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皮囊,好看的灵魂

有趣的皮囊,好看的灵魂


有个单身女性朋友对我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问她,那你是选好看的皮囊还是有趣的灵魂?

当然是好看的皮囊啊!她回道。

我……流汗.GIF 回道:有一颜值控。

这不禁引起我对颜值与内涵的深深思考……

打小大人们告诫我们:人丑就要多读书。

大人们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结果告诫就变成了:人丑就应该找个名师,指点迷津,传道受业。

然而按目前私教的高额费用,请得起名师的人必定家底殷实、收入颇丰,而普通芸芸众生只能望而生叹。

于是乎,皮囊丑点但有钱的,经过名师调教配置、变成了有趣的灵魂;又丑又穷的咋办?多读书呗!

说起读书,必须提起这位读了2000本书的大牛。

有趣的皮囊,好看的灵魂


此前因一位在投行的朋友的渊源,加入了一个用众多各行业大神的群。

里面一飞扬跋扈的高人,自诩花了10年时间,读了2000本书。我脑力第一反应是否凤姐回国了,并混进了群。10年,3650天,2000本书,平均两天一本。故事会还是读书青年文摘?

有人读书如吃饭,要细嚼慢咽,恨不能想牛一样,用四个胃把前几天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反刍一遍。

有人则一目十行,像猪悟能吞人参果,或是大胃王密子君吃寿司,偏偏还不会消化不良,让人称奇。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按道理这位读了2000本书的哥们,应该已脱凡尘,开禅悟道的路上了,然而他却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一幅脸面,被几位大牛轮番怒怼。

是否好看的皮囊未可知,但这2000本书,似乎没有给他塑造出有趣的灵魂。

我从小喜好读书。三年级起每日记日记——主要是父亲要看。四年级起,每周五晚上徒步两公里去图书馆看书,再借两本回来。

抱着厚厚的书回来,满路的欢喜。把厚厚的一本书读薄,又是件让我开心幸福的事。

然而那时父母总是不理解,虽没过多干涉,但总要我多看课内的书,像语数英的课本、课后的习题。但我总偏爱课外的“闲书”,多而且杂。

看了《海底两万里》、《人类未知之谜》,一直梦到沉入海底探险、遇见UFO与外星人作伴。看了《三国》孔明逝去,又叹息心酸不已,看了《围城》方鸿渐一行一路坎坷,又好像自己经历过一遭。

读书能不能让我们皮囊变好看,这个不好说,但读书让人灵魂变有趣,我是深有感触。

曾经有人在知乎上问:我年少时读过很多书,现在都忘记了,那我们读书有什么用呢?

回答中点赞最多的答案是这样说的:我吃过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我现在都记不清了,但我知道,我吃过的那些东西,后来都变成了我的血和肉。

我想补充一句,读书不像整容,能修正你的外表的缺陷,却能修补你内心的不完美。

既然皮囊做不到万里挑一,那就多读书,让灵魂来实现吧。

(个人微信公众号:浮离先生,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