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1997年,周星馳剛剛擺脫香港資本的挾制。帶著“兩週一成”的餘威,37歲的“星仔”拍攝了他北上前最後一部電影——《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彷彿一個預兆,它的主角在未來20年裡成為了華語電影真正的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新世紀的那一年,周星馳冉冉升起,伴隨《大話西遊》風靡中國,他也成為了一代人尊崇的偶像。那時,甯浩距離《瘋狂的石頭》一片成名還有6年,另一邊更年輕些的韓寒則剛剛藉著“杯中窺人”雛鳳清啼。

時間是最偉大的武器,新世紀以來的第十九個年頭,當年的毛頭小子向曾經的“喜劇之王”正面宣戰,但“戰役”的結果卻輕飄飄地彷彿一片羽毛,讓人嘆息都來不及。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新喜劇之王》脆敗,只留下《飛馳人生》和《瘋狂的外星人》正面碰撞。當“我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變成“星爺欠我們一張電影票”,“喜劇之王”的浪潮向前,不曾為誰停下。


1997-2008,馮氏喜劇vs星爺巔峰 喜劇之王的那些年

喜劇一直是中國電影市場最討喜的電影類型,即使刨除港臺巔峰時期的“無厘頭”喜劇電影,曾經的內地賀歲檔之王馮小剛也是從喜劇起家。

1997年,馮小剛和葛優,一個39歲,一個42歲,兩個中年男人攜起手,拍攝了開啟中國喜劇電影龐大市場的《甲方乙方》。這部如今看起來並不精緻的電影,於1997年拿下了3300萬票房,佔當年全國總票房的比例達到了3.3%。這個數字並不比如今的《戰狼2》或者《流浪地球》差。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之後三年,馮小剛一年一導,葛大爺一年一秀,兩人黃金拍檔,拍攝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三部電影,部部經典。這段黃金歲月成就了“葛大爺”的喜劇地位,也托起了馮小剛“賀歲檔之王”的盛名。

但那些年真正的“喜劇之王”不是他們,不管葛大爺和馮導演功力多麼深厚,香港電影圈的不景氣讓巔峰的周星馳最終選擇了北上。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和中年成名的葛優相比,周星馳作為演員成名時要年輕一些,但並不意味著他的成功之路走得容易。20世紀的香港電影輝煌奪目,但生活的艱辛總是對底層人民一視同仁,而周星馳正是憑藉對底層人生的感悟一步步成為20世紀90年代華語影壇的票房保障。

在度過貧困而溫暖的童年之後,中學畢業時,周星馳就放棄進學。他曾習過武功,幹過茶樓跑堂,還在一家電子廠做過工人,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電影。他曾和梁朝偉約定一起去考TVB演藝訓練班。有趣的是,偉仔天資驚人,一試即中,星仔卻連續落榜2年,直到第三次才考上。

培訓結束後,想做演員的周星馳,卻被臺裡安排去做兒童節目主持人,這一做,就是六年。一直到1988年,周星馳在李修賢的電影《霹靂先鋒》中憑藉“偷車賊”的角色嶄露頭角,奪得金馬獎最佳男配,才終於出頭。

到了1989年,他終於得到了當主角的機會,出演電視劇《蓋世豪俠》,並大放異彩。積聚了一些人氣的星仔從此有了表演的野心,最終在1990年《賭聖》中,讓琢磨多年的無厘頭江湖揚名。

1992年,周星馳出演了七部電影,七部全進了香港票房前十,甚至包攬前五。“兩週一成”,周星馳踏上“喜劇之王”的道路。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但他真正的風光還在後面。馮小剛和葛優聯手開拓賀歲檔的那些年,周星馳同時北上。他與內地先後合作拍攝了《少林足球》和《功夫》,前者讓彼時凋敝的香港影壇感嘆“無周星馳不行”,後者則與《大話西遊》一起成為大陸影迷心中不朽的喜劇經典。

當馮小剛+葛優不再是金字招牌,“周星馳”三個字在2018年以前就是鐵打的IP。2013年,周星馳第一部只導不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首破10億,而隨之2016年的《美人魚》則以33億的驚天戰績鑄就了周星馳最巔峰的輝煌。

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到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周星馳當了16年的“喜劇之王”,觀眾用一張張影票,抬起曾經的星仔。

