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广告宣传和保健文章在鼓吹“酸碱体质”理论,真相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一些广告宣传和保健文章在鼓吹“酸碱体质”理论,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吃酸性的食品容易得癌症等等。与此同时,“碱性食品”应运而生,称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从而预防癌症与过敏,增进健康。

一些广告宣传和保健文章在鼓吹“酸碱体质”理论,真相究竟是什么

医学上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人体好比一间酸碱平衡的化学工厂,很多能量代谢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而这些酶要在合适的酸碱PH值(酸碱度指标)范围内才具有活性,例如不同的消化酶在酸性的胃液和碱性的肠液中发挥作用。

所谓碱性食物,包括新鲜水果和生蔬菜;所谓酸性食物则包括肉类、谷物、豆类等。这些食物不能改变身体里的酸碱度,因为血液里有多种酸碱缓冲机制,使得酸碱度保持在PH值7.35~7.45的恒定范围内。即使这些缓冲机制被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耗竭,肺部还可排出二氧化碳减少血液中的酸性,肾脏也可调节酸根离子排出体外的数量,从而维持了酸碱度的稳定。

人得了癌症后代谢旺盛,产生酸性的物质偏多,但多吃“碱性食品”不能把“酸性体质”调成碱性,也没有治疗和预防癌症的作用。另一方面,吃了“酸性食品”也不会破坏人体的酸碱平衡,更不会癌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