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2月15日,央行公布的1月份两大金融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令市场重点关注:

2019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历史天量。

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1月份的贷款不论从增量还是存量都应该是彻底转向,拐点已现。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刘长江表示,1月份金融数据确实牛,各种融资全面飙升,也说明央行宽信用政策确实见效了。数据如此之好有几个理由:一是资管新规等冲击基本过去了;二是政策确实给力,1月份地方债发行加降准;最后从进出口看,国外经济好像并没预期的那么差。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较为谨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在社融增速单月反弹后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除了金融数据亮眼外,进入2019年的A股市场,也释放了多个积极信号。年初至今,A股市场各大核心指数全面回升,深成指大涨12.24%,创业板指上涨8.58%,沪指上涨7.56%。个股方面,仅两成个股出现下跌,三成个股涨幅已经超过10%。

此外,外资继续加速流入A股市场,北向资金已经连续13个交易呈现净流入,2019年至今净流入金额已达926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日均净流入33亿元,较去年12.85亿元的日均净流入明显放大。

市场人士分析称,A股是资金市,跟经济相关度较低,资金能更能影响股市。当前研究A股市场,一是注重资金面,二是关注股市实际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有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

来看1月份六大金融数据

1、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央行发布《2019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历史天量。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

2、1月份社融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创历史新高


央行发布的《2019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同比多37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同比多108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3亿元,同比少207亿元。

3、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27万亿元


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27万亿元,同比少增58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8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91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079亿元。

1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468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当月外币存款增加193亿美元,同比少增255亿美元。

4、广义货币增长8.4%,狭义货币增长0.4%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3万亿元。

5、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5%


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4.66万亿元,日均成交4.76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36.1%,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1.4%,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8.7%。

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42个和0.6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52个和0.72个百分点。

6、1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780.4亿元


2019年1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03.6亿元、1176.8亿元、495.9亿元、1527.2亿元。

继续看A股市场六大数据

1、A股市场各大核心指数全面回升


进入2019年之后,A股市场开始出现反弹,特别是进入农历猪年之后,沪指实现五连涨,并创2018年2月以来最长连涨纪录。期间沪指并一度站上2700点大关,这也是沪指三个月来首次突破2700点。

今日,沪指在录得六连阳之后出现回调,截至收盘,沪指跌1.37%,报收2682点;深成指跌1.15%,报收8125点;创业板跌0.30%,报收1357点。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份以来,A股市场各大核心指数全面回升。涨幅超过10%的共有8个指数,分别是深证100R、中小板指、深证成指、小300、沪深300、沪深300、中证100、中证800。此外,沪指涨7.56%,创业板指涨8.58%。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2、三成个股涨幅超过10%,仅两成个股下跌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自2019年以来,剔除年内新上市个股后,共有2819只实现上涨,占比达79.23%,其中,涨幅超过10%的个股共有1093只卖占比30.72%;涨幅超过20%的个股共有115只,占比3.23%。

此外,共有25只股票涨幅超过了50%,其中银星能源和全柴动力涨幅翻倍。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3、两市成交额明显提升


成交活跃、交易量发大,是行情发动或持续的关键指标之一。2月13日,沪市成交额突破2000亿,是2018年11月2日以来的首次。从两市成交额来看,13日全天成交4741.67亿元,创2018年11月16日以来新高。

虽然近几日成交额有所下降,但近三个交易日内,两市成交额均在4000亿以上。从12月初来看,两市成交额呈现稳定上扬态势。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4、北向资金连续13个交易日净流入


截至2月15日A股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入21.95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6.68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15.2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北向资金连续第13个交易呈现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9年之后,外资开始加速流入A股市场。年初至今,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已达926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日均净流入33亿元。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外资持有中国A股的比例在10年内将从目前的2.6%上升至约10%,每年A股流入资金在正常化后约为1000亿至2200亿美元;预料MSCI的中国A股纳入因子在未来5-8年内达到100%,且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总权重将达到13%;2019年预期流入A股的资金目标是创下纪录的700亿美元至1250亿美元,但单单靠此不能推高市场,但应该成为国内投资者情绪的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外国投资者较青睐消费者和医疗保健股。

5、两融余额开始回升


截至2月14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4474.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9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2806.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1.8亿元;两市合计7280.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7.75亿元。

从年内两融余额走势来看,在1月份出现短暂下滑之后,2月份开始出现回升。值得注意的是,2月11日,融资余额为7159.85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增加了50.64亿元,结束融资余额八连跌。融资单日净买额创自2018年3月12日以来11个月新高。


难怪新年来A股高歌猛进!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创历史天量



6、公私募仓位开始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公募、私募基金当前仓位均有明显提升。

据国金证券统计,截至2月11日,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7.36%,比1月28日提升1.64%,比去年底提升2.26%;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2.69%,比1月28日提升1.05%,比去年底提升3.2%。

