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店,堂食怎麼做?外賣怎麼做?

做餐飲店,堂食怎麼做?外賣怎麼做?

很多想創業的人,在準備著手做餐飲時,都會糾結於一個問題:是隻做堂食好?還是隻做外賣好?或者是堂食+外賣的模式?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堂食外賣分別有什麼優勢?

1、堂食

優勢:①堂食除了滿足顧客吃的剛性需求之外,還承載著應酬、約會等“溝通情感”的需求;②堂食有更好的消費場景,能更好的體驗。

劣勢:堂食對選址、裝修、服務、菜品的要求都非常高。

2、外賣

優勢:①相對堂食而言,在租金成本上能有所降低;②無需購置桌椅板凳,在經營品類上可以做的更為集中;③在產品上更容易做到標準化。

劣勢:①體驗度不夠;②菜品價格不宜太高;③沒有店面,品牌沉澱速度慢,很難做大。

二、做堂食好,還是做外賣好?

(1)從產品本身和消費場景角度分析。

如果菜品服務於宴會、商務、聚會,那肯定得做堂食。如果是單一菜品,支撐不了顧客點餐時多樣化菜品需求,外賣最好。

(2)考慮顧客消費頻率的問題。

①如果經營的菜品,不是顧客頓頓都必須吃的,是偶爾嚐鮮或給他人品嚐特色,這類餐飲項目只適合做外賣。做堂食的話,客群支持率不夠,經營成本大。

②有特色、易標準化的菜品做外賣更好。

三、如何選址運營?

一、如果你的店以堂食為重心

堂食店可以粗略分為兩種:街邊餐館和商場餐館。

1、街邊餐館

①選址緊靠人群中心:堂食店需要開在定位相符的人群中心附近(比如學校、社區、寫字樓、景點等),讓顧客們可以輕鬆過來吃飯。

②選址環境需有消費氣氛:很多老闆選的店址看上去很不錯,人流量很大,但生意就是不好,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並沒有消費意圖,或者說,這條街上沒有消費環境。

③選址能實現截流:盡力把餐館開到人流上游,實現截流。因為顧客先看到你,所以會優先選擇在你這裡消費。

④選址最好在凸起的拐角處:街道拐角處的店鋪往往都更為醒目,能夠被不用方向的人流看見,曝光量更大。餐館的內部展示時間更長,越有機會贏得顧客的注意和喜愛。

⑤交通是否便利:觀察店鋪周圍的道路是否狹窄;周圍有幾個紅綠燈;就餐時期道路上是否會出現堵車;道路是否坑坑窪窪;附近有沒有停車場......如果交通成本過高,顧客們會放棄來這裡就餐。

2、商場餐館

①最好選擇大型開放商:在一二線城市,老闆們應優先選擇大型開發商如萬達、萬科等,因為大型開發商的經驗豐富,能夠給餐館提供足夠的幫助,規範的管理。

②商場客流需和餐館定位一致:不同商場,前來購物的顧客類型也會不同,而這和商場周圍的環境有關。如果商場開在繁華的商業區中心,顧客大多是愛新鮮愛休閒的年輕人;如果開在大型社區群附近,顧客大多是全家出動。在進駐商場之前,你要確認它的定位、顧客群和你的是否一致。

③商場的配套設施齊全:選擇小型開發商,就需要注意一下:這家商場的電影院怎麼樣?有兒童樂園嗎?有超市嗎?停車場怎麼樣,停車位難找嗎?停車費貴嗎?看商場的配套設施是否齊全。

二、如果你的店以外賣為重心

1、選擇外賣大熱的商圈

對外賣店來說,火熱的商圈未必外賣生意就好。要看此地做外賣有沒有賺頭,需要查看外賣平臺上的數據。

比如,你看中了一個商圈,那麼就到那裡打開外賣APP,用銷量為所有商家排序,記錄下排名前100的商家的銷量總數是多少,銷量平均數是多少。這些數據越高,表示商圈外賣越火熱。熱度太低的商圈不建議做外賣。

2、確定菜品是否受歡迎

外賣店想要賺錢,首先要確定菜品是否受本地消費群體歡迎。怎麼知道當地人接不接受自己的口味?還是用外賣平臺的數據分析。

打開外賣APP,找到你選擇的某商圈中餐館的數量,然後統計所有餐館的總訂單量和平均訂單量。這兩個數據越高,意味著你開特色餐館越保險。如果數據顯著低於別的品類,那麼就需要做慎重考慮。

3、人均價是否和商圈整體一致

在開店前期,老闆們都會對自己的餐館有一個大致定位,相應的人均價也已經算好。之後,將商圈排名前100的商家的人均價列出來,算出該商圈的平均人均價。除此外,你還可以計算該商圈中所有和你同品類的商家的平均人均價,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更大。

如果你的人均價相比這兩個數相差太大,比如你的人均價是38元,商圈平均人均是25元,那麼說明這個商圈和你的定位不符。

4、查看商圈競爭壓力是否過大

在外賣APP上搜索和你同品類的商家,算出商家數量,然後篩去配送距離太遠的商家,剩下的商家們就是你的對手。

計算出這些商家們的銷售總額,然後用它除以商家數量,得到平均銷售額。平均銷售額越小,意味著競爭越激烈。除此外,競爭力度的大小也可以通過商家們的活動力度大小推測出來。

競爭過大,意味著出頭難,利潤薄。如果你看中的商圈裡有很多折扣活動6、7個,每月單量卻只有100甚至幾十個的同品類商家,還是別急著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