但“喜劇之王”不會永遠待在同一個人頭上,從2008年周星馳最後一次出演電影《長江七號》,內地的喜劇市場已事實上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2008-2018 ,鐵三角與開心麻花 百花齊放的時代

當週星馳離開演員的位置,他的招牌繼續閃耀到今天,但你必須承認他已經離開。而在周星馳之後崛起的內地喜劇頂點,最先成名的是甯浩、黃渤、徐崢的鐵三角。

三人中,徐崢的初印象,往往是《春光燦爛豬八戒》裡憨厚的豬八戒,這讓年輕的他家喻戶曉,直到今天還屢屢被人提起。2010年,和王寶強合作主演的《人在囧途》,開始了徐崢的電影之路,“囧”系列也成為徐崢最重要的喜劇招牌。

此後,2012年,徐崢導演處女作《泰囧》,以上映5天票房突破3億票房刷新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彼時以總票房12.69億奪得亞洲電影大獎“亞洲最高票房”的徐崢,已開始接過周星馳的權杖,向內地喜劇一哥進發。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那時,甯浩和黃渤也已合作拍完了“瘋狂”系列的前兩部,2006年《瘋狂的石頭》、2009年《瘋狂的賽車》,徐崢在裡面打了兩次醬油,而這兩部“瘋狂”系列讓主演黃渤從無人知曉的演員成為喜劇新星。

有趣的是,黃渤也是第一位被稱為“三十億先生”的演員,而他和徐崢合作的《泰囧》、《心花路放》更開創了內地公路喜劇的全新模式。2009-2014年,這位“三十億先生”演一部笑一部,笑一部火一部,與後來出道即巔峰的開心麻花相比,顯得更為踏實。

黃渤、徐崢的鐵三角之後,站在喜劇頂點的“新人”是沈騰。

“喜劇之王”與《新喜劇之王》

從春晚的後時代小品王,到《夏洛特煩惱》一片爆火,在經過漫長的小品創作之後,2015年,開心麻花第一部電影作品——閆非和彭大魔執導的《夏洛特煩惱》登上大銀幕,沈騰迎來了自己的爆發期。

2015年《夏洛特煩惱》14.42億,2018年《西虹市首富》25.48億,2019年春節檔《飛馳人生》、《瘋狂外星人》雙手互搏,沈騰成為黃渤、徐崢之後最賣座的喜劇明星。

在壹娛觀察的“新四大中生”中,黃渤、徐崢、沈騰佔了三個,除了異軍突起的吳京,他們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如今最踏實的保障。


喜劇之王不再,市場決定未來

截止今天,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收官6.1億,對比2017年《西遊伏妖篇》的16億,2016年《美人魚》的33億以及更早2013年《西遊降魔篇》的12.47億,這個數字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另一邊,沈騰憑藉《飛馳人生》15.8億,《瘋狂的外星人》20.84億,與黃渤攜手前後成為“百億先生”。自2015年《夏洛特煩惱》以後,沈騰的能量已無法估計,畢竟上一個能在春節檔玩“左右互搏”好戲的,還得追溯到2012年葛優葛大爺,他在2012年賀歲檔一人就領銜了《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和《趙氏孤兒》三部大片。

起起伏伏間,徐崢和甯浩在《心花路放》後少有喜劇出產,反而開始推動新導演的誕生,關注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是藥神》後,徐崢也不再被人單純的看做喜劇明星,更多地向中生代巨星靠攏。而他的老夥計黃渤,在導演《一出好戲》後,也脫離了固有的喜劇套路,開始追求更廣闊的影視題材和藝術。

喜劇是時代的藝術。周星馳“喜劇之王”的時代永遠停留在八零九零的青少年,當短視頻崛起,全民娛樂時代揭幕,喜劇的潮流也不曾停下的向前奔湧。

從“無厘頭”到“馮氏喜劇”,從“黑色幽默”到“假設反差”,喜劇的模式在發展、,在擴充,觀眾的笑點和需求也在提升和變化。周星馳的電影依然好笑,但能否撓中觀眾的G點,對他來說已變成一個疑問句。

但不論如何,喜劇終究會有它的王存在,市場會以公正的姿態給出答案。也許周星馳不再是曾經的“喜劇之王”,但我們都知道,終究會有下一個“喜劇之王”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