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互聯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部“網紅片”,《攝影機不要停!》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先來看看國內的自媒體,都是以什麼樣的標題形容它:

“看到一半以為是大爛片,看完才發現是年度絕無僅有的神作。”

“豆瓣評分9.1的年度黑馬,讓我差點笑死在電影院。”

“用18萬經費狂賺1.8個億,別說是黑馬,它簡直能稱作‘奇蹟’。”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攝影機不要停!》稱得上是奇蹟:18萬的製作成本,1.8億的日本票房本土收入,1:1000的收益回報率,而且這還不算海外版權和票房收入,實在驚人。

上週,《攝影機不要停!》出現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日本電影秋日賞”主題放映單元。早在11月底開票當天,不到1分鐘,621個座位全部售罄。

而今年6月初,這部電影在日本只有兩個超小影廳願意放映。在口碑擴散後,排片率與票房飛漲,甚至單週最高票房達到4.33億日元。該片在日本連續上映21周,緊接著被臺灣、香港、韓國引進……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豆瓣評分8.5分,好於95%的喜劇片,好於99%的恐怖片。爛番茄新鮮度100%。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攝影機不要停!》都炸開了鍋。

這部電影可以分為三幕。第一幕,以“戲中戲”的形式,講述了一個獨立製片團隊拍喪屍片的故事。導演不滿女主角演技達不到要求,竟然NG了42次,導演忍無可忍破口大罵。後來導演佈下了了血咒,召喚出了真正的喪屍,整個劇組開展了生死逃亡…

《攝影機不要停!》第一幕以一個37分鐘的長鏡頭完成,漏洞百出,不僅晃動劇烈,表演生硬,還出現了攝影機倒地,甚至畫框中出現一隻手擦拭鏡頭玻璃上的血跡。光前面的37分鐘,看得人如坐針氈,好像看了一部拙劣的B級恐怖片。

如果說,第一幕對應了“看了一半我以為是大爛片”這句話,那麼,第二幕和第三幕就是下半句:“看完才發現是年度絕無僅有的神作”。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第一幕結束後,電影倒敘回到了一個月以前,開始了第二幕:原來,第一幕的喪屍片,是一位自稱“又便宜又快”的導演,接下了一個電視臺項目。按要求,他必須以一鏡到底的方式,為電視臺拍攝一個以直播形式播出的喪屍片。

第二幕中,主要展現拍喪屍片的籌備工作:建組、招演員、開劇本研討會,以及劇組成員的不同情況,例如導演日暮跟女兒的疏離感情;其妻子忘我的演戲狀態;他女兒心懷的導演夢。

第三幕是,在拍攝工作準備得尚不充足時,這幫人就像被趕鴨子上架似的開拍了。不難預料,拍攝過程中,註定漏洞百出,劇組全員們,為了為了達到“攝影機不要停”的播出效果,見招拆招,拆東牆補西牆,囧態百出,既滑稽又搞笑。

《攝影機不要停!》在國內的口碑很好,不僅媒體熱誇,而且有朋友安利。所以小編對這部電影懷著較高的期待值,想不到高期待值之下,也沒有令人失望。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第一幕誠然是乏善可陳,觀眾看到的是一部血漿道具粗拙、演員表演尷尬的喪屍片,電影專業的畢業生,拍的喪屍片恐怕都比它嚇人。但是,後來你會發現,恐怖根本不是它的發力方向。

既然意不在恐怖,那電影的重點在哪裡?在第二幕中,影片展現了導演日暮一家三位成員各自的困境與慾望,以及劇組成員們的不同狀況。這部分內容,展現的家長裡短和籌備日常,可以說是一位導演可能遇到的“流水賬”片段,也談不上出彩。

《攝影機不要停!》的第三幕,讓我想到一個網紅句子:如果你瞭解我的過去,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如果說第一、二幕有些平庸甚至拙劣,那麼第三幕則是匠心獨運與鬼馬精靈,觀眾會忘了前面的不堪。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事實上,不是觀眾原諒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平庸,而是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存在,才達到了第三幕旁逸斜出的喜劇效果。在看第三幕時,觀眾不禁回想起第一幕的橋段,獲得一種類似“成功解謎”的愉悅感:原來,故事中第一幕中最後一個晃得粗糙的升鏡頭,是他們付出了滑稽的努力得來的。

《攝影機不要停!》如果按照時間順序編排電影結構,一定會大打折扣。因為那樣的話,第二幕和第三幕移前,雖然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披露鮮少見聞且滑稽的電影創作,還是同樣能夠帶來新鮮、搞笑、解密的快感。但是,放到最後的第一幕,就淪為雞肋了:一部虛張聲勢故弄玄虛的喪屍片,有啥可看?

不少觀眾坦言,看第一遍感到很驚豔,如果要我二刷,我會覺得這97分鐘太漫長了,因為既然都知道它究竟發生了什麼,再看就是味同嚼蠟了。滑稽卻自洽的情節,經過精妙的結構編排,釋放出1+1大於2的審美效果,這正是這部電影的結構性魅力。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當然,關於這部電影的主題價值,有人懷疑,它有為爛片開脫的嫌疑。其邏輯是這部電影的第三幕,其實是為第一幕的粗製濫造辯解。言下之意,一部爛片的誕生,其實是事出有因甚至情有可原的。

其實不然,這部電影通過描繪電影創作背後的“秘密”,不在於為爛片辯解,或賣慘稱“拍電影不容易”。這部喪屍題材的喜劇片中,喜劇元素是它的第一美學,它需要第三幕那種滑稽感和反差感,才能讓喜劇效果成倍地釋放。

其次,它表達的是電影人對電影的熱愛,無論是日暮導演、還是他的女兒與妻子,和其他的成員,每一個人在劇組面臨困難時,都責無旁貸地建言獻策,並全力以赴地補救,為的正是“攝影機不要停”。對電影的熱愛,並迎難而上才是它的主題內核。這也是它被有拍片經歷的人群格外青睞的原因。

18萬不夠買房首付,他卻拍了部“外糙內秀”的神片

最後,導演的女兒,通過一張父女合照,獲得了啟示,成功解決難題。電影在搞笑之外,強化了親情上的迴歸治癒,深化主題,從而達到了令人笑中帶淚的效果。

當今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觀眾,閱片經驗不說豐富,至少也不匱乏。《攝影機不要停》之所以引起巨響,在於它顛覆了人們的觀影審美經驗,顛覆即豐富——原來電影還可以這樣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