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吐血引援受他們刺激 小球風暴PK後場豪陣 CBA最刺激對決誕生

本賽季常規賽,廣東隊掛起強勁的小球風暴。

40輪打完,廣東隊場均轟出118.95分,高居聯盟第一。

憑藉著這股小球旋風,廣東隊暫時領先衛冕冠軍遼寧隊1個勝場,領跑聯盟。

廣東隊並不滿足,再次陣容升級,將兩個外援換成了邁克·比斯利和馬尚·布魯克斯。

不用多說,廣東隊是在對標遼寧隊。

或許,他們深知,想要站上最高處,打了40輪的那套陣容尚且不夠。

如此,廣東隊VS遼寧隊,已然成為本季CBA最令人期待的巔峰對決。

廣東吐血引援受他們刺激 小球風暴PK後場豪陣 CBA最刺激對決誕生

【小球,廣東隊領“跑”常規賽】

1月26日晚,廣東隊主場140:126擊退山西隊,賽後山西隊主教練王非坦承,輸球的根源是跟不上廣東隊的節奏。

140分是廣東隊本賽季的單場第二高分,這支飆分大隊曾在1月6日對陣江蘇隊和2018年11月6日對陣福建隊時狂飆142分。

此役面對山西隊,廣東隊首節就大玩跑轟,速度極快,火力全開,砍出41分。王非覆盤比賽時也著重提到了第一節,“我覺得我們跟不上廣東隊的節奏,(他們)攻轉守的壓迫也好,守轉攻的速度也好……特別是第一節,(面對)廣東隊的夾擊和緊逼,我們顯然銜接得不好。第一節真得是所有的環節都銜接不起來,失誤太多,進攻脫節,不能正常配合。

王非和他執教的山西隊,本賽季已經不是第一次體驗“廣東速度”,2018年11月22日那次交手,廣東隊就在他們身上掠走137分。

跟不上廣東步點的,不止王非和山西隊。

2018年11月8日,廣州隊主場110:125負於廣東隊。廣東隊主教練胡安就有類似感悟,“廣東隊的快攻節奏,讓我們措手不及。”

“您覺得廣東隊目前這種小球風格在CBA能盛行麼?”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這個外教聳了聳肩說:“我不知道。易建聯迴歸後,廣東隊應該還會調整。”——忘了交代,那場比賽,易建聯並未出戰。

事實證明,基於高強度防守和快速攻防的小球戰術,是主教練杜鋒迴歸後給針對當下這支廣東隊打造的固化戰術,不會因為哪名球員的缺席——哪怕這名球員是頭牌易建聯——而有所搖擺。

關於這一點,再早之前,11月4日,廣東隊129:127加時險勝新疆隊更具代表性。

那場比賽,一點都不誇張,廣東隊折損了半壁江山:易建聯崴腳不能打;隊長周鵬和頭號火器威姆斯停賽。但令人詫異的是,面對建制齊整的新疆隊,殘缺不全的廣東隊仍然跑得風生水起,愣是用速度和進攻將比賽拖進了加時賽,並最終憑藉著孟鐸的絕殺,上演以弱勝強的經典好戲。

幾位老大不在,小將趙睿似乎跑得更加“肆無忌憚”,最終狂砍40分、10次助攻,成為取勝頭號功臣。

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在點評這場比賽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杜鋒正在把廣東隊變成CBA的金州勇士,在對陣新疆廣匯的這場比賽裡,趙睿如願以償把自己變成了中國的威少,失意的孟鐸也變成了自己的偶像韋德,零度角用韋德的方式絕殺。

12月6日,廣東隊主場138:101狂勝上海隊,賽後李秋平也說得挺實在,大致意思也是跟不上廣東隊,“主要輸在轉換防守上。廣東隊這個賽季在轉換快攻上面非常好。儘管我們一再強調,要快速找人,但是就算我們把防守陣容推回去,仍然對持球人控制不住,腳步和速度上也比較慢。

李秋平不愧為小諸葛。2月12日,春節後首戰,針對廣東隊的小球特質,李秋平所有的戰術佈置都圍繞“降速”展開,併成功將廣東隊的得分壓制到了104分,以110:104取勝,終結了廣東隊的11連勝。

“廣東隊現在的陣容配備上,速度比較快,攻擊點比較多,裡裡外外、大個小個都能投籃,每個人的得分能力都很強。對於我們來說,防守就增加了很多的難度。”李秋平賽前曾這樣預估,“我們要全面防守還達不到,還是會有側重。今天我認為要把他們的速度壓下來,因為他們的轉換速度很快。”

雖然廣東隊輸球有自身狀態不好的原因,但顯而易見,李秋平極具針對性的戰術部署也是最重要的取勝之匙之一。

問題在於,誰都知道廣東隊以小取勝,以快取勝,但真正能像2月12日晚上的上海隊那樣,成功遏制住這支小球縱隊的球隊有幾支?要知道,這只是廣東隊本賽季的第四場失利。

【補強,對標,巔峰對決引人期待】

廣東隊能在本賽季常規賽裡憑藉小球取得成功,理所當然地首先要歸功於主教練杜鋒。

杜鋒其實一直有小球情結。

廣東吐血引援受他們刺激 小球風暴PK後場豪陣 CBA最刺激對決誕生

2014-2015賽季半決賽廣東隊VS北京隊,杜鋒就曾把大外援亞德里安拿掉,臨時構架起了穆迪埃和拜納姆的小外援組合,效果還算不錯,在大比分0比2落後的斷崖下扳回一城,可惜第四戰拜納姆意外受傷提前離場,廣東隊2分惜敗,慘淡出局。

