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秦嶺一白帶你進山,看看最原始天然的土蜂蜜長什麼樣!


和李哥一塊進秦嶺了,他是土生土長的西山人。前些年,這片人家都被遷到外面去了,他們的新房子蓋在一塊,變成了類似平原上的村莊。 他走起山間小路極為熟悉,快40的人了還像個小孩一樣,動不動就要拔點花花草草,真是“手賤”啊。

這是他住過20多年的老家,現在已經完全荒廢了。土坯房、窯洞、麥草垛、石軲轆......全都快要被野草埋沒了。 村裡人都會在老家放點自己做的蜂箱,還有一些做農活的工具。偶爾進山幹活時,再來到這裡歇歇腳。

前陣子下大雨,土院牆被泡塌了,沒有人住也就沒人收拾了。人們搬離之後,這裡就像還給了大自然,又成為綠色植物的天堂。 土牆上面長出了草,蔬菜和野草交織一起。這些在我看來非常凌亂的事物,李哥都能講出一大堆趣事。

老房子年久失修快塌了,他就用一根長棍子頂住。屋後這片空地上種了樹苗,不用澆水施肥就能長勢喜人,或許秦嶺本身就是樹木的家。 山裡人不缺吃的,但用的東西永遠短缺,他們習慣於把任何東西用到最後一刻。全靠人力做出來的物件,就算沒啥用處也捨不得扔。

哥倆幹活之前先過夠煙癮,戴上蜂帽之後就沒法抽菸喝水了。山裡人大多都抽菸,這能夠舒緩繁重的體力勞動。當然,都是最便宜的煙。 他們是利用地形的高手,在小塊平地上蓋房、種菜,在犄角旮旯放上土蜂箱。一點都不浪費秦嶺騰出來的邊角料。


秦嶺裡的人天生會養蜂,這也是祖輩傳下來的生活技巧。他們用各種廢木料做成土蜂箱,然後招點野蜂安家落腳。 蜂箱打開後,數千只土蜂飛舞。先將蜂王罩入誘蜂籠,群蜂就會追隨蜂王而被帶離,接下來就可以專心割土蜂蜜了。

李哥割蜜的動作很老練,空脾、粉脾全割掉,蜜脾整整齊齊地放入食品箱。這種渾然天成的優質土蜂蜜,都是每年中秋過後才取蜜。 土蜂們看到口糧被搶,一個勁地圍上來拼命吃,直到吃的肚子滾圓都飛不動了。當然,我們挨蟄也是少不了的,不過兩三天就會自然消腫。

這窩土蜂飛逃了,只留下一個空箱子。土蜂飛逃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養木桶土蜂的人也越來越少。 木桶土蜂一年只取一次蜜,還要給蜂群留夠吃的。一箱能取20斤就算運氣好到爆,顆粒無收也很正常。這種古老的養法雖然產量低,卻是最順從自然的方式。


看著他們忙碌,我有點恍然若失。我們給土蜂安了家,秋末就來割取它們的食物。看起來很像搶劫,或許這就是生存吧。 就像人們種的這些天然蔬菜,不可避免的要被蟲子吃出洞。各行業的人們辛勤勞作,不可避免的要消費交稅。 我們都在跨界打劫,只有大自然始終在默默付出。

望著眼前縱橫起伏的秦嶺,還有這條延曲折的山路,人很容易生出一種渺小感。巍巍秦嶺巋然不動,億萬年來載生載死。 我們來或不來、在或不在,祂一直靜靜杵在這裡,默默地養育著身軀上世代繁衍的生物。靠山吃山,或許也是一種自然秩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