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2002年6月,俄罗斯西部乌法市的46位青少年受邀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暑期活动。这些青少年都是乌法市最聪明、最有艺术或运动天赋的孩子,他们计划先跟着带队老师搭火车前往莫斯科,再从莫斯科乘飞机抵达巴塞罗那。但是到达莫斯科后,旅行社不小心把孩子们带到了另外一个机场,错过了原本的航班。滞留莫斯科期间,孩子们顺便游览了首都并拍照留念。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乌法市青少年在红场

2天后,他们终于可以出发了,旅行社改签的是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一架图-154M客机,于7月1日晚8点48分点起飞,机上载有60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数百公里外的意大利贝尔加莫国际机场,一架编号为 DHX611的DHL快递公司波音757-200SF型货机于当晚11点06分起飞,目的地是DHL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基地。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两架飞机的飞行线路示意图


晚上7点50分,在瑞士苏黎世的瑞士航空导航服务公司(Skyguide)空管中心,空管员彼得·尼尔森和一位同事开始值夜班。瑞士航空导航服务公司负责管理德国西南部和瑞士北部的空域,这是欧洲最繁忙的空中十字路口,但是晚上流量较少,尼尔森的同事决定去休息,仅留尼尔森一人值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但空管员们习以为常,且数年来得到了管理层的默许。

10点11分,两位技术工程师来到航管中心维修雷达。维修期间,雷达屏幕仍然可以使用,但是速度会放慢。一个位于地面的用来提示空管员避免撞机的光学碰撞预警系统也因例行检修而被关闭。工程师还暂时切断了电话系统,如空管员需使用电话则需使用备用系统。


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航班的机长是亚历山大·格洛斯,有着超过30年的驾驶经验。副驾驶是阿雷格·葛瑞格里夫,葛瑞格里夫其实是巴士基尔航空的总驾驶、是机长格洛斯的上司,这趟飞行的主要任务是评价机长的表现。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左:机长格洛斯;右:副驾驶阿雷格·葛瑞格里夫

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起飞后先飞往德国,之后经过德国空管员许可,便朝南向瑞士飞去。德国空管员将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航班交给瑞士苏黎世的天导航管中心。

这时DHL货机向北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也正要进入瑞士空域。DHL货机的机长菲利普斯向空管员尼尔森请求爬升,因为高空空气稀薄、空气阻力少,飞机可以更省油。尼尔森同意DHL货机爬升到360空层,相当于11,000米。

而此时,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航班也在360空层。


当晚11点25分,助理交给尼尔森一张新的飞行记录条,德国劳埃德航空1135号航班正要飞到附近的腓德列斯哈芬机场。尼尔森试着电话通知腓德列斯哈芬机场附近的塔台,看看是否能接管劳埃德航空1135号,但是由于工程师关闭了电话系统,电话没有打通。这时,劳埃德航空1135号和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的飞行员同时呼叫塔台,尼尔森只能在两个工作台之间来回穿梭。

接着,空域里又出现一架飞机,泰航933号。虽然空管员对这种棘手情况习以为常,但是当晚航管中心的雷达维修,因为担心忙中出错,尼尔森再次尝试致电腓德列斯哈芬机场附近的塔台,可还是没有打通。这时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与DHL货机正以每小时1300公里的速度向对方靠近,两架飞机的机组成员都不知道,按照这个速度,他们将在2分半钟之后相撞。

此时,德国卡尔斯鲁厄航管中心的空管员听到雷达发出"冲突"的警报,发觉情况不妙,紧急致电尼尔森,但是电话没有打通。根据国际飞航规定,这位德国空管员不能和两架飞机的驾驶员直接通话。

俄罗斯机组突然在防撞系统(Traff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缩写为TCAS)上看到了DHL货机,机长紧急联系尼尔森,但是尼尔森此时正忙着帮助劳埃德航空1135号航班降落。DHL货机上,机长和副驾驶都很轻松,因为货机的防撞系统还没有发出警报,他们对自己正处于碰撞航线上浑然不知。

眼看着DHL货机越来越近,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机组开始恐慌,他们不确定对方是否位于相同高度。

此时,尼尔森终于惊觉事态严重,他要求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下降300米至350空层,于是俄罗斯机长格罗斯关闭自动驾驶、准备手动下降。但这时防撞系统要求机长爬升,跟空管员的指令完全相反,应该听谁的?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两架飞机越来越近

防撞系统发出的警报声机械而呆板,空管员的指令急促且不容置疑,最终,俄罗斯机组决定听从空管员指示。

尼尔森以为,只要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下降就不致发生撞击,但他不知道的是,DHL货机的防撞系统也发出了下降指令,但是由于无线电频率被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占用,DHL货机无法与尼尔森通话。两架飞机正高速朝着对方俯冲。

俄罗斯机长格洛斯用肉眼看到DHL货机从左侧高速撞过来,且位于自己的下方,格洛斯紧急将飞机改为爬升,DHL货机则继续下降,可惜为时已晚。DHL货机的机尾切过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的机腹,后者被迅速切为两截,随即爆炸并从高空中坠落。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撞机瞬间示意图

DHL货机挣扎了2分钟,最终在7公里以外坠毁。


尼尔森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仍然尝试呼叫2937号,等发现2937号已从雷达上消失,他才意识到已酿成大祸。自己指挥的飞机相撞,是每位空管员最害怕发生的事,尼尔森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


