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世说新语》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召集天下文士,搜集名人轶事,经过润色修改,编撰而成。

此书收录了东汉后期到东晋年间的名人言行与事迹,篇幅精短,却字字珠玑,往往寥寥数语,便展现了名士风范。

“世间百态,嬉笑怒骂,妙悟机智,贤达奇葩,尽在其中。”

鲁迅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若能细细品味其中之妙,定有所体悟。

《世说新语》不仅记载了魏晋名士成年后的风闻雅事,也收录了部分名人的少年事迹,得见名士成长趣闻。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1.王祥事母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孝顺,即使如此,后母朱夫人百般刁难他。

王祥家中有一颗李子树,李子长得特别好,后母朱夫人便经常让他去看守李子树。

有一天忽然刮风下雨,王祥便跑过去抱着树哭泣,祈求树上的李子不要掉下来。

更令人意外的是,朱夫人竟然有杀害王祥的想法。

一天晚上,朱夫人趁王祥熟睡之时,偷偷走到王祥的床边想要把他砍死。庆幸的是王祥起床上厕所,朱夫人空砍在被子上。

王祥返回后,得知后母因杀他不成功而遗憾,便到后母面前跪下请死。

后母看到王祥如此至孝,终被感动,至此以后待王祥犹如亲生。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瞎掰:

王祥,字修徵,生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曾隐居二十年,后为曹魏重臣;西晋建立后,又得司马氏重用,位高爵显。

王祥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因侍奉后母至孝,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代名词之一。

无论是卧冰求鲤还是《世说新语》中两则孝道故事,总是让人对他喜欢不起来:纵然他侍奉父母真的够孝顺,可他的孝行让人难以苟同。

但在中国古代,王祥的孝行正符合当时的道德价值观念,所以他颇得世人尊重。

孝顺父母自是子女本分,但以此方式行孝却也让现代社会难以接受,即使在古代,也未必能有多少人真能如王祥般。

但一则故事的诞生,所要体现的价值或许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2.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九岁时,与人在月下玩耍。

有人问:“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是否会更加明亮呢?”

徐孺子回答道:“不然,好比人的眼中有瞳孔,没有了它,眼睛就不会显得明亮。”(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瞎掰: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贤士,好文学,品性高洁,一生淡泊名利。

此则故事中,徐孺子巧借比喻的回答令人惊叹。

世人都愿追求最完美的事物,却不知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最完美的事物,每一件事物都有着不足。

有人将这一点不足当作缺陷,一心想要剔除;又有多少人像徐稚般坦然接受,并将其作为点睛之笔呢?

3.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为兄弟,二人从小便有美誉,十三时,魏文帝曹丕听后,让钟繇带他们前来一看。

钟毓到曹丕后,满面汗流,曹丕便问他为何流汗。钟毓回答道:“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再看钟会,脸上无一滴汗,曹丕便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因为恐惧战栗不止,连汗也不敢出。”(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瞎掰

钟毓、钟会皆为曹魏大臣,其父为曹魏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著名书法家钟繇。

兄弟二人秉性相异,各有千秋。

从二人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二人确实聪明机敏,虽然他们的回答都有奉承之意,但面见国君此种反应却又属正常。

钟毓的表现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而钟会的表现稍显奇异,展现了他强大的心理素质。

这样的性格对后来二人的命运是否产生了影响(钟会因谋反被诛三族)暂且不论,但无论处于怎样的场景,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却是应该的。

4.此是君家果

梁国杨家有儿九岁,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前去拜见杨父,杨父不在,于是喊出来杨家小儿。

小孩子便端出水果招待,水果中有杨梅过。

孔君平看到后,便指着杨梅说:“这果和你是一家的。”

杨家小儿随机回答道:“我可未曾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瞎掰

乍一看这则小故事,或许有人看不出玄妙之处。

孔君平指着杨梅杨家小儿开玩笑说,杨梅果和他是一家;杨家小儿则回答孔雀孔君平可不是一家的。

二人均以姓的谐音在一问一答。

是否有深意在其中,暂且不论,却让人看到杨家小儿的机智。

孔君平作为大人无故开玩笑,原以为会看小孩出糗,却被杨家小儿反将一军,着实有趣。

现实中,大人们总会以为小孩子不懂事乱开玩笑,若被聪明点的孩子反驳,有时又会生气,颇显复杂。

5.坐无尼父

谢仁祖自小聪慧,八岁时更加聪明颖悟、对答如流。

有一次父亲谢豫章(名谢鲲)带他出门送客。客人们临走之际纷纷夸赞谢仁祖聪明,更有人说:“虽然年幼,已有颜回之姿。”

谢仁祖随即应答道:“坐中无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宾客听后惊叹不已。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瞎掰

谢尚,字仁祖,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

颜回,即孔子最为得意弟子颜渊,聪敏好学,最能明白孔子之意,颇受孔子的喜爱与器重,不幸早逝。

“坐无尼父”并不是说所坐之人无有孔子般优秀的人,当然也确实没有。既然没有孔子,又怎能体现颜回。

谢仁祖的回答表现了他谦虚的性格:受人夸奖却有自知之明。

常说谦虚是一种美德,但能从小明白谦虚之理的人又有几人,纵是大人尚且还难以时时保持谦虚,何况小孩子?

所以,谢仁祖的回答令人惊叹。

6.哀至则哭

晋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其子司马曜十岁多登基为帝,是为晋孝武帝。

服丧期间,孝武帝司马曜至天黑也未到灵前祭奠。

近侍之臣便禀告:“陛下,按照惯例,您应该前去哭吊祭奠。”

孝武帝回答道:“哀痛至极自然会哭,有什么惯例不惯例?”(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瞎掰:

孝武帝的手下,以惯例来提醒他应去哭吊祭奠,孝武帝却回答哀痛时自然会哭,有什么惯例可言。

孔子讲:“丧,与其易也,宁戚”,就丧事而言,与其礼仪周到,不如发自内心的悲伤。

父母去世,自然会哀伤哭泣,又何必讲什么表面功夫,这是人自然情感的流露。

孝即是子女情感的真实流露,表面功夫做的再好,内心却无一丝孝之理念,怎能称其为孝呢?

《世说新语》里的少年趣闻,值得品味(一)

《世说新语》之妙,妙在能从三言两语中有所体悟,便是此书精妙所在。

总是小孩子的三言两语,也能让人深受启发。

当然《世说新语》里的童趣之事,不仅这几则,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待我们日后慢慢解读。

书里所挑选出来的虽都是名人雅士的童年趣话,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独特光辉。

有时我们总以大人的眼光看小孩子,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或者用大人的思维要求小孩子,却不知他们是在用最真实眼睛看世界。

《小王子》里说: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原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最真实的世界,只不过后来我们都丧失了这个能力,也许是无可奈何,也许是人生所迫。

但未来,希望你能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寻找一份安宁。


文字:智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