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8月29日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金燦榮教授應邀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十九大以後中國外交與21世紀國際關係”講座。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金燦榮教授進行講座

德國外交部前國務秘書沃爾夫・伯恩、德國駐盧森堡大使海因裡希・克萊夫特、厄瓜多爾駐德大使曼努埃爾・達爾莫、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德方院長羅梅君、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前館長尹恩・菲特,以及德國外交部、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負責亞洲和中國事務的官員等百餘位各界人士出席。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德國外交部前國務秘書伯恩博士提問

金燦榮首先介紹了中國外交的特徵、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成就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隨後詳細闡述了習近平主席的四大外交戰略,系統闡釋了中國外交政策的整體佈局,最後指出中國目前國際關係中的幾大挑戰。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觀眾提問

金燦榮認為,十九大以來,中國外交的指導思想由韜光養晦轉變為開拓進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穩步拓展,中國的自我定位從地區大國變成了全球大國,中國外交的風格也由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講座現場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很多新的外交理念,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開放型世界關係、全球夥伴網絡等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概念,以及新型大國關係、親誠惠容的周邊國家外交、亞洲新安全觀等針對具體問題的概念,還提出了“一帶一路”、亞太自由貿易區等新倡議。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現場嘉賓和普通聽眾座無虛席

過去中國外交主要由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多邊國際組織外交四個部分組成,習近平主席執政以來增加了新的內容,特別是中國的全球治理哲學,始終以聯合國為中心,把發展放在第一位,堅持平等夥伴關係,不干涉內政,由此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陳建陽主任陪同金燦榮教授拜會阿登納基金會專家

金燦榮的演講深入淺出、論政獨到,使中德聽眾在輕鬆幽默的氛圍中進一步瞭解到中國國際地位的發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以及中國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實踐和成就。在現場互動交流環節,金燦榮就觀眾提出的中美貿易戰、中俄關系、中日關係、臺灣問題、南海問題、技術進口、網絡全球化等問題均逐一予以分析解答。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金燦榮教授與駐德大使史明德(右)合影

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安排下,金燦榮還拜會了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走訪了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貝爾恩特・貝爾格博士、美國問題專家約瑟夫・布拉默爾博士、阿登納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貝內迪克特・希曼博士,並就當今國際熱點問題與德國同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

金燦榮在柏林: 中國正從反應式外交轉變為積極進取的外交

陳建陽主任陪同金燦榮教授拜會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專家(攝影:王娟)

(來源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