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互联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部“网红片”,《摄影机不要停!》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先来看看国内的自媒体,都是以什么样的标题形容它:

“看到一半以为是大烂片,看完才发现是年度绝无仅有的神作。”

“豆瓣评分9.1的年度黑马,让我差点笑死在电影院。”

“用18万经费狂赚1.8个亿,别说是黑马,它简直能称作‘奇迹’。”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摄影机不要停!》称得上是奇迹:18万的制作成本,1.8亿的日本票房本土收入,1:1000的收益回报率,而且这还不算海外版权和票房收入,实在惊人。

上周,《摄影机不要停!》出现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日本电影秋日赏”主题放映单元。早在11月底开票当天,不到1分钟,621个座位全部售罄。

而今年6月初,这部电影在日本只有两个超小影厅愿意放映。在口碑扩散后,排片率与票房飞涨,甚至单周最高票房达到4.33亿日元。该片在日本连续上映21周,紧接着被台湾、香港、韩国引进……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豆瓣评分8.5分,好于95%的喜剧片,好于99%的恐怖片。烂番茄新鲜度100%。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摄影机不要停!》都炸开了锅。

这部电影可以分为三幕。第一幕,以“戏中戏”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独立制片团队拍丧尸片的故事。导演不满女主角演技达不到要求,竟然NG了42次,导演忍无可忍破口大骂。后来导演布下了了血咒,召唤出了真正的丧尸,整个剧组开展了生死逃亡…

《摄影机不要停!》第一幕以一个37分钟的长镜头完成,漏洞百出,不仅晃动剧烈,表演生硬,还出现了摄影机倒地,甚至画框中出现一只手擦拭镜头玻璃上的血迹。光前面的37分钟,看得人如坐针毡,好像看了一部拙劣的B级恐怖片。

如果说,第一幕对应了“看了一半我以为是大烂片”这句话,那么,第二幕和第三幕就是下半句:“看完才发现是年度绝无仅有的神作”。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第一幕结束后,电影倒叙回到了一个月以前,开始了第二幕:原来,第一幕的丧尸片,是一位自称“又便宜又快”的导演,接下了一个电视台项目。按要求,他必须以一镜到底的方式,为电视台拍摄一个以直播形式播出的丧尸片。

第二幕中,主要展现拍丧尸片的筹备工作:建组、招演员、开剧本研讨会,以及剧组成员的不同情况,例如导演日暮跟女儿的疏离感情;其妻子忘我的演戏状态;他女儿心怀的导演梦。

第三幕是,在拍摄工作准备得尚不充足时,这帮人就像被赶鸭子上架似的开拍了。不难预料,拍摄过程中,注定漏洞百出,剧组全员们,为了为了达到“摄影机不要停”的播出效果,见招拆招,拆东墙补西墙,囧态百出,既滑稽又搞笑。

《摄影机不要停!》在国内的口碑很好,不仅媒体热夸,而且有朋友安利。所以小编对这部电影怀着较高的期待值,想不到高期待值之下,也没有令人失望。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第一幕诚然是乏善可陈,观众看到的是一部血浆道具粗拙、演员表演尴尬的丧尸片,电影专业的毕业生,拍的丧尸片恐怕都比它吓人。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恐怖根本不是它的发力方向。

既然意不在恐怖,那电影的重点在哪里?在第二幕中,影片展现了导演日暮一家三位成员各自的困境与欲望,以及剧组成员们的不同状况。这部分内容,展现的家长里短和筹备日常,可以说是一位导演可能遇到的“流水账”片段,也谈不上出彩。

《摄影机不要停!》的第三幕,让我想到一个网红句子: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如果说第一、二幕有些平庸甚至拙劣,那么第三幕则是匠心独运与鬼马精灵,观众会忘了前面的不堪。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事实上,不是观众原谅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平庸,而是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存在,才达到了第三幕旁逸斜出的喜剧效果。在看第三幕时,观众不禁回想起第一幕的桥段,获得一种类似“成功解谜”的愉悦感:原来,故事中第一幕中最后一个晃得粗糙的升镜头,是他们付出了滑稽的努力得来的。

《摄影机不要停!》如果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电影结构,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那样的话,第二幕和第三幕移前,虽然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披露鲜少见闻且滑稽的电影创作,还是同样能够带来新鲜、搞笑、解密的快感。但是,放到最后的第一幕,就沦为鸡肋了:一部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的丧尸片,有啥可看?

不少观众坦言,看第一遍感到很惊艳,如果要我二刷,我会觉得这97分钟太漫长了,因为既然都知道它究竟发生了什么,再看就是味同嚼蜡了。滑稽却自洽的情节,经过精妙的结构编排,释放出1+1大于2的审美效果,这正是这部电影的结构性魅力。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当然,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价值,有人怀疑,它有为烂片开脱的嫌疑。其逻辑是这部电影的第三幕,其实是为第一幕的粗制滥造辩解。言下之意,一部烂片的诞生,其实是事出有因甚至情有可原的。

其实不然,这部电影通过描绘电影创作背后的“秘密”,不在于为烂片辩解,或卖惨称“拍电影不容易”。这部丧尸题材的喜剧片中,喜剧元素是它的第一美学,它需要第三幕那种滑稽感和反差感,才能让喜剧效果成倍地释放。

其次,它表达的是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无论是日暮导演、还是他的女儿与妻子,和其他的成员,每一个人在剧组面临困难时,都责无旁贷地建言献策,并全力以赴地补救,为的正是“摄影机不要停”。对电影的热爱,并迎难而上才是它的主题内核。这也是它被有拍片经历的人群格外青睐的原因。

18万不够买房首付,他却拍了部“外糙内秀”的神片

最后,导演的女儿,通过一张父女合照,获得了启示,成功解决难题。电影在搞笑之外,强化了亲情上的回归治愈,深化主题,从而达到了令人笑中带泪的效果。

当今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观众,阅片经验不说丰富,至少也不匮乏。《摄影机不要停》之所以引起巨响,在于它颠覆了人们的观影审美经验,颠覆即丰富——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