“當時後衛也比較缺,就剩陳江華一個能打,周湛東還沒有成熟,我發現當時的效果還可以,所以就想改變一下傳統的思路。”杜鋒回憶道。

儘管因為拜納姆受傷,小外援組合只嘗試了一場,廣東隊隨後只能以單外援出戰,並最終被北京隊淘汰出局,但杜鋒卻初步覺得小個陣容是個值得嘗試和探索的方向,“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一直有這樣(小球)的想法。”

2017年杜鋒在NBA爵士隊待過一段時間,時任爵士隊助理教練伊戈爾給了他很多關於小球的啟發,讓他愈發覺得,“還是應該做一些改變。”

如果大家留意觀察,其實在執教中國男籃藍隊時,杜鋒就已經開始了小球試驗。

“去年(2017年)夏天到今年(2018年)夏天,隊裡的隊員都比較年輕,但整個隊伍的流暢性還是非常好的,攻防的速度非常快。我給協會(中國籃協)的(述職)報告也是這樣寫的:我們隊伍的攻防速度達到了70到80。所以,這是我這兩年一直想做的事情,想給我帶的隊伍注入這種(小球)風格,我覺得還是很有效果。”杜鋒說。

巧合的是,當杜鋒結束了中國男籃藍隊主教練的使命,再次拾起廣東隊教鞭時,又陰差陽錯地在外援這個環節迎來了踐行小球理念的最好時機。

廣東隊早早敲定的大外援蘭多夫·莫里斯受傷,從傷情看,要缺席6-8周時間。廣東隊只能啟動緊急預案,簽下上賽季效力浙江稠州銀行的索尼·威姆斯,臨時補缺。

威姆斯能從2號位打到4號位,但嚴格地說,他其實是外線球員,屬於小外援範疇。對此,總經理朱芳雨解釋說,“臨時可以提供的內線人選名單中,沒有被教練組與管理層認可的,所以我們只能換一種風格。”

這是個意外,但對曾在2015年半決賽嘗試過兩個小外援配對的杜鋒來說,這又是一次契機。

全世界籃球都是以靈活、快速、位置模糊化的方式來比賽,我們肯定也要向這個潮流發展,畢竟阿聯是4、5號位,我們有很好的投手,就要打得更靈活,現在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站樁’老式打法吃香的時代了。”杜鋒說。

其實,由於遼寧隊後場人才濟濟,主教練郭士強也慣用小個陣容,尤其是上賽季,他經常排出所謂“死亡三小(趙繼偉+郭艾倫+哈德森)”,如果再加個劉志軒,就成了“極致四小”,但由於中鋒韓德君移動能力一般,也不太拉出來中遠投,似乎與“小球”還有一定出入,因為眾所周知,小球概念裡頂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鋒要有出色的移動能力,如果還能有一手純熟的中遠投,那就再好不過了——如你所知,杜鋒手裡有個最好的小球標配內線易建聯。

廣東吐血引援受他們刺激 小球風暴PK後場豪陣 CBA最刺激對決誕生

兩個外援德萊尼和威姆斯,速度型本土後衛趙睿,新晉加盟的外線利刃孟鐸,全能型鋒線周鵬,國字號迷你四號位任駿飛——杜鋒手裡的這些牌,真得是特別適合打小球,打跑轟。

這個賽季,因為新版廣東隊的存在,“小球”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廣東隊開啟了CBA的新風格,會不會像勇士對NBA那樣,對CBA產生潮流改變的影響?

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的觀點是:“我認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他的論據是,本賽季新疆隊第一次與廣東隊交鋒吃了虧後,第二次照面,乾脆沒讓移動緩慢的艾爾·傑弗森出場,以單外援與之周旋。

順著這個思路,新疆隊換掉傑弗森,後來又沒與哈達迪續約,似乎還真是受到了“小球”的影響?

對廣東隊來說,能否引領CBA潮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憑藉“小球”在常規賽跑在最前列,能否延續到季後賽,並一直跑到最後,跑上最高點?

畢竟,對從2013年起就與總冠軍無緣的八冠王來說,總冠軍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尺。

從現在的態勢看,廣東隊當然是本賽季奪冠最大熱門之一,但這畢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打小球,對整個CBA來說,純粹的小球也是新鮮概念,並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沒有現成的標尺可以衡量。

當然,也可以這麼想,當年金州勇士憑藉小球拿下NBA總冠軍之前,情況也是這樣。

廣東隊再次陣容升級,將兩個外援換成了邁克·比斯利和馬尚·布魯克斯,不用多說,這是對標遼寧隊之舉。或許,他們深知,想要站上最高處,打了40輪的那套陣容尚且不夠。

如此,廣東隊VS遼寧隊,已然成為本季CBA最令人期待的巔峰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