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最近幾年,常聽見身邊的朋友說自己患了精神抑鬱,或者聽到很多名人得了抑鬱症,似乎這成了一個常見病。我們知道,古代人的醫療條件差、生活壓力大、精神壓也不小,古人也會抑鬱麼?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

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而情緒抑鬱不等於抑鬱症。抑鬱情緒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感成分,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很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在全世界,受某種形式的抑鬱影響的人數佔全部婦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對於全球人來說,這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生活總免不了苦難,古今都一樣,那麼我們不禁好奇,古代有沒有人得過抑鬱症呢?我們相信古代應該也有不少人有得過抑鬱症的,理由其實很簡單。第一,古代的醫療條件並沒有現在好,古代人如果精神抑鬱了得不到及時心理疏導和治療,難免會加劇到抑鬱症的程度;第二,古代多戰亂,需要大量的男丁填補兵力,刀劍無情,戰死沙場也是常有的事,就會導致大量女子年紀輕輕就守寡,日日思君不見君,久而久之,抑鬱成疾;第三,古代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古代科考中名落孫山者大有人在,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很多文人墨客鬱郁不得志,這也容易讓他們陷入抑鬱症的病區;第四,古代生活中壓迫處處可見,苛捐雜稅繁重,勞苦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難免會有人情緒抑鬱,轉重到抑鬱症的程度。

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古代人得精神抑鬱的應該不在少數,得抑鬱症者也不會是寥寥無幾。但是囿於文字記載的原因,歷史上明確記載得過抑鬱症的人卻並不多見。比如劉邦的長孫劉襄,做出過巨大貢獻,卻得不到群臣支持,無法登上帝位,結果抑鬱而死。大家猜測他可能是抑鬱症患者,但是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劉襄的精神狀態,這裡本著嚴禁的態度,對這段歷史存疑;又好比同治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死於花柳病,但是他為啥作為一國之君,需要去宮外找妓女,很少有人探究。其實很可能是因為慈禧太后手握大權,不僅在朝政方面對同治帝進行管束,就連同治帝的私生活她也要干涉,傳聞說同治帝所喜歡的妃子剛好是慈禧太后所反感的,而慈禧太后所喜歡的妃子又恰好是同治帝所不喜歡的,長此以往,同治帝鬱鬱寡歡,活的非常痛苦,被迫去宮外尋求心靈上的暫時解脫,才不幸染疾而身故。但是這些都沒有明確文字記載他們的精神狀態,很難確認他們就是得了抑鬱症。

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我們可以看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古人是不是得了抑鬱症,需要明確的文字記載他長期的精神狀態,所以很多情況我們都不能明確的判斷古代人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鬱症。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說曾國藩得了抑鬱症呢?這多虧了他有寫日記的好習慣:1865年的九月,曾國藩在日記中卻寫道:“倦甚,不願治事。烈風淒雨,氣象黯慘。”九月十七:“倦甚,不願治事。又圍棋一局,觀人一局。”十月初二:“倦甚,不願治事。與幕府諸公鬯談。”十月二十二:“二更後倦甚,又似畏寒者,老景侵逼,頹然若難任也。”第二年(1866)二月初十:“二更後忽然頭暈,若不自持,小睡片刻,三點睡後彌復昏暈,右腿麻木,似將中風者,殆因昨夕憂煎不寐,本日說話太多,夜間治事太細之故,與然老境駸駸不復所有為矣。”曾國藩是1872年二月初四去世的,我們再看他去世前幾天的日記。正月二十一:“瞬息間天已黑,不能治事矣。傍夕睡頗久。”正月二十六:“在途已覺痰迷,心中若昏昧不明者,欲與轎旁之戈什哈說話,而久說不出。至水西門官廳欲與梅小巖方伯說話,又許久說不出。如欲動風者然。”正月二十九:“近年或欲作文,亦覺心中恍惚,不能自主。”二月初二:“手執筆而如顫,口欲言而不能出聲。”至1872年二月初三寫下最後一篇,其最後一句為:“二更四點睡。”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出曾國藩的抑鬱情緒積壓甚久,以至身體都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最終不敵病魔折磨,撒手人寰。

古人有抑鬱症麼?為什麼說曾國藩有抑鬱症呢?

憶古思今,我們現在的生活壓力依舊不小,但我們衷心的希望大家都能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合適自己的發洩或者緩解心情的方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樂觀積極的對待生活的各種問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我們也希望不要諱疾忌醫、牴觸排斥,要用好的心態來面對疾病,積極地配合醫療,要積極調適心理,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困難、挫折,珍愛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