统计数据显示,在121家已经开展公募业务的公募机构中,同1月28日的仓位相比,88家机构的仓位提升,其中24家仓位提升幅度超过5%,更有10家仓位提升了10%以上。有几家基金公司的仓位提升幅度超过15%。同去年底相比,24家公司的仓位提升幅度超过10%。

六大机构评1月份数据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单月金融数据创新高,不改基本面下行趋势判断


1月份的信贷总量数据不错,超出市场预期较多(WIND统计平均预期2.9万亿),分项数据来看,新增信贷中票据贴现占比不低,体现了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了短期的小企业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要弱于中长期贷款,但总体上强劲信贷数据意味着经济不存在大幅回落概率。

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在社融增速单月反弹后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房地产调控持续的背景下,地产销售增速和M1增速都难以出现反弹,广义货币M2增速在1月份信贷大幅超预期带动下反弹,但M2趋势性反弹仍需要地产政策放松配合。

海通姜超:社融增速回升,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①信贷债券改善,票据年初高增。

1月新增社融4.64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56万亿元,主要贡献一是信贷和债券融资继续改善,对实体发放贷款3.57万亿,同比大幅多增881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4990亿元,同比多增3768亿元;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同比多增1088亿元;三是年初票据大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约3800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且委托、信托贷款同比变化不大,使得非标融资由同比负增转为多增2000多亿元。

②票据贡献仍多,中长贷亦改善。

1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居民部门贷款增加近1万亿元,同比多增700多亿元,其中短贷同比少增170多亿元,而中长贷同比多增900亿元;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约2.58万亿,同比多增约8000亿元,结构上,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约4800亿元,仍是最大贡献,但同时企业中长贷和短贷分别同比多增1000多亿和2000多亿,也在继续改善。

③ 财政存款少增,M2继续回升。

1月财政存款增加5337亿元,同比少增近4500亿元,积极财政背景下减税带来缴税减少,同时1月还实施降准释放资金,M2同比回升到8.4%。春节效应下,企业发放现金、居民取现增加,1月M1同比降至0.4%, M0同比大幅回升到17.2%。

④社融增速回升,宽松仍将延续。

当前口径社融存量增速从18年12月9.8%回升到10.4%,我们测算若不含专项债社融存量增速从18年12月的9.1%回升到9.7%,政府和社会总融资存量增速回升到10.8%。虽然1月存在票据和信贷冲量、专项债提前发行等因素,延续性仍待观察,但宽信用政策仍在加码,中办、国办近日发文要求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未来社融增速仍将趋势企稳,同时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纷纷转鸽,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减少,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国泰君安覃汉:预计2019年表外融资会继续恢复


1月信贷数据较高但基本符合预期,4.64万亿元的社融增长超出市场预期。1月激增的社融数据背后主要是银行“资产荒”,预计2019年表外融资会继续恢复。此次数据的超预期不排除春节“错位因素”。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刘长江:央行宽信用政策见效

金融数据确实牛,各种融资全面飙升,也说明央行宽信用政策确实见效了,而且政府急着在1月出政策,现在看,努力也没有白费。信贷数据中,中长期贷款也表现不错,估计接下来的经济数据也不会太差。

数据如此之好有几个理由:一是资管新规等冲击基本过去了;二是政策确实给力,1月份地方债发行加降准;最后从进出口看,国外经济好像并没预期的那么差。

重阳投资:社融增速有望在一季度逐步企稳


在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票据冲量、地方债发行节奏提前等多种因素作用下,1月社融规模确实可能大幅上升,这也符合信贷和社融投放的季节性特征。前瞻地看,社融增速有望在一季度逐步企稳。这也将对中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各项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加码是社融改善的首要原因。四季度以来,各项旨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货币和社融合理适度增长的政策密集出台,特别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逆周期调控政策进一步增强。这些政策包括: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发改委支持优质房企发债融资,发行永续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并辅以CBS提供流动性支持。

更重要的是,财政政策也更加积极。12月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基建项目接近7800亿元,创下有数据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水平;12月财政支出金额也大幅增长23%。这意味着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都在改善之中。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章俊:2019年直接融资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


在社会融资规模层面,2018年非标融资水平较2017年出现明显下滑,资管新规与债务监管起到了切实效果。直接融资较去年增加2万亿元,考虑到近期政策层面直接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前直接融资在社融中占比不足20%,预计2019年直接融资的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对社融的支撑力度也进一步增强。

经过去年8~9月的高增长之后,专项债的发行量临近限额,财政进一步积极的动能有限,去年12月专项债出现由负转正至362亿元,发行暂未回暖,对社融形成拖累。但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9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后期专项债的发行可能出现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