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皮囊,好看的靈魂

有趣的皮囊,好看的靈魂


有個單身女性朋友對我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我問她,那你是選好看的皮囊還是有趣的靈魂?

當然是好看的皮囊啊!她回道。

我……流汗.GIF 回道:有一顏值控。

這不禁引起我對顏值與內涵的深深思考……

打小大人們告誡我們:人醜就要多讀書。

大人們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結果告誡就變成了:人醜就應該找個名師,指點迷津,傳道受業。

然而按目前私教的高額費用,請得起名師的人必定家底殷實、收入頗豐,而普通芸芸眾生只能望而生嘆。

於是乎,皮囊醜點但有錢的,經過名師調教配置、變成了有趣的靈魂;又醜又窮的咋辦?多讀書唄!

說起讀書,必須提起這位讀了2000本書的大牛。

有趣的皮囊,好看的靈魂


此前因一位在投行的朋友的淵源,加入了一個用眾多各行業大神的群。

裡面一飛揚跋扈的高人,自詡花了10年時間,讀了2000本書。我腦力第一反應是否鳳姐回國了,並混進了群。10年,3650天,2000本書,平均兩天一本。故事會還是讀書青年文摘?

有人讀書如吃飯,要細嚼慢嚥,恨不能想牛一樣,用四個胃把前幾天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反芻一遍。

有人則一目十行,像豬悟能吞人參果,或是大胃王密子君吃壽司,偏偏還不會消化不良,讓人稱奇。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按道理這位讀了2000本書的哥們,應該已脫凡塵,開禪悟道的路上了,然而他卻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的一幅臉面,被幾位大牛輪番怒懟。

是否好看的皮囊未可知,但這2000本書,似乎沒有給他塑造出有趣的靈魂。

我從小喜好讀書。三年級起每日記日記——主要是父親要看。四年級起,每週五晚上徒步兩公里去圖書館看書,再借兩本回來。

抱著厚厚的書回來,滿路的歡喜。把厚厚的一本書讀薄,又是件讓我開心幸福的事。

然而那時父母總是不理解,雖沒過多幹涉,但總要我多看課內的書,像語數英的課本、課後的習題。但我總偏愛課外的“閒書”,多而且雜。

看了《海底兩萬裡》、《人類未知之謎》,一直夢到沉入海底探險、遇見UFO與外星人作伴。看了《三國》孔明逝去,又嘆息心酸不已,看了《圍城》方鴻漸一行一路坎坷,又好像自己經歷過一遭。

讀書能不能讓我們皮囊變好看,這個不好說,但讀書讓人靈魂變有趣,我是深有感觸。

曾經有人在知乎上問:我年少時讀過很多書,現在都忘記了,那我們讀書有什麼用呢?

回答中點贊最多的答案是這樣說的:我吃過很多好吃的東西,但是我現在都記不清了,但我知道,我吃過的那些東西,後來都變成了我的血和肉。

我想補充一句,讀書不像整容,能修正你的外表的缺陷,卻能修補你內心的不完美。

既然皮囊做不到萬里挑一,那就多讀書,讓靈魂來實現吧。

(個人微信公眾號:浮離先生,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