,陶醉於那美妙的“金榜題名時”!

魁星踢鬥話魁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