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凤山禅庙与茅谷村民的求福、 求雨的信仰——茅谷往事

歇风山又名铁峰山,海拔1300余米,在万、开云三县交界山脉之间。自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修建凤仪禅院以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茅谷村跟铁峰山约50华里之遥,多年来崇拜禅院大佛,六月十九日“观音会”必去“朝山”拜佛,已成为部分村民心目中的“心结”。

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历史形成。500年前修建禅院,茅谷村民曾出力流汗,老方丈许愿说“你们为佛出力,不怕路远山高,六月间上山来享享清凉福”。二是龙井水防病:村民朝山拜福,多数人要去古井求神水(佛水),喝后传说可消灾免难。三是养儿窝求子:有的女上山拜福,向“养儿窝”(峭壁的天然石窝)投银元或铜币,偶尔得子,遂觉神奇。尤其久旱无雨的年份,村民求神拜佛,一片心意寄望于铁峰山仙佛显灵。

歇凤山禅庙与茅谷村民的求福、 求雨的信仰——茅谷往事

“铁峰山起云,不需要再问神”,可见对铁峰山佛的崇拜达到至高无上1949年6月观音会前,我曾两次上山考察过禅院与景点状况。那时人山人海香火极盛,主持禅院方丈佛号名果因大师,俗家王姓,为万县天城人,寺内僧人有十七八名,暑天穿清一色棉衣袍。据说禅院每年收租谷400多担,开万两县,有佃户三四十家,可见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地主的大户。土改时,按政策规定,寺庙土地应当没收分配给农民。因此僧人大部还俗回家,加上文革“破四旧”的摧残,从此禅院佛像毁坏,断垣残壁,风光不再。

2005年暑天度假大垭口,我们单位几个退休相伴步行前往参观。看见破旧的寺庙正逐步恢复之中,听卖香烛纸钱的人说,当年六月十九日“观音会”这天,上山进香朝拜的人群,人山人海,车辆拥挤,道跻堵塞,估计超过了3万以上。古并依然如旧,并水不外流),不受外界雨旱影响啊,不干不涨,可供数人生活用水,许多人称之为“神水”。回忆1948年观音会期间,我和七八名朝山人在券儿窝绝岩石壁下云雾环绕中,看见一株青拔,高约三尺的神奇草药,那些朝山人多为云开两县的老药师,中医称此药为“九龙盘”,有起死还生之功效当时我已学医三年,对此药草颇感新奇,但石壁下有两丈多高,传说有毒蛇守护,冬季风雪云雾遮蔽,不见踪影。

歇凤山禅庙与茅谷村民的求福、 求雨的信仰——茅谷往事

守殿的一个30多岁僧人阻止我们在那里长久观望,说是“九龙盘”为镇山之宝,奉方丈之命在此守候已三年,不准任何人冒险采集,万一出现毒蛇伤人,性命关,任无人能负。时过证60年,再看昔日的养儿窝,依然高悬存在,岩壁下的“九龙盘”荡然无存,杂树野草丛生,当年阻止我们下崖壁采药的僧人,听说恍若隔来还俗为民,不知现在尚健在否?一切恍如隔世,令人叹息不已。

朝天门前远眺,隐约可见东去的浩荡长江,太白岩、天生城、葵花寨、

歇凤山禅庙与茅谷村民的求福、 求雨的信仰——茅谷往事

柱头山的轮廓尽入眼底。熊家、董家天城乡的数十个落,起交似大海平静安详如江山图画,高处如岛礁,房屋星星点点如海中船只突起。望远镜里茅谷村、冲口村的形象高高低低别有一番情趣,只是因风雨岁月的洗礼,颜色有些黯淡苍老,有的笔画已被苔藓侵蚀,足见岁月之沧桑以及历史赋予的含金度和珍贵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