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最能體現功底的是什麼?

放一張圖 這張圖是我不久前拍攝的

各位不妨先仔細觀察一番

一張照片最能體現功底的是什麼?

Micro-Landscape 1 (袖珍風景#1)

有朋友說這張圖比較難懂,同系列的我再放一張:

一張照片最能體現功底的是什麼?

Micro-Landscape 2 (袖珍風景#2)

粗略地講,作品的水平與攝影師的功底,體現與兩個點:

作品本身傳達的信息

展開來說

作品本身傳達的信息的力度,取決於:

1)攝影師對於世界觀察方式的體現

2)表達這種觀察的手法

觀眾反饋衍生的內容

對於觀眾,這裡不細說。

首先我們來說攝影師觀察世界的方式。

在接觸攝影之初,尚為初學者之時,我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對於用鏡頭觀察世界這件事。

這是人的本性,對於不熟悉而有看似有趣的事情加以探索。

所以作為初學者,總是會積極的按動快門嘗試將不同的景物拍攝下來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這種探索不會持續太久,很快,所發現的事物就會變得單調,圖片看起來索然無味。

於是我們學者慢慢的走遠,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中去,去林間,去山谷,去城市,去村莊,不斷的發現,不斷的接收這個世界的細節。

然而這個階段很快也會變得無趣。每天日出日落,年年四季更替,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你很快發現自己拍的東西別人都拍過了,各種角樓景山故宮外灘金茂環球金融中心,以及無數的冰島挪威極光星空冰川雲海雪山... 看煩了不是麼。

然而,許多人到此就止步了,一個愛好者,散盡千金到最後發現得到的只是一些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並且被別人擼了無數遍的景色。

你跋山涉水到了那個地方,興奮不已,整夜未眠,於是不假思索的把那景色草草拍下,回家發到某社區然後得到幾個贊。 有人出了全套的相機不玩了,然後說自己享受的是那個過程。

我說你不要騙自己。 這是一種粗暴的觀察方式,所得到的成果就是你們說的,糖水片。

所以該如何觀察世界呢,繼而,又該如何表達這種觀察的結果呢? 這就是攝影,或者說是藝術需要解決的問題。

靜態的圖像是狹隘的。

你需要5分鐘去聽一首歌,或許還可以聽很多遍。 你需要10分鐘去讀一篇短文,或許還可以講給別人聽。

你需要90分鐘去看一部電影,或許還可以看第二遍。

你需要幾天時間去看完一本書,或許還可以寫篇書評。

然而攝影似乎不能這樣的去佔有觀眾。 你打開500px的首頁,那些看似無比牛逼的作品你一眼就掃過去了,大開其中一張看了幾秒就關了,可能過了幾分鐘就忘了,因為又在別處看到了更牛逼的圖。

你才不會關心那張圖,那個攝影師花了多久,多麼辛苦的去拍那張圖,因為它沒告訴你任何事情。 很殘酷是吧。 所

以,好的作品至少要被一些人記住。哪怕這個人是你自己。被人記住往往是因為它告訴了你一些事情,而這件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是抽象的,或許傷感或許荒誕。

最可悲的情況是,你看到一張“疑似”自己的作品出現在一個不熟悉的頁面,卻無法確認那到底是不是自己拍的。

比如,鋪天蓋地的角樓… 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事情就是 我看過了無數的雪山和河流,並且把他們的樣子裝進心中成為一種形式化的形狀。

而就在不久之前,我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發現了那種形狀懂的人,自然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