两架相撞飞机的残骸在德瑞边境的德国小城乌伯林根附近被找到,残骸散布在长约20公里、宽约2公里的区域,这是德国二战后最严重的空中碰撞。目击者看到天空一片火红,飞机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并不断发出爆炸声。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坠机现场残骸

两架飞机上71人全部遇难,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警方出动6,000人、花了1星期时间才找到全部遇难者遗体。

噩耗传回俄罗斯乌法市,孩子们的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右2为遇难者之一亚琳娜哈南诺娃,遇难时12岁

俄罗斯建筑师维达利·卡洛耶夫的妻子、儿子和4岁的女儿都在巴士基尔航空2937号上,他本来在巴塞罗那等待和家人团聚,因距离事发地较近,坠机后第一批到达事故现场。虽然德国警方不鼓励亲友参与搜寻,但痛失全部家人的卡洛耶夫却忍不住要同警方一起寻找。他发现一条断掉的珍珠项链,正是他之前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接着,卡洛耶夫找到了女儿完整的遗体。不久,他太太和儿子残缺的遗体也被警方找到。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维达利·卡洛耶夫的妻子及儿女

坠机2天后,其他遇难者家属也陆续从俄罗斯赶到乌伯林根,因遇难者遗体多烧焦、破损,警方不忍让家属查看,家属只能在事发地献花悼念。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一位悲痛的父亲

空难后,卡洛耶夫为家人设计建造了一座大纪念碑。乌法市为遇难青少年修建了墓碑和雕塑。德国也在乌伯林根为遇难者建了雕塑,是一串断落的巨型银色珍珠项链。


德国空难调查机构BFU(Bundesstelle fuer Flugunfalluntersuchung)负责调查此次空难原因。调查人员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当防撞系统与空管员的指令出现矛盾时,飞行员到底应该听从哪个指令?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标准。西方飞行员一般都会按照系统提示操作,而俄罗斯飞行员则更习惯于听从空管员指挥。

其实,在乌伯林根空难前1年半,日本两架载有677人的客机就曾在高空中擦身而过,猛烈的回避动作造成100多人受伤,其中有些人甚至身负重伤,若当时驾驶员反应再慢几秒,就可能造成另一场严重空难。当时情况也是一位驾驶员听从导航指挥,而另一位听从防撞系统。

日本事件本应让全球航空界引以为戒,但负责制定民航界规则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却觉得事不关己,只让日本当局全权处理。除日本外,在乌伯林根空难之前的2年中,欧洲也发生过4起飞机异常接近事件。德国调查员认为,ICAO并未明确规定防撞系统的使用规则,是造成乌伯林根空难的重要原因。


空难是否由ICAO间接造成,遇难者家属也许有着不同看法。2003年7月,空难发生后一周年,很多家长都回到德国乌伯林根参加周年祭。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乌伯林根空难一周年纪念活动

卡洛耶夫也参加了周年纪念活动。空难后,失去所有家人的卡洛耶夫开始追查自己认为的空难真凶。在空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空管员彼得·尼尔森成为众矢之的,他被媒体追踪,被舆论指控为杀人犯。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卡洛耶夫向瑞士空管中心高层提出与尼尔森见面,但是遭到拒绝。

空难档案:致命空中相撞

俄罗斯建筑师维达利·卡洛耶夫

2004年2月24日,空管员尼尔森在家门口遇刺身亡,警方在附近的旅馆找到卡洛耶夫。卡洛耶夫声称并不记得自己所做之事,警察随后将他送入精神病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不久,卡洛耶夫被送上法庭。在法庭上,卡洛耶夫出示了2003年11月11日一家位于汉堡的律师事务所发给他的一份和解协议,协议中瑞士航空导航服务公司空管中心承诺付给卡洛耶夫16万瑞士法郎作为他失去妻儿的补偿,补偿条件是要求卡洛耶夫此后不再对空管中心提出任何要求。这份协议彻底激怒了卡洛耶夫,遂返回苏黎世刺杀了尼尔森。

2005年10月26日,卡罗耶夫被判8年监禁,2007年因表现良好回国。


空管员彼得·尼尔森究竟应负多少责任?德国空难调查机构BFU的调查员复盘了事发当晚空管中心的情景,调查员发现由于设备维修,雷达运作非常缓慢,如果两架飞机即将相撞,雷达也无法向空管员发出警告。突如其来的劳埃德航空1135号航班也打乱了尼尔森的计划,他曾三次尝试向其他塔台求助,可惜电话系统却被维修人员切断,备用电话也无法使用。可以说,尼尔森没有得到任何技术支援。

不可否认,尼尔森的错误指挥直接导致了坠机结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尼尔森并没有玩忽职守,不应是乌伯林根空难的罪魁祸首,他的死亡反而让空难又多了一个受害者。

乌伯林根空难之后,各国航空公司均要求当空中防撞系统建议与空管员指示发生冲突时,驾驶应遵从防撞系统提示,以避免同样悲再度发生。


2004年5月,德国空难调查机构BFU公布了空难调查报告,报告认为这起空难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空管员彼得·尼尔森太晚察觉撞机的危险;第二,俄罗斯飞行员不该听从空管员的下降指令、而应按防撞系统的指示爬升。报告在最后对瑞士航空导航服务公司空管中心的管理提出严厉批评,认为他们不该让一位航管员独自值夜班。空管中心接受BFU的批评,并向遇难者家属道歉,希望获得原谅。


成年人的错误导致无辜孩童丧生,是否应该获得原谅?一位乌法市遇难孩子的母亲说,她曾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空难之后,她的生命并未改变,只是所有美好,都停留在了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