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光靠演技可以拯救一部电影么?

《麻药王》给的答案是“不行”。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宋康昊

宋康昊的演技已经非常好了。

力度、深度、细节,在那张大饼脸上一应俱全。

整部电影感觉就是影帝的表演SOLO。

可男主角依然空洞无神,有情绪有冲突没人物,怪谁?

碰到这样绵软无力的剧本和导演,再加上不得要领的剪辑,神仙都救不回。

韩国这种结合时代背景的人物传记电影我们已看得太多,把焦点对准“坏家伙们”也不新鲜。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大时代里,全都是小人物。风云激荡,又微渺如尘,看似在潮头搏浪,但一阵风吹雨打,就不见了踪影。

小,总需要大的衬托。于是下野的总统们一言不合就要被拉出来当背景,烘托年代感,也不管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住。

“麻药王”也是如此,在70年代韩国“汉江奇迹”的前夜,市场的生机已经勃发,经济快速腾飞、人人赚大钱的时代即将来临。

政治上,南北军事对峙,独裁政府高压统治,街头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暗潮涌动。

物质的繁华与秩序的混乱,造就了毒枭李都三的传奇人生。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这样的江湖传奇,香港电影早就有过,“跛豪”、“雷洛”、“张子强”、“慈云山十三太保”……数得出名号的大佬,被黄金时代的港片拍了个遍。

李斗三靠走私起家,而后接触毒品生意,驰骋黑白两道,成为纵横韩日的大毒枭。

非法的背后,是犯罪者的彼此倾轧与勾连,各种出卖、利用、打压、收买与谋杀,也少不了政商勾结和权力腐败。

电影在展示社会阴暗面时全无遮掩,甚至有刻意贩卖的嫌疑。各种声色犬马、暴力血腥都不加节制地展示。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我们看到主角发迹的全过程,看他如何一点点打造自己的毒品王国,为自己建立了牢靠的政治靠山与显赫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在大时代面前土崩瓦解、一文不名。

作为那个时代的符号,李斗三无疑是鲜活生动的。

他的性格,大胆、激进,不惧失败,敢于闯荡,或许也与那个时代的韩国国民精神契合。

把毒品卖到日本也是爱国,“身土不二”与“Made in Korea”,不过是硬币的两面。

但具体到这个人物上,一切又是模糊的。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电影展示了李斗三太多的面孔,却又让这些性格很难在电影的叙事框架内形成自洽。

李斗三所行进的每一步,除了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这个简单逻辑,再没有更多内容去补充他的价值观和精神轨迹。

所以整部电影就是按着十分常见的出道—受挫—拼搏—发迹—做大—内乱—坍塌的轨迹推进。

剧情的展开基本没有脱离套路,也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情绪点。

加上剪辑节奏的混乱,人物的心路转变与重大转变交待都不够,也就显得叙事格外跳脱。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宋康昊的主角都有点立不住,其他角色就更没存在感。

裴斗娜好歹还有造型,整部电影光记得她狂骂脏话的一段了。

作为正面形象的青年检察官也毫无存在感。

这个角色代表了新时代新秩序新势力,以一副干净漂亮的皮相粉墨登场,要把乌烟瘴气的陈旧渣滓清洗干净。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他是历史的马前卒,正义的守门人,也是没有自我的空洞灵魂。

电影空有好的美术、摄影、音乐和演员,却在完成度上表现得一塌糊涂。

好的制作水准没有诞生与之相匹配的电影。

韩国电影在经历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后,渐渐在各种类型片的创作上都陷入窠臼。

我们看到无数似曾相识的面孔在演绎似曾相识的故事。他们的创作理念、叙事手法、影响风格都如出一辙,所谓的深刻反思充满了理所当然的固步自封与自我重复。

所以在过去的2018年,韩国电影竟然没有出现一部现象级的商业电影。

韩国电影人在这种过分自由的语境之下,集体迷失了。

我又怀念起《杀人回忆》结尾宋康昊那张看似呆滞却又思绪万千的脸。那个时代的韩国电影,没有那么大投资,没那么工整精致,却充满了生机和野心,带给了观众很多快乐和感动。

影帝的演技也救不回这部韩国电影

所谓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当我们不是一直赞叹某个演员的出色演技,或是考究的画面与特效,或许恰恰是因为看到了一部可以让人全身心投入的好电影。

希望这种惊喜,有一天会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