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军众将大都不愿表态,为何偏偏蔡阳不服?

所谓的“蔡阳”,当然只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而已

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军众将大都不愿表态,为何偏偏蔡阳不服?


让我们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尘埃,回到官渡之战前夕,回顾关羽和曹操之间的那点事儿:

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军众将大都不愿表态,为何偏偏蔡阳不服?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也是没有的,因此无法确定是不是张辽劝降的关羽)

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军众将大都不愿表态,为何偏偏蔡阳不服?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又看出来他似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于是找张辽过来去套套关羽的话。关羽长叹道:“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可我也曾身荷刘将军的恩典,曾发下重誓要一起同生共死,这是不能轻易背叛的啊!我终究不会留在这儿,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曹公之恩才能走!”

击杀颜良以后,曹操知道,关羽的“报效”已经做到了,是该走了。于是他重金赏赐给关羽。而关羽却将他的赏赐封存起来,留下一封告别书而去。曹操的左右都想追回来,而曹操却制止了他们:“都是各为其主而已,不用追了。”

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军众将大都不愿表态,为何偏偏蔡阳不服?

这段故事成了后来许多歌颂关羽的蓝本。而什么“不去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挂印封金”,全都是这里面出来的。当然,也有过五关斩六将。不过,千里走单骑还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