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拳经:看后让你了解峨嵋拳

心解篇:

峨嵋拳经:看后让你了解峨嵋拳

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圆,剑不行尾,方是峨嵋。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意在体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意摧筋节,每见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锋,而形追意,其势必速,其力必透。

是以意比形长,力透强梁,意比形短,打人不远,气沉脚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梁,纵透七尺,亦比短强。

无柔、刚何以生,无刚、柔何以用。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

动静论:

手若三春杨柳,步若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

拔而站矣,沉而发矣,飘而走矣,上拔则虚灵顶劲之谓,下拔则松肩沉肘之谓,前后相拔则力贯指端之谓,遂成浑圆之气。

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形断意不断,势停意不停,敌何机可乘,尔须知。

故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玉女之拳,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内手之秘,轻描淡写,练神之法,自然求真,峨嵋门径,功成于不知,拳出于无意。

神形说:

峨嵋拳经:看后让你了解峨嵋拳

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

是以习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调身,身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而力自整矣。

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形非,故曰: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里边,内里通,一身轻,天机玄妙自然生,内里不通一身重,此至言之谓也。

是以此术也,由里及外之术也,意者,内也,形者,外也,先练意,后练力,先求松沉,后求柔活,再达刚强,以先天之灵意,导后天之拙力,由是意动形随,力由内发,刚由内生,由是则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矣。

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刚柔说:

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欲极柔,刚柔相济,峨嵋之本传也。

故与敌交手,未发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力,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

发手时则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之,极刚极强,刹瞬间集全身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杨柳,步若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若瞬雷,静如处女,动若脱兔,其峨嵋之谓也。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必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欲极柔之道也。

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知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罢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

而以意示形,拳未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辩真假,旁观者,若见放箭而未见开弓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攻也,其变化莫测,玄妙横生遮几可随心所欲矣。

歌诀:

峨嵋拳经:看后让你了解峨嵋拳

心无定意情难审,行无定踪势难摸,似无师出自然有,若无身躯灵性多。

站式方圆,探让互参,顶随相用,逼闪相连,存乎一心,骗为至关,有勇有谋,变化无端。

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始中,劝君莫学有中有,瞎子点蜡白费灯。

尔来习武,遁入空门,不有中有,不空中空,习到空时,始达妙音,须知禅机,亦是拳文。

师承十分古来有,能接七分即高徒,要得十分艺,三分须自积。

人站门户莫轻进,四方变化奥妙深,动中取胜尔须记,不欲胜人方胜人。

鸡蹬步,小拐打,肘底捶,倒翻花,斜来七星点,扯我靠身扎,入了峨嵋门,你打我也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