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2018年過去了,許多經濟熱詞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消費升級”這幾個字更是在2018的各類文章中不勝枚舉,從一瓶小的瓶裝礦泉水,也許就能看出大的消費趨勢。

據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瓶裝水市場格局為:

農夫山泉、華潤怡寶市場份額分別位居一二;

百歲山以佔比10.1%位列第三位;

康師傅排名第四;

冰露、娃哈哈依次緊隨其後,分別位列第五、第六位。

農夫怡寶我們並不奇怪,多少年來都是國民飲用水,但有點小貴的百歲山一舉超越了康師傅和娃哈哈,這真的說明我們的消費“升級”了嗎?

或者說,是一次經典的“高端營銷”成功案例呢?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百歲山隸屬於深圳市景田實業有限公司,是近年來才推出的一款礦泉水產品。

其創始人周敬良原先在深圳怡寶企業飲料公司工作,嗅到瓶裝水商機後果斷投身於自主創業,不久後便創辦了自己的飲用水公司。

憑藉著自身多年的行業經驗,短短几年就把百歲山這個品牌從無做到有,從有做到強。

在市場如此飽和的礦泉水領域,恆大冰泉一度斥資40億也不見起色,農夫康師傅等傳統品牌也早已深入人心,百歲山憑什麼能脫穎而出呢?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其實,商品大抵分為兩類。

一是精華商品,靠著獨有的專利技術等競爭力,憑藉著高昂的價格獲取利潤。

二是普通商品,靠著合適的廣告和優良的口碑等廣泛傳播,憑藉著不菲的銷量賺得收成。

任何把兩者倒過來的營銷方式,都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比如權健類企業通過包裝把普通的鞋墊成天價,結局只有被人民揭發而滅亡。

比如多年前iPhone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從不花成本打廣告,但每一部的利潤都很可觀。

很顯然,瓶裝水屬於高度同質化的普通商品,若是想通過高價格賺取利潤必然是耍流氓,無論怎麼吹噓,也沒有人會因為成分裡多了一點鉀鈣鈉而選擇某個品牌,大多數人還是下意識拿完一瓶就走人。

因而,思路一定是如何提高銷量。

而百歲山,正是走的這條路。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銷量其實就是消費者心理的學問。而在消費者的潛意識中,需求決定了動機,那麼屈屈一瓶水,到底能滿足消費者的那些需求呢?

我們就拿最經典的馬斯洛需求來說。生理、安全、情感歸屬、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

生理和安全就不說了,口渴了肯定要喝水,每種水都一樣,基本沒人敢說自己能全憑味覺分辨不同品牌的礦泉水。

但是,百歲山在無形中滿足了消費者的其他需求。

先說說情感需求,快消品打情感牌其實很簡單:

抓住消費者對明星的情感,請代言,比如BIG BANG代言茶π;

抓住消費者對家人的情感,造氛圍,比如可口可樂的廣告老是一家人一起喝。

但百歲山也不玩情感,而是直接瞄準社會尊重這一項。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首先它價格稍微高一點,設計簡約華麗一點,然後包裝用pet材質(比同類品牌相硬一些),再打個人們看不懂的廣告(一個長得像萬磁王的老頭遞給一位白衣美女一瓶水),讓人們無形中認為這真的是高端水了。

尤其那個令人一頭霧水的廣告很重要,因為下意識裡,凡是看不懂的、西方中世紀的、帶貴族氣質的,都是藝術,藝術就是高端。

那麼百歲山自然就等同於比普通水高端那麼一點點的貴族水。

開會時桌上擺一瓶,會議高端。

運動時長邊擺一箱,賽事高端。

面試時HR遞上這樣一瓶,公司高端。

甚至自己在家裡喝一口,都以為自己是”人中貴族”了。。。

這其實就是滿足的尊重需求,即“覺得大家認為你這個人很高端”。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不僅如此,從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到意甲豪門尤文圖斯,百歲山的國際體育營銷,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因為高端體育賽事同樣讓大家把百歲山和高端聯繫在了一起。

當然,百歲山還從另一個方面受到不少商家青睞,就是在某個沒有其他飲品銷售的特定環境下(如在某些網咖,機場,飯店等),商家可以通過不賣農夫山泉等2塊一瓶的水,強制用戶消費利潤更高的水,來獲取更高的商業利潤。

至於每家品牌都廣泛宣傳的什麼取自優質水源,富含豐富礦物質等等,說實話都大同小異,只要安全過關,不同牌子的水對你健康影響的差異微乎其微。

這可能也是百歲山根本不在水源上做文章的原因。

超娃哈哈,趕康師傅,這個牌子的礦泉水怎麼就逆襲了?

最後,從宏觀的經濟學來講,如果未來百歲山真的能做到讓幾乎所有人都認同,那麼這也是促進全民經濟福利的,因為多花了一塊錢,但買到了尊重或幻想中的尊重,就像根本沒多大價值的鑽石雖然是個騙局,

但當全世界都被騙了的時候,它便成了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