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不要為防範小危機,去積累大危機

毛振華:不要為防範小危機,去積累大危機

攝影/陳逸航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董事長毛振華11月30日,在21世紀經濟報道舉辦的“第十一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發表演講。

他在演講中稱,從歷史經驗來看,金融危機爆發存在四大路徑,分別是:金融產品流動性喪失、債務不能延續、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和貨幣大幅貶值。

毛振華:不要為防範小危機,去積累大危機

在他看來,中國同樣存在這些醞釀危機的因素,“我們的政府很有能力,但是我們的危機並沒有消除,風險還在累積,我們應該正視這樣客觀現實。”

毛振華指出,中國應警惕爆發債務危機。譬如:債務/GDP增長過快,“2016年一季度末,中國總債務175萬億,債務/GDP為254%,比2008年底增加了107個百分點”。

“我們過去講,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大部門,政府的債務槓桿是比較低的,個人債務槓桿也還很低。”毛振華表示,若算上地方政府債務,加上地方融資平臺債務,中國的廣義政府債務率已達109.5%,(美國102%、德國79%、巴西74%),已超過100%這一國際警戒線。

“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的新增貸款中,居民貸款的增長比例一直在50%以上,7月份達到了98%。幾乎新增貸款都貸給個人了。所以我們現在面臨一個考驗,就是債務在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部門,輪番的上漲,像炒股票一樣輪番炒作,哪裡有空往哪裡跑。”針對居民部門槓桿率低的說法,毛振華提出自己的擔憂。

毛振華:不要為防範小危機,去積累大危機

此外,信貸產出缺口顯著擴大,投機性融資、龐氏融資佔比高企,也是中國或將面臨債務危機的表現。

“金融危機是我們認為很可怕的東西,實際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體會看,危機正好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破壞性的調整,改革的陣痛還是做漸進性的改革,漸進性改革損失更小,實際激進性的改革,破壞性的危機也未必都是壞事。”這是毛振華認為“來個來一次小型金融危機又何妨”的理由。

他認為,中國具備應對危機的能力。能力源於:世界第二大的GDP總額、2016年增速6.7%;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22萬億元,負債約為81萬億元,債務得以覆蓋;我國外債佔比低,外匯儲備對外債覆蓋率超過200%,有強大的政府信用。

“來一次小型金融危機,不會根本改變中國經濟的方向,也不會災難性的破壞中國經濟的體系。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正確的危機觀,我們不怕有危機,全世界的發達經濟體都發生過危機,他們還是發達國家。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要有這樣一個認識,不要視危機為猛虎,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機,而去積累風險,去積攢更大的危機,這個是我們要認識到的。”他說。

毛振華:不要為防範小危機,去積累大危機

毛振華:謝謝,我出這個題目並不是說金融危機已經來了,或者金融危機馬上要爆發。

我想從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因為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只是一個想法。

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危機觀。

我們看看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因為市場經濟的一個伴生物就是危機,世界主要發展經濟體在他們發展過程當中經歷很多次危機,並且1929年大危機是實體經濟股票市場發生大危機,世界上再發生的經濟危機都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都是債務危機,這樣使我們對危機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是很重要的。中國經過這麼長的一個發展,我們沒有發生危機,是一個世界奇蹟,我們已經創造了奇蹟。但是我們這個奇蹟還能延續多久呢?換言之,我們是不是說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能發展起來,又不發生危機的國家呢?

危機並不是那麼可怕的,所以很多國家都經歷了很嚴重的危機,特別是領頭羊美國,經歷了很多次危機。但是危機並沒有改變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美國還是美國,發達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當然金融危機是我們認為很可怕的東西,實際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體會看,危機正好是產業結構的調整,破壞性的調整,改革的陣痛還是做漸進性的改革,漸進性改革損失更小,實際激進性的改革,破壞性的危機也未必都是壞事。所以列寧說過“危機是新生物的催生口。”我們看到危機並沒有那麼可怕。

危機前後各個國家人均GDP的變化趨勢依然是上升的,所以特別是有著自己創造力的國家。

我一般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有四個途徑,金融產品的流動性喪失的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是這樣的情況,它的特點是金融產品的風險爆發以後,槓桿性交易引發價值下降,最後引發金融機構本身的資不抵債。第二是歐洲債務不能延續的危機,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國債發不出去了,這是歐洲最近的危機。還有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的危機,還有貨幣大幅貶值的危機,日本和亞洲金融危機都是幾個主要的方向。

中國人都儲蓄,中國人的債務低,其實也未必盡然,最近發展的很快。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的新增貸款中居民貸款的增長比例一直在50%以上,7月份達到了98%。幾乎新增貸款都貸給個人了,所以在中國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考驗,就是債務在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部門,輪番的上漲,像炒股票一樣輪番炒作,哪裡有空往哪裡跑,其實個人債務也要高度的關注它的風險,因為個人債務直接推高和個人債務相關的資產價格,這個泡沫也是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信貸產出的卻顯著擴大到危險的區域,我們信貸產出缺口已經早就超過了主要發達國家危機前的水平,所以這也是我們要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另外,所有的債,所有的危機都是由某些點引發的,某些債務危機引發的,某個公司,某個系統,某一大的領域發生債務危機引發的。我們看現在的投機性融資,龐氏融資佔比,大部分可以說根本沒有想過還本的事,還息也是靠擴大債務來完成的,這具有龐氏一些基本的特徵。更重要的是現在投機性金融,全民搞金融,問題不小。2007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我們分析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得到公認的就是叫做過度金融化,全民搞金融。現在看中國難道不是全民搞金融嗎?我們30多年的老兄都在搞金融,現在80、90後都用互聯網搞金融,中國的金融不是那麼不充分,有限領域不充分,大多數領域很充分,而且是過分,如果不正確的區分,不正確的判斷,全民金融,所有資金都湧向金融,只會催生金融泡沫,爆發金融風險。

