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上桌”背後,是一個矛盾的山東

“女人不上桌”背後,是一個矛盾的山東

文丨城事研究局

山東又遭懟了。有關“山東女人吃飯不上桌”的說法在春節期間再次火了一把。

客觀說,在一個這麼大的國家,細究起來,每一個地方恐怕都有經不起現代價值觀和文明標準審視的“習俗”。

關於“女人不上桌”這一條,即便不作調查,也完全相信眼下只可能是極少數地方乃至極少數家庭所殘留的“習俗”,將之作為標籤貼到整個山東身上,自然是不合適的。

但是這一普及度可疑的“習俗”一次次被拿出來說事,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其中一點或許就在於,這樣的“習俗”哪怕只是極少數的存在,也與山東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地位,形成鮮明反差。

總人口超一億,經濟總量超7萬億,多年位居全國第三。從人口和經濟規模看,作為中國北方第一大省的山東,已算得上是一箇中等國家,經濟體量可以輕鬆進入世界經濟體的前20強。

但是,與廣東、江蘇、浙江等其它經濟強省比起來,山東似乎無論在存在感,還是在“先進性”上,都顯得稍遜一籌。屢因“落後”習俗和文化被吐槽,或就是一個註腳。

其實,經濟強省山東的“落後”,不只有外界吐槽。

去年春節假期過後的上班第一天,山東主官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能動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的一番講話,就被指“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

該篇講話對於山東的成績與問題,可謂作了最系統性的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檢索閱讀。城事研究局僅分析其中的三點。

01

內部發展失衡

一些在今天看來早就該被廢除的舊習俗,說到底多是農業時代的遺留。換言之,很多不堪的舊習,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社會教育水平的提升,被掃入歷史垃圾堆只是遲早的事。

比如,關於“女人吃飯不上桌”這一說法,目力所及,不少事件的“出處”都指向臨沂。而臨沂在山東正屬於相對落後的地區。

根據2018年上半年山東各市的人均GDP數據,臨沂在全省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菏澤。城鎮化水平也處於相對靠後的位置。

“女人不上桌”背後,是一個矛盾的山東

山東區域經濟發展引以為傲的一點是,17個(萊蕪已併入濟南)城市中有15個進入全國經濟百強。這表明在經濟總量的發展上,各個地級市的分佈較為平衡。

但是,各地級市的人均GDP差距還是非常明顯,比如,第一的東營是最後一名菏澤的5倍多。

可以作為對比的是,另一個經濟強省江蘇,蘇南蘇北差距較大一直是一個突出的軟肋,但其2018年人均GDP最高的無錫,也只是最後一名宿遷的3倍左右。

“女人不上桌”背後,是一個矛盾的山東

事實上,山東內部區域發展的分層是非常明顯的。最發達的地區是膠州半島的青島、煙臺、威海,以濟南、濰坊、淄博等為代表的魯中地區次之,而臨沂所在的魯南地區則處於最低一檔。

另外,說到山東對外的存在感不強,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即與長三角的江蘇、浙江和珠三角的廣東等發達省份比起來,山東不僅也有相對欠發達的地區,而且更不利的一點是,強者也不夠強。

將青島、濟南與蘇州、南京、杭州、廣州、深圳作比較,顯然不在一個重量級。

02

產業“輕重”失衡

除了內部發展不平衡,山東巨大的經濟體量之下,還隱藏著結構的問題。

首先,經濟總量與廣東、江蘇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去年山東主官的講話中指出:

經濟總量,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

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繼續上升,與廣東的差距擴大到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擴大到1.6萬億。

提起山東的經濟結構,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重工業,尤其是能源化工產業突出。這在倡導產業轉型、靠技術驅動產業發展的今天,顯然展示出過於傳統的一面。

2017年,山東三次產業構為6.7:45.3:48.0。第三產業僅比第二產業高出不到3個百分點。

作為對比,廣東、浙江、江蘇分別為4.2:43.0:52.8,3.9︰43.4︰52.7,4.7∶45.0∶50.3。

可以看出,山東是全國經濟總量前四的省份中,唯一一個第三產業沒有超過50%的省份。

“女人不上桌”背後,是一個矛盾的山東

關於新技術對於產業產值的貢獻,山東也暴露出短板。上述講話指出:

201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比我們的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

具體的產業結構:

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佔40%以上,而廣東、江蘇兩省第一大行業均為計算機通信製造業;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後,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經濟強省山東的“傳統”色彩,很突出。

03

文化“新舊”失衡

有人認為,個別地方至今存在的“女人不上桌”習俗,是因為山東的傳統文化力量過於強勢。這種歸因是否準確不談,但論傳統文化的強勢,作為孔孟之鄉的山東,的確是當仁不讓。

這一點也引申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到了現代社會,山東的傳統文化到底如何實現向現代化的轉向。比如,在社會觀念中,山東的另一個槽點,就是不少人熱衷於考公務員。這很容易讓人將之與傳統社會中的“學而優則仕”、官本位思想相聯繫。

而改革開放後,山東的文化更新和輸出的確呈現出相對滯後的尷尬。說到文化軟實力,除了“孔孟”和濟南的泉文化,山東似乎很難給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即便是在時下的互聯網城市營銷大潮中,山東也仍顯得慢半拍,有分析就指出:

提起四川,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太古裡和大熊貓;提起陝西,人們會想到兵馬俑和摔碗酒。而現在提起山東,人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挖掘機和煎餅卷大蔥了吧。

公眾號“濟南發聲”還曾專門發文指出,“山東經濟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沒落”,並直言:

作為齊魯文化的發源地,這些年,山東在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上,也是乏善可陳,愈來愈沒落,幾乎被人視而不見。

主表現則有:

現在的濟南,沒有一個像樣的文化座標,沒有一個像樣的文化陣地,沒有一個像樣的名人故居,沒有一面像樣的文化旗幟,沒有一座與城市文化交融的大學……

這還是省會濟南,其它一般的地級市,在文化上的表現就更可想而知。

所以,作為傳統文化重鎮,山東在文化層面的確需要走出自己的新路子,方能接續和重現以往的文化輝煌。

小結

“女人吃飯不上桌”的說法,當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外界的“偏見”,對於反思山東自身的問題,未嘗不是一個契機。

誠如官方所坦承的,山東巨大的經濟體量背後,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中,其實有較多值得警醒的問題。包括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觀念中的“守舊”的一面,都需要加速、刷新。

近年甚至有聲音擔憂,山東經濟是否會“東北化”,成為第二個東北。這些都值得重視。

不過,從更宏觀的視野下來看,作為上一輪經濟發展大贏家山東,在多個領域揹負著傳統與現代,開放與保守的糾葛,呈現出一個矛盾體的鏡像,未嘗不是各個地區問題與矛盾的“集大成者”或說是縮影。

在山東身上,每個地方都可能找到自己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