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智谷趨勢| 路口大爺、旺角黃局長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的整體情況。

這一年,中國經濟出現“穩中有變,變中又憂”,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變異……

好在,統計局的最新數據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2019年,我們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在中國這艘巨輪上的每一個人,都將與它共赴同一個遠方。

01

守住了底線的GDP

中國的GDP,是全世界人民都關心的一個數據。

不過99%的人不知道的是,中國的GDP通常有三個版本。

年度GDP一般於年後20天左右,發佈一個“初步核算數”,次年9月底前會發布“初步核實數”,隔年的1月再發布“最終核實數”。

最後一次的數據,才是國家統計局“蓋棺定論”的版本。前前後後耗時1年。

之所以這麼久,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件特別嚴謹的事情,嚴謹到需要很長時間來搞清楚。

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這是一件特別慎重的事情,慎重到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看一下來年風向之後再定論。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從2005年-2013年,最終核實的數據都會比最初發布的多,少則1000多億,多則2萬億。

那真是一個黃金年代啊。GDP不用藏著掖著,越“修訂”越多,好像都不用怕會不會給下一年的增長速度達標造成壓力。

到了這幾年,畫風突變。

2014年之後,中國的GDP脫離以往8%、10%增長率的高速公路,換擋進入了中低速區間,要達到預期發展目標的姿勢越來越複雜。

與此同時,2014年、2016年最終核實的時候,都比原先少了幾百個億。

今年的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17年的最終核實,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6367億元,從827122億元降為820754億元,這是十幾年來最大的“負修訂”。

幾天後,國家統計局公佈稱2018年度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

正是在這個基數的縮減上,中國的GDP比2017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按可比價格計算)。

中國再一次守住了底線。

02

漸行漸遠的人口紅利

所有人都在緊盯統計局的人口數據。

不久前,人口學者易富賢曾發表一個引發全民熱議的觀點——2018年中國人口數會迎來歷史性拐點的負增長。易按照2015年的抽樣調查的年齡結構和聯合國預測的中國死亡模式推測,2018年出生人數為1031萬,創清朝中期以來最低值,死亡1158萬人,全年負增長127萬人。

今天,國家統計局指出這種研究文章實在是“過度解讀”,數據表明“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人口總數沒有負增長,真是可喜可賀,但細看下來也不能太樂觀。

1、年輕人都不想生小孩了?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創1961年以來新低;人口出生率10.94‰,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新低。


1523萬意味著什麼?

比預測中值少了665萬。在全面二孩放開之前,時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曾做了一份研究報告,對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數做了相當樂觀的預測,即便是預測低值,在2017年、2018年兩年也能保持每年2000萬以上的出生人口。

比2016年少了整整263萬,連續第二年負增長。放開二胎後,2016年出生人口數升至1786萬人,2017年卻不增反降,為1723萬人。可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沒有一年能達到衛計委的預期低值……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數據來源:《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研究》王培安主編


比未放開二胎前的2015年還少了132萬。在出生人口數中,統計局沒有給出具體的孩次結構,但提了一句:“其中相當比例是二胎”,這就是問題所在了。2017年二胎及以上的生育佔比已過半數,如果沒有二胎的支撐,一胎的生育數會更難看;而隨著一孩出生的推遲,二孩政策的效應也開始退減,人口趨勢已經不是政策所能扭轉的。

年輕人的生育願望越來越低,背後的原因大家都很明白。

高房價被中國年輕人們嘲諷為“避孕藥”,二胎比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只有買得起房,而且還是三居室以上的房,才能輕鬆生二胎。而買不上房、或者吃力還房貸的年輕人,只能將生育計劃不斷推遲,畢竟生育成本越來越高,2016年《南方都市報》曾推測,中國大城市養育1個小孩的平均成本已上升到70萬元。

2、人口紅利還能帶我們走多遠?

統計局說了:“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人口紅利仍然存在。”

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承認一個事實——2018年就業人口數出現首次下滑,較上一年減少了54萬。

未來,中國要靠的是人才紅利。2018年,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這是中國經濟的智力基礎。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在人口數量紅利逐漸消退時,未富先老是中國面臨的人口困境。

財經觀察員塞冬(公眾號:黔財有話說)提出一個重要數據對比,目前中國的老齡化水平和1990年的日本一模一樣,但中國更吃虧,因為小孩佔比更少:

2018年,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創新高(17.9%),65週歲以上(11.9%),第一次出現60週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6歲以下人口占比(17.8%)。1990年,日本60週歲以上人口比重為(17.5%),65週歲以上是(12.1%),而0-14歲人口占比(18.2%),如果採用“16歲以下” 口徑,則還要更年輕一些。日本從1990年-2010年,20年內65歲以上人口比例翻番,中國未來20年也會類似。


塞冬此前也提出過一個市場上廣泛認可的觀點,即歷史數據表明,發達國家曾經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時,人口都比中國年輕得多;而凡是遭遇中國目前的人口結構現狀的國家和地區,都會陷入低增長甚至是停滯增長。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如果中國還能在這樣的人口現狀下保持中高速增長,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那麼中國無疑是再造奇蹟。

幸運的是,中國的城鎮化過程還在繼續。

城鎮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減少1260萬人,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

流動,才能有活力。

03

房地產要往何處去?

房地產政策何時放鬆,成為2019年最大的懸念。

房地產數據可以告訴我們市場的動向。

1、房地產市場景氣還會進一步走低,高週轉模式轉變。

房企的舉動說明了市場預期。房屋新開工面積還在進一步加快,企業正在趕工,把手裡的土地存貨加快清出。但12月份竣工面積的負增長程度卻大幅收窄,說明房企的策略發生了改變。以往房子達到了拿預售證的資格後,房企會停工,拿到銷售款後加速開工,也就是高週轉模式,而現在商品房銷售面積還在進一步下滑,房企的重點已經從開工轉向竣工。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如果你看到M1的持續走低,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房企要調整策略。

M1是觀察房地產市場景氣的重要預警指標。12月份M1同比繼續下降,為1%,如果房地產沒有大幅放鬆,M1甚至可能會進入負增長,2019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還會進一步降低。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2、房價有止跌回升的跡象

銷售面積增速回落,但銷售金額增速上升。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兩者之間的分化,意味著從全國範圍來看,房價有止跌企穩的跡象。

年度最重要的數據發佈,6.6%,如何解讀?


12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68%,出現了23個月以來首次下降,環比降了0.53%。

12月以來,各地“因城施策”的特色也越來越明顯,菏澤打響放開限售第一槍,廣州、珠海也相繼鬆綁,多地開始了“只做不說”的放鬆。

2019年不太可能和2009年一樣來一次大放水全面刺激樓市,居民部門的債務已經不像10年前那樣輕鬆,但因為有託底經濟的需要,所以2019年可能還是會有對一二線的剛需、置換型需求有利好的政策出臺。

此時,比房地產政策放鬆更能讓人信心迴歸的,其實是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中國深化改革的決心和藏富於民的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