另外要防止金融槓桿交易和貨幣貶值引爆的危機,去年我們的股票市場在加槓桿的背景下飆升到5000多點,最後收縮槓桿的時候跌到2000多點,引發市場很大的牴觸,債務回購市場也出現危險信號。大量資金尋找出路的時候,槓桿是大家追逐的目標,全民追逐這種所謂的高回報、高利息,這樣情況下一旦加槓桿資金就會往裡湧,資金擁擠就會出現溢出效應,這對槓桿性交易要高度關注,現在我們有些部門還是在推槓桿性交易,推動金融創新,現在其實應該是引起高度的重視。另外人民幣貶值也是在高度關注的。當然有人說人民幣對外貶值的話,對內支撐我們的資產價格有好處,資產價格的支撐對於整個金融風險的穩定有好處,所以也許我們在一個外匯的貶值通道上,對於整個資產價格的預期和整個金融風險的控制是有更好的幫助,但是大規模的貶值也會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總結來說,我們中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具備應對危機的能力,來一次小型金融危機,不會根本改變中國經濟的方向,也不會災難性的破壞中國經濟的體系。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正確的危機觀,我們不怕有危機,全世界的發達經濟體都發生過危機,他們還是發達國家。所以對我我們來說,我們要有這樣一個認識,不要視危機為猛虎,為了防止眼前的小危機,而去積累風險,去積攢更大的危機,這個是我們要認識到的。

當前有哪些地方我們要防止呢?首先要認識到防風險的作用。2008年以來就知道一定要穩增長,穩增長才可以防風險,風險增長中時間可以消納,時間是最大的窗口,通過時間可以把風險消退,但是時間也是很殘酷的,會積累很多很多的風險,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過去是把穩增長作為防風險的前提,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應該說我們經過美國金融危機,已經八年過去了,我們守住了這個底線。另外我們也看到,的確貨幣的利用效率大規模下降,2元多的M2才能換來1元的GDP,我們要1元的信貸是過去能夠帶來0.8元的GDP,現在只能帶來0.33元的GDP貨幣效率下降。現在要穩增長就要防止出現危機,反過來把防風險作為穩增長的前提,在這兩者之間我們今年看到的風險,看到的轉化,高層也是看到了這樣趨勢,兩者之間重心的轉移穩增長作為防風險的前提,變為防風險作為穩增長的前提,過去我們八年來的雙底線的思維中要把這兩個前提作為一個轉換,這也是個很重要的指導思想的轉換。

另外建立一個長效機制,建立投資的約束機制,債務的約束機制,預算的約束機制,要防止重複過去經濟計劃的覆轍,80年代到改革最後建立經濟體制的時候是有思考的,但是現在由於政府和國有企業非常容易,通過債務工具獲得大量資本,獲得大量資源的配置能力,重新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這是我們整個全社會最大的一個風險。

擴充股本,企業股本上升為國策,中國的問題是大家都想當債權人獲得高的回報讓別人幹活,很少有人願意投資別人。所以在整個市場瀰漫追求高收益固定回報的風氣,我們要用政策引導,大家知道總資產的變化下降是很難的,但是結構變化是可以的,我們提高股本率可以降低負債率,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選擇。

另外增加可交易的資產規模對沖貨幣存量,風險是過度的貨幣化帶來的,同時我們發現能不能找到還沒有貨幣化的領域呢?還有沒有貨幣銷量的場所呢?我提出幾個,一個是關於地,是很有機會的土地改革。如果說把我們土地制度進一步改革,現有的基礎之上,現有確權基礎之上穩定長期承包制的基礎之上,流轉制基礎之上進一步改革,讓農村的土地徹底的成為和城市土地一樣的土地所有權歸國家,而不是歸集體,使用權歸農民個人,而不是歸集體,沒有什麼承包權,這樣的話使用權可以進行交易,國家管住的是土地的使用性質,農地就是農地,不能成為非農地,我覺得這樣的話對於我們現在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可以吸納大部分的貨幣。像我們80年代的城市化這麼高的水平情況下,加入到城市大集體人口,他們都來源於農村,他們都有很強的土地情節,有可能回去投資農村,讓這部分錢回到農村去,給到最需要錢的農民他們消費也行,他們到城裡擺個攤,不要光身進城,也是很好的,對整個緩和國民經濟,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改變國民經濟的體制也是至關重要的。全世界的土地制度只有中國是這樣的,別人的土地制度也很穩定,也沒有問題,為什麼中國集體所有制就是好的呢,要進一步的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這樣對整個金融風險的消納,對於整個國家的改革是很大的幫助。另外國有企業產權進入市場,這樣也能夠吸納相當部分的資本,防止濫發貨幣造成的巨大沖擊。

我講的內容既不代表服務的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也不代表跟我有關的中誠信公司。謝謝!

(根據發言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