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興教寺位於長安區樊川的少陵原畔,距西安市約20公里,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這裡俯視樊川,河如帶;南望終南玉案峰,萬峰聳立;西觀神禾,起伏如畫;綠樹環抱,風景秀麗,環境幽美。

玄奘從天竺取經歸國以後,傾注全部心血譯經19年,664年圓寂於玉華宮(今陝西銅川境內),安葬在長安東郊白鹿原畔的雲經寺。白鹿原地勢很高,在大唐皇宮大明宮的含元殿就可以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在他去世後舉朝致哀,不僅如此,據說他每每在含元殿遠眺靈塔而落淚,為聖體安康著想,高宗的皇后武則天詔令將玄奘遺骨於總章二年(669)遷葬到長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時修建寺院,以資紀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為"大唐護國興教寺",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後唐肅宗為玄奘的舍利塔題寫了塔額"興教"二字,寓意大興佛教。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興教寺建立以來,千百年來幾經滄桑。唐代,樊川寺院密集,興教寺與興國、華嚴、牛頭、觀音、雲棲、禪定、法幢等並稱“樊川八大寺院”,宋朝時,興教寺“殿宇法制,精密莊嚴”。明清時,幾廢幾興。到清同治年間(1865年),寺內殿堂均為戰火所焚,唯三座靈塔倖存。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興教寺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與弟子窺基、圓測的安葬地,是聞名中外的佛教寺院,建國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慈恩殿等建築,最具有歷史價值的是玄類法師及兩大弟子的靈塔。

玄奘靈塔高23米,矗立在興教寺西院的蒼松翠竹之中。塔建於唐總章二年(669年),是我國現存最古的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身通體用青磚砌成,作四角錐體,共5級,平面呈正方形,底層邊長各5米。塔面作枋木結構,用磚砌作扁柱、欄額及斗拱,均分作3間。塔簷疊澀砌出,簷下均飾兩層菱角牙子。次層以上塔心實砌,不能登臨。塔底層南面有拱形券洞,龕內有玄奘的泥塑像。塔底層北面壁上鑲嵌著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刻的《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銘文記述了玄奘的生平事蹟,劉珂撰文,僧建初書丹。整個塔造型既簡潔明快,又莊重穩固,歷經一千三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在我國建築史上佔相當的地位。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玄奘法師的長眠地——長安興教寺

1953年,周恩來總理曾陪同印度總理尼赫魯來興教寺瞻仰玄奘塔。1954年至1956年,緬甸總理吳努、尼泊爾文化部長乾達也先後來寺瞻仰玄奘塔。今天,興教寺也成為促進我國同東南亞各國友好往來的橋樑和紐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