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淮阴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王天碧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说到精准脱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那么作为检察机关,如何代表国家行使监督职能,发挥法治力量,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检察作用呢?2018年以来,我院以“检护脱贫攻坚工程”专项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脱贫资金合规使用

大家都知道,脱贫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关系到能否如期顺利实现脱贫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各类脱贫资金的大力投入,在基层乡镇,就有了一笔数额巨大的专项资金。

检察机关主动加强对脱贫资金的立项、审批、管理、使用和效果的全程监督,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大局所需。乡镇整合前,我区有14个镇、7个乡,近百万人口。面对这么一项繁杂的工程,想要逐一梳理,任务非常繁重。经过深入调研讨论,反复思考,最终我们决定采取“通盘掌握——具体摸排——对症施策”的“三步走”方法,开展“检护脱贫攻坚工程”专项活动,力求对每一笔脱贫资金的使用去处都有一个清晰的定向,以定向监督实现精准监督。

如何定向监督?

这里分三步

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方法步骤:

☟☟☟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第一

全面掌握脱贫资金的“总盘子”。我们指派专人先到区扶贫办,掌握全区脱贫资金台账资料,对各乡镇专补资金的金额、申报使用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具体走访计划。

第二

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细掌握”。对所涉乡镇使用专项脱贫资金情况,一个乡镇一个乡镇逐一走访,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实地排查。在走访过程中,各个乡镇都积极参与、配合,让我们用最短时间掌握第一手脱贫资金使用情况,为下一步的定向监督打好基础。

第三

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定向监督。针对部分乡镇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预估不足,担心投资风险大、预期效益差,致使脱贫资金一直滞留财政账户的问题,我们及时发出督促履职检察建议,督促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履行职责,重新申报项目,发挥专补资金的功能。

有哪些成效呢?

近两年,我们共“激活”脱贫资金234万

并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提出口头建议8件

针对脱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

可能存在流失风险的问题

及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5件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经过排查

我们发现,有的乡镇虽然将专项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投入到辖区内的企业中,但协议期满后,并没有一次性全额退还入股资金,也没有继续续签协议,投入的专项资金存在潜在的流失风险。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脱贫资金被正确使用才是开展监督的初衷。在我们发出检察建议,进行风险提示下,相关乡镇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催缴未果的情况下提起诉讼3件,并对相关财产进行了保全,避免了100余万元脱贫资金流失的风险。

这里,我来跟大家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回顾

2015年,某镇政府经申报核准决定将省奖补资金9万元,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投资于一家庭农场。协议约定分红期为三年,年分红额为入股额的百分之八。到期后,该农场未能及时支付本金及分红,镇政府两次催缴,均无任何回复。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2014年,某镇政府以省奖补资金57万元,入股到辖区内某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扶贫资金入股协议,实现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并约定百分之十的年分红额。三年后,镇政府只收到了两年的分红,剩余分红及本金均未收回,也未续签协议。

我院审查后及时向相关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相关镇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与协议相对方协商、沟通,与效益稳定的项目经营人续签协议,按时收取分红,并将分红进行合理分配,部分收益发放到贫困群众的银行账户。

对于项目效益差,既不能按协议进行分红和归还本金,又不能提供有效担保的经营户,及时提起了诉讼,确保了资金安全。通过开展相关检察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加强使用监管的规范化,既保护了国有资产,又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全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展示|检察建议堵住脱贫资金管理漏洞

脱贫攻坚是一块硬骨头,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借此机会,我想说,助力精准脱贫,护航全局发展,检察机关必将持续把这样监督工作进行下去,确保每一分脱贫资金都用“刀刃”上,为早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贡献检察力量!

—— END ——

精彩回顾

您关心的检察那些事~

淮安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