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网络上热议的“小罐茶智商税”图片

如果仅仅以“智商税”来总结小罐茶的获利模式,那可能太过低估了。

以茶行业来说,确实不乏商家对消费者抽智商税的案例,例如:喝白茶抗雾霾——将中医理论“白入肺”与“肺吸雾霾”不当连接;唾手可得的“千年古树茶”——现存能称得上千年的古茶树屈指可数,有些禁采、有些已明码标价,实非你我能在市场上轻易取得。此外,还有诸如“能标准化生产的野生茶”等,抽智商税的案例不一而足。

然而,能消费得起小罐茶的用户,往往不是这么简单的。相反,上述这种抽“智商税”的做法,在资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容易吸引这些高端消费人群。换言之,小罐茶究竟是不是大师亲制的茶?只要稍加推敲便可知其大略,或许醉翁之意并不在酒。

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这显然超出了“智商税”的范畴,且更接近“逼格税”了。

通过包装大师,价格不但昂贵,甚至推而广之。这说明了什么?似乎意味着喝大师的茶,就与大师产生了关联,用以衬托品位、出门显摆有底气;而送礼送大师们联袂完成的“作品”,价格又如此清晰,让送礼、收礼双方脸上都有光。商家巧妙地捕捉到了这层用户群体的消费期待,这些愿意为高价买单的消费者,往往高智商、高情商,还需具备相应的社会阶层与经济实力——这俨然已超出智商税所能覆盖的范围了。

这些被高调包装的茶是不是大师亲制的?岩茶是不是正岩的?熟普的汤色是清是浊?黄山毛峰杀青时是否锅温过高烫伤茶青?或许不是小罐茶的用户们关心的。或者说,小罐茶及其用户群体是“奢侈品消费”的逻辑,而批评者则更多站在“以茶论价”或“日常茶消费”的立场来据理分析。这并非评论其中对错,只是两者所对应的需求不同,所采用的策略有所差异罢了。

那么,我们是怎么理解茶的呢?

自推出第一款茶产品“茶之道—白茶”,三联生活周刊创立了旗下“爱茶”茶品牌,到目前已拥有40多款茶产品,三联的消费群体中不乏高端消费人群。从近期后台的用户反馈数据来看,消费者们越来越关注茶本身的品质,他们更愿意通过享受茶的感官体验与我们交流,而我们做茶正是在这些客户们客观良善的意见中不断进步。

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读者留言反馈

面对混乱的茶市场,即使是已经历三年运营的我们来说,依然还在探索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与地板,时时调适推出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好茶。所谓的“卖大师”、“夸大宣传”等现象事件中,我们同样在反思自己的产品逻辑,也更深知在茶行业里要守住节操才能独善其身。

与大师合作,我们坚持亲力亲为

在几乎没有标准的茶消费市场里,贩卖“大师”似乎是最直接且能有效转化的营销策略。

然而,与“大师”的合作我们从来不是为了“卖大师”而做茶。供货对象可能是大师,也可能是普通的制茶师傅,其共通的评判标在于:是否术业有专攻、是否以“茶”为志业。换一句老话来说:“人品即茶品”。例如安溪铁观音非遗传承人魏月德,当我们选定铁观音由他供货生产,是基于产品经理在走访内安溪七个乡镇,综合评估茶人、茶园、工艺而得的结果。

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走访安溪茶园

与老魏合作的产品来回打了六个茶样才定版,我们并不因为老魏有“大师”的身份,就放宽对品质的把控。曾经在一场茶会现场,老魏感叹地说:很少有人能为了订制一批茶,到休息条件简陋、夜晚寒风刺骨的茶厂连着考察三天三夜,三联做茶让他感受到对产品认真、专业的态度,因此他才会更愿意不厌其烦地沟通,调适到双方达成共识为止。

三联爱茶与这些制茶名师交流中,会更期望在推广茶的营销中做到“供应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价值的提升。当然,这项共识也获得有心推广产业良性发展的大师们的肯定,表态支持。

用好产品回应社会责任

茶产业,不管营销端做得再精彩,它终归无法脱离农业本质,离不开土地、农村、农户。我们的产品经理经常深入茶区,多数茶区还是相当贫困的,也是国家扶贫项目的重点区域,每从茶区回来,我们总会思考“能为贫困的茶区做点什么?”。

虽然不是扶贫项目,“清溪隐·安溪原生种合集”却带着扶贫的色彩。清溪隐中所选的四位制茶师,都是安溪县乡村讲师团的成员,他们在当地肩负着对贫困村“授之以渔”的担子,要教导农民种茶、做茶,甚至为责任区的农民找好销售渠道,帮助脱贫。

大师现象:茶行业只有智商税吗?

清溪隐·安溪原生种合集中五款茶叶的对比

安溪北山是品种“慢奇兰”的发源地,但当地所做的茶品质不好,卖不上价,农民的生活始终不见改善。茶人李金登说:“当地人的观念比较落后,面对做茶方式的改变,他们会怕改变之后万一茶没人要,最后我说‘按我的方式做,我保证用两倍的价格帮你们把茶卖掉。’结果工艺改善了,品质好了,茶也卖得好了。最近,他们自己都能做出好茶了。”——这就是做茶能体会的价值。

对我们来说,“好茶”的元素很多,不仅限“大师作”,还可以融入更多的社会价值。

曾经有读者问我们:“你们这么佛性,利润哪里来?”作为商业企业利润很重要,但是利润之外,我们更希望能把茶做成一种价值认同,做小而美的事业,以我们的能力去实现茶与社会价值的链接。

要过年了,少点“智商税”,少点“逼格税”,多创造些社会价值可好?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好物。

“生活”不仅要好茶好吃好物,也要“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