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是构建壁垒的重要时期,文娱“口红效应”逆势上行

当下,资本驱动、经历数年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创业项目遭遇所谓“资本寒冬”,许多人用"至暗时刻"来形容未来几年的经济和行业环境,在一级股权市场热传的市场拐点论成为基本共识,行业内大大小小的机构确实也遭遇一系列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的GDP增速已经创十年来新低,2018年全年GDP增速预计为6.6%左右,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大调整”关键时期,并未走入所谓的“新周期”,且调整过程可能还将延续3-5年。

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的大背景下,“资本寒冬”是真实存在?还是市场自净和资本回归理性?对近几年各行业蓬勃发展的创业创新的基本趋势和基本面会有什么影响?能够真正穿越资本寒冬和经济低谷期的细分领域有哪些?什么样的公司、创始人团队更受欢迎?

带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种种疑问,近日,在“未来之秩•2018 NBI Awards年度影响力评选颁奖盛典”中的嘉宾对话环节,乾元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晨宇等5位投资人,共同探讨在资本寒冬,如何构建穿越经济低谷期的新商业力量,以下为内容精选:

“资本寒冬”是构建壁垒的重要时期,文娱“口红效应”逆势上行

主持人: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联动一级市场的投资也出现了很多效应,这种现象如何理解?经济大周期对创新创业有什么影响?

乾元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晨宇:“寒冬”是因为各方面因素汇聚而成,例如文娱是逆周期的行业,大家知道经济周期不好的时候,反而会有口红效应。寒冬的时候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抵御寒冬的方式,还是希望大家在寒冬里面保持火热的心。

海尔资本执行总经理刘毅:首先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中国每隔8-10年就有一个向下的投资周期的调整,在2015年左右就已经进入调整期,现在只是继续调整;其次,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终归还是会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第三,寒冬存在偶发因素,宏观经济的调控、国际经济变化都有可能是诱因。从创业角度来讲,在回归价值的本源,会给真正做价值投资,真正去创造价值的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大家会发现,总的市场资金量并不缺乏,但是这些资金越来越向头部好的,能落地创造价值的企业集中,所以做创业,不要太去关注估值,扎扎实实做事情才会有很好机会。

黑蝶资本合伙人孙志远:所谓的“寒冬”只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就像投资过往的业绩不能代表具体的目标或者指标。经济寒冬,我觉得会让那些更优质的企业沉淀下来,让禁不住考验的企业淘汰掉,我们认为这是好的开始,只是周期当中的一部分。

十方创投合伙人吴曼:“冬天”年年有,寒不寒取决于穿多少衣服,其实,每一个经济周期或多或少都是可以预见到,怎么样练好内功,准备“御寒的衣物”,是所有人需要思考的。

“资本寒冬”是构建壁垒的重要时期,文娱“口红效应”逆势上行

主持人:如果想穿越寒冬,有哪些细分的领域是可以去关注的?或者有哪些领域更具有御寒能力?

王晨宇: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自己核心壁垒,在文娱领域细分下,比如网络大电影今年的票房分账比较好,也是因为今年的电影品质比过往有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创业者还是要精心打磨自己的产品,抓住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东西。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之下,更要精心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这才是最重要的。

孙志远:我国人口基数足够大,消费的人群是不变的,这是客观的事实。另外新兴的产业,也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这是人最基本的诉求。第一,现在不是一个创业好的时点,因为所谓的经济下行,我们认为可能是一个阶段,中间可能会有波动;其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创业者需要在这个领域里精耕细作。

作为投资机构的观点,我们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很多行业所谓的升级或者降级,如果能够独善其身,保证相对客观和冷静,其实是可以不受太多波及的,要注意的就是:第一,看不懂的就不要投;第二,如果跟我们不能把问题做在同一侧,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源导给人家企业,产生直接的变现,这个也不要碰;第三,无法做好自己的企业不要碰,不光是损害你的精力、财力,你的商誉都会随之崩塌。

孙敬伟:精准医疗算是新兴的市场,所有的创业企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刚刚露出,并且又有很大的消费,或者是需求做支撑;另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这些都是增量市场,在这方面对穿越“寒冬”来讲,是一个很好地支撑。还有,工业领域,高端的工业传感器、工业雷达等等,这些一直为国外的产品所垄断,去做相应的高端的进口替代还是有相当大的机会。

总结来说,从投资机构看行业,一个是增量市场,在新兴的市场上面,以技术作为驱动力,在一个存量市场,高端进口替代,同样也是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为项目提供核心的竞争力。当然能够让这个项目跑的长远,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年两年时间,还是很长的时间,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

吴曼:翻阅商业宝典或者商学院教科书都在讲一件事,就是差异化。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创业的时候,投资机构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创业,有些产品5年、7年的周期其实也是一个创业历程。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不要忘记差异化,因为所谓的风口是当下的风口,是前人已经烘托出来的风口,如果这个时候还追的话,掉下来的可能性会很大。

产业现在也到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时期,需要结合新的技术,在一些存量市场做出新兴的增量市场?增量市场当中怎么能够更快速地推进新技术实施的过程,这些可能都是我们无论做创业也好,做投资也好的着眼点。

刘毅:我更加偏重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大的趋势,整个趋势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国家经济驱动的三大力量:人口相关、制度相关、科技创新相关。

首先看人口,劳动力成本上升,反过来这产生了投资机会,例如自动化、机器人方向会有持续的机会;第二看制度,劳动力的减少。人口的老龄化,包括新的政策出来,我们又鼓励人口出生,所以从老的到小的又会出现医疗健康的机会和小孩教育的机会;第三看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红利,能源金融还有很大的机会。2014年国家层面推双创工程,背后核心是创新,底层逻辑是用创新引领新的产业。

“资本寒冬”是构建壁垒的重要时期,文娱“口红效应”逆势上行

主持人:从自身的机构出发,资本或者基金应该怎么投资?请给投资人一些建议。

王晨宇: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八个字:不忘初心,耐住寂寞。这个寒冬还是要好好构建自己的壁垒,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是建立核心优势的重要时期,要把优势做到极致。

孙志远:投资机构偏向于冷静和客观是对的,这样就能避免选择趋势性机会或者交易性机会。能跟上下游的合作方,达成一个深度,对行业的理解,对周期理解,对风险理解,我觉得如果能够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大家才有合作的空间和余地。

刘毅:投资要做到更加的专注和集中,所谓专注就是在几个赛道更加地专注和系统化的布局。集中的话,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很多机构现在投资都会把资金放在头部企业上面。所以我们会更加关注行业里前五的企业和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什么企业不投呢?那些完全依靠前面我去拿大笔的钱烧市场,去获取用户,获取流量的模式,先不管现金流,可能这种我们就不会投。这种项目本身它的模式可能不管是我们,对其他机构而言,对创业者而言都需要更加的慎重。

孙敬伟:投资投的是未来,做天使投资必须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机构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跟创业项目应该都是一样的,要利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包括自己投资策略,投资标准、投资行业的研究等等,等寒冬过去之后,你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机构。资本寒冬中,要对未来还要充满希望,不要虚度资本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