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陈一冰在足球圈火了。

这位自称“看球少”的热心球迷、体操项目奥运会冠军,非常认真的表示,希望国足考虑重回体工大队模式

话说出来,不少勒勒的老前辈立马不乐意了。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微博上一顿唇枪舌剑,口诛笔伐。

勒勒在知道这件事儿的第一时间,也挺愤慨,但因为昨天提前聊了两句日本奥运会相关的东西,就没法第一时间评论这个消息了。

于是,我今儿索性也不着急了,从早上起床开始琢磨,陈一冰究竟有没有说错什么,以及为什么,陈一冰的这段话,会让我无法苟同。

更重要的是,陈一冰这个“不成熟的建议”,为啥会让我心生“似曾相识”之感。

琢磨了快一天,这会我终于可以坐在电脑前,敲下这段文字了。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首先,陈一冰说错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前辈站出来群起而攻之?为什么我会不认同他的观点呢?

其实很多同行关注的焦点,是陈一冰认为足球应该重新回到体工队模式。

何谓体工队?

体工队,就是以竞技体育为目标的专业组织,训练的目的就是比赛拿成绩。在这个组织中,一般有两种队员,一类是领工资有编制的正式队员,另一类是非正式队员,这类队员没有工资,可能还要自掏腰包。

一般情况下,一个技术、年龄和身体条件都比较出色的运动员,如果在省级大赛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就有机会进入体工队,随队训练,但请注意,这时候,这个队员并非是体工队的正式队员。

如果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某个运动员是个苗子,能成才,给了他一些参加全国比赛的机会,而他也抓住了这些机会,拿到了成绩,那么到了某个契机,他才有机会成为正式队员。

陈一冰说的其实没错,在中国,很多奥运会冠军,都是这么被培养出来的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中国的很多运动项目,比如拳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田径项目,都曾经甚至至今仍然在沿用这样的体制。

这项政策,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在很多能够出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陈一冰不太明白的地方也在这。

他只知道,有很多运动队之所以出成绩,是因为体工队体系,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足球项目职业化,也是从体工队机制蜕变成现在的商业化机制的。

陈一冰说,他听人说,女足现在成绩好,就是因为还在走专业队路线。

就冲这句话,我已经信了他自己说的那句他看球少了。

勒勒很早以前就建议过了,平时真心支持女足,就多去看看我们的女足联赛。

就算中国女足联赛虽然搞得不怎么景气,你也不能因为你不知道,就抹杀了那么多真的在职业化运营的女足俱乐部啊。

另外,体工队的培养机制我们也说过了,这里面就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时间长了,容易形成“独立王国”,滋生“行业腐败”

传闻,前几年体育行业整风,有位国字号队伍的功勋教练,退还赃款上千万,以保个人平安。

当年不可一世的马家军,也算是体工大队的变种了。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想想后来马家军的丑闻吧,这难道不是体工大队培养体系的弊端?

再退一万步讲,陈一冰的确是体工大队模式的受益者,他成绩好,奥运金牌胸前挂,锦绣前程在脚下。

可是当年被他怒喷过的队友张尚武,也是体工大队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他怎么不想想,张尚武的问题到底是自己的错,还是体系的错?

陈一冰是成功的,张尚武是失败的,那么体工大队体系之下,到底出了多少个陈一冰,又出了多少个张尚武呢?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那些同样为竞技体育复出了整个青春,最后却只能去澡堂搓澡的前专业运动员,难道就是活该么?

至于说,我为什么觉得陈一冰这套说辞“似曾相识”,倒是也简单。

上赛季中超末期,中国足球界也出现过一套类似的说辞。

北京时间10月2日,中国男足国家集训队训练营55人名单曝光。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贺炜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足球的悲哀在于‘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搞了这么多年,也没弄明白’,荒诞在于‘那现在不如试试我们外行人的搞法’,无奈在于‘我们即使弄不好,总不会比现在差到哪里去’,白痴在于‘老兄,你想的这个主意五十年前就有人做过了,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这一出闹剧的主要内容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贺炜老师引用的这几句话,恰恰就是出自陈一冰这样张嘴先来一句“我看球少”的“足球票友”们的口中。

很不巧,过去几十年,中国足球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这种“足球票友”的手中

相传,韦迪当年上任足管中心主任时,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奥运会金牌都拿了几块,一个足球有什么难的?”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而在2012年,再次接受采访时,韦迪的话,就变成了“从前在总局其他几个运动管理中心也待过,奥运金牌也拿过几块,但调到足管中心工作这两年,我发现原来的成功经验并不适合于足球。

“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一,但集体项目却贡献很小。”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陈一冰顶天算是个“足球票友”的原因。

他不知道,中国足球最近几十年的重大决策,大多不是专业人士去决定的。

正如老足记赵震在微博上说的,“他(陈一冰)能让我们明白为何这些年来总局对于足球总能有那么多外行的决策。相关决策者根本上的想法和陈一冰差不多。反正你们足球界这么多年都没搞好,为什么不能按我的想法大胆尝试一下。

最后,再给陈一冰们提供一组数据。

自1930年以来,男足世界杯共举行过21届,其中欧洲球队12次捧起大力神杯,南美球队9次夺魁。这两个大洲的足球联赛体系,是这个星球上历史最悠久,职业化最完整的。

而陈一冰更熟悉的奥运会赛场上,足球比赛在入奥之初,甚至一度是由各国国内联赛的俱乐部队参赛的。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坚持体工大队政策的国家,从未染指过这个世界上最高水平足球赛事的冠军奖杯。

体工大队政策,在培养职业化程度较低的比赛项目的专业队员时,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在集体项目上,真正面对专业甚至职业对手时,体工大队体系下培养的队伍,往往都不堪一击。

对了,我知道很多朋友会举出中国女排的例子。

所以,这里,勒勒依然要请出韦迪先生现身说法。

也是在2012年的那次采访中,面对武汉媒体的采访,韦迪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家要明白,女排项目在世界上的职业化程度并不高,以专业对抗业余,取得成绩并不难。

最近几年,土耳其、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女排职业化之后,越来越强,对中国女排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的女排,也在职业化的路上,但相比于足球,女排联赛的市场开发之路,更加艰难。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至于体操之类的项目,这类项目的确更适合体工大队模式,所以,在这些项目上,我们的确应该继续正确的路线。

卖油翁可以说自己倒油的技巧多么纯熟,但绝不会也不应该去指导陈尧咨如何射箭。

希望陈一冰能明白,你怎么说国足踢得臭都没问题,大家都是看球的票友,看的不爽了喷上两句很合理。

但你以非专业人士的身份,来指引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方向,就难免越俎代庖之嫌了。


关于陈一冰,他有说话的权利,就像那些越俎代庖的人一样


对了,这期推送的最后,我们也顺便公布一下喜中于大宝、武磊两位国足骁将签名照的老铁的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