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2019年春節,按計劃我們全家回南昌過年。兒子說為了一家老小走親訪友、拜年聚會、活動遊玩方便,堅持開車前往。自從換了這輛大車以來,我們還是頭一次駕車出遠門。好在兒媳也能開車,兩人輪換開了十多個小時,於年前回到了家鄉。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初二這天,南昌出現了難得的晴好天氣,兒子提議,帶著孫輩和父母外岀遊玩。在多個省內景點選擇中,小孩最終選擇廬山東林寺作為一日遊的目的地。我估計,可能是在大都市喧嘯嘈雜的地方呆得太久了,想換一個環境體驗佛教聖地的清靜和安寧吧!

上午9時許,我們一行三代六口,來到離家100多公里的廬山東林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快接近東林寺時,老遠就見汽車排起了長龍,進寺廟的馬路兩邊,早已停滿了轎車、麵包車、摩托車等大小不同車輛。我們見縫插針地找到一個空隙將車停好,只好徒步向寺院進發,融入到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進到寺內,兒子囑咐我和老伴,為了不打擾你們瞻仰散心、拜佛抽籤活動,兩個孫子女由他們領著看看玩玩,你們就自由行動吧!

東林寺座落於廬山西麓,是淨士宗發源地,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於東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創建,距今1600多年。它椽摩棟接,丹輝碧映,“規模宏遠,足稱萬僧之居”,是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唐代,東林寺極盛一時,經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傳經講學,慧遠和東林的教義也隨之傳入日本。據說,日本的“東林教”即淵源於此。在歷史上,東林寺對於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曾作出了貢獻。

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泓清流。虎溪迂迴向西而去,溪上跨著一座石砌拱橋,這是我國文化史上傳為佳話的“虎溪三笑”故事發生的地方——“虎溪橋”。過虎溪橋,北行約百餘米為東林寺的第一道山門,山門上豎掛著“晉建東林寺”石刻。東林寺西的山丘上,有東方佛教“淨土宗”的始祖慧遠墓塔——“荔枝塔”。

如此深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東林淨土文化。今天的淨土宗風所及已遍於世界。東林寺與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佛教界來往頻繁,借淨宗文化搭建起一座對外交流的金橋,溝通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之間的聯繫,澤被四方。

廬山東林寺的最大亮點是沒有一點商業氣味。不收門票,不售香貨,免費供香,也無算命撲掛之類,倒有許多義工在提供服務。是真正的佛教聖地。

這次東林寺之行一副對聯躍入我的腦海,讓我印象深刻:“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夢人”,來寺院,大多是為了尋求心靈的平靜。這裡雖然人多,但一切都是那樣的清靜、寧靜,人們走動的步子,看風景的姿態,悄聲交談的聲音,每一處殿堂,甚至那些風景,都給人寧靜、莊嚴的感受,佛門清靜,真是一方靜土。

聽別人說,去東林寺一定要去寺後的聰明泉喝喝聰明泉水,爬爬後山的塔,感受千年古剎的靜謐。上方塔雄偉高大,塔身嵌有眾多佛像,每層亦供有佛像。上方塔又名舍利塔,為佛馱跋陀羅禪師所立。他從西域初來時帶來數粒釋迦舍利子葬於此。原塔幾經興廢,現塔為1998年重修。

在竹林的青石板路上再往上走,就來到了寺院最高點。一路上你會發現許多誠心的遊客走一步扣三拜。居士們沿著階梯往上走,有幾位居士一步一拜地往上攀登,有幾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也是十拜九叩,十分虔誠,這樣的景象讓我震撼。

熙熙攘攘的人潮中

我和老伴一口氣登上塔頂,在旁人的提示下,進到廟中求籤,我們點好香燭,拜過菩薩,來到住持處抽籤,我抽到的是中籤,老伴卻手氣特別好,意外地抽到了上籤。住持好一番祝賀和恭喜,說能抽到上籤實屬不易,餘生必要福報!從廟裡出來,我們按菩薩旨意,繞塔徒步九圈,表示菩薩保佑“天長地久、長命百歲”。我們輕盈地度著方步,數著圈數,看看遠處風景,高大筆直的竹林,鬱鬱蔥蔥,翠綠如海,遮蔽成蔭,身處林海古剎中,彷彿有世外桃源似的幽雅和清淨。瞧瞧近旁的芸芸眾生,我們似有所悟,百感交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