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上是195x和198x年的人,一定要看下!

2019年,最後一批50後要退休了,最後一批80後也將進入而立之年。提起50後,我們想到的是“下海潮”、“知識青年”等,談到80後,“獨生子女”、“房貸”、“垮掉一代”是關鍵詞。當50後遇到80後,大家馬上就會用“代溝”、“思想碰撞”之類的詞來形容。差距真的有這麼大嗎?


趕上時代每一次變革的50後

1980年,一首由谷建芬譜曲、張枚同作詞的流行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風靡大街小巷,歌詞唱到“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身份證上是195x和198x年的人,一定要看下!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磁帶

作為生在和平年代的第一代人,50後,在如今人看來,大多數已經跨入老人的行列,而在八十年代只有二十多歲的他們,卻是名副其實的新一輩。


他們有幸或不幸趕上了每一次的時代變革,並在其中扮演了主角。


翻看一個典型50後的人生經歷,很多人會驚歎於他們的經歷之豐富。因為他們足夠幸運,趕上了新中國幾乎每一次新時代的變革,但他們又十分不幸,需要一次次打破陳規來適應剛剛習慣的環境。


50後在一次次歷史變革中,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頭,十幾歲當兵、下鄉,二十歲上學,三四十歲拼事業。


在新世紀之初,第一批50後已經年過半百,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兩鬢斑白;到了今天,最年輕的一批50後就要退休,最年長的50後已年近古稀。


曾經站在舞臺正中央的叔叔阿姨們,逐漸將舞臺讓給了後輩,成為了孩子口中的爺爺奶奶。


而豐富的閱歷和時代的錘鍊,又將50後這代人中的精英推上了社會頂層——


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是有著知青下鄉、恢復高考後又考入大學經歷的50後;


幾次問鼎中國首富位置的商界巨賈許家印、王健林正是有過國企下海,軍隊轉業等經歷的50後;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作家莫言,是一名曾經有過農民、軍人多重身份的50後;

……

經歷幾次特殊身份轉變的50後


與50後相比,沒有哪一代人的經歷能夠如此精彩,也沒有哪一代人的經歷能夠如此曲折。甚至在同一個人身上,都有可能經歷過幾次特殊身份的轉變。


他們是農民——


以“老三屆”為代表的一大批50後中學畢業後,以知識青年的身份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去到農村,在勞動中融入農村,甚至有人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終生伴侶。


他們是軍人——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什麼是比穿上軍裝照一張相更時髦更帥氣的事情了,很多50後年輕人,剛剛結束知青歲月,就懷著對軍裝的憧憬走進了軍營,而這單純的憧憬又化為使命感,將青春融入了祖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周邊國際環境空前惡化,50後為主體的中國軍人,北防蘇聯,南戰越南,用青春與鮮血為中國拼出了一個世界強國的地位。


他們是學生——


在很多50後的口中,對1977到1980的幾年有一個特殊的稱謂——“恢復高考那幾年”。由於從文革十年上學中斷到1977年恢復高考,有十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系統地在學校中學習,50後們對上學、對知識的渴望,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很多從軍隊退伍或知青返城甚至是已經工作的50後開始挑燈夜讀,只為一圓大學夢。與40後前輩相比,50後還足夠年輕到可以參加高考,與60後來者相比,50後又更能感受到可以讀書是多麼幸福。1977年當年,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而招生人數只有27.3萬人,錄取率僅4.79%,這樣低的錄取率在大學擴招已幾十年的現在來看簡直無法想象,但是為了這4.79%的概率,恢復高考成了50後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他們是工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正式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曾經瀕臨破產的工廠企業逐漸開始復甦,而這一時期,剛好是50後或剛從軍隊專業,或剛從學校畢業。那時候的大學還是“包分配”,很多人走入工廠成為一名工人,一首沉寂多年的《咱們工人有力量》再次響徹各大工廠的廣播站。伴隨著“每天每日工作忙,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的歌詞,中國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保持了被世界稱為“中國奇蹟”的經濟增長速度,而50後為這一奇蹟貢獻了第一份力量。也是這一時期,成就了無數50後最為經典的“鍊鋼廠”和“紡織廠”的愛情。


他們是企業家——


在上世紀末,有兩次被稱為“潮”的事件,一次是“下海潮”,另一次是“下崗潮”。這兩次“潮”將大批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職工等捧著“鐵飯碗”的人推入了市場經濟的洪流。


曾經歷過“割資本主義尾巴”的50後們,再一次趕上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社會浪潮,很多人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用自己如知青般的激情,似軍人般的勇敢,應對高考般的智慧和工人般的腳踏實地。同一時期,中國經濟開始保持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


成長為集體現象的80後


時間邁入2000年,谷建芬與張枚同再次合作創作了《二十年後再相會》,此時,身為50後子女的第一批80後已經開始陸續成年,甚至是走入社會。

身份證上是195x和198x年的人,一定要看下!

《二十年後再相會》歌譜

80後是第一批以“某0後”命名的一代,也第一次讓社會對某一代的集體現象有所關注。


這一代人生長在社會平穩轉型的交叉路口,與之前的50 、60 、70後相比,沒有經歷過頻繁又劇烈的時代變革,人的個性不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與之後的90後、00後相比,周邊環境還未呈現出如現在這樣的多元化,又很難像後來人那樣隨心所欲地展現自我。


於是,80後在齊步向前的人群中奮力跳起,證明自己其實可以跳得更高,走得更快——


生於1982年的韓寒在高中退學的時候稱要靠寫書來養活自己,這在當時看來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是後來他連續數年保持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十的位置;


被稱作“中國電競第一人”的李曉峰,用他大名鼎鼎的遊戲名字“SKY”橫掃國際各大電競賽事,讓人們看到曾被認為是“藏汙納垢”之地的網吧遊戲廳也能走出身披國旗為國爭光的英雄;


更多選擇繼續留在學校的80後們,有人成為了最年輕的正廳級領導幹部,有人成為最年輕的985高校教授,以80後為主力,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科研團隊,將大飛機送上了天,將空間站送上了“天外天”。


也開始懷舊的80後


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奮鬥,不一樣的歷史,一樣的信念,從50年代到80年代,不過短短30年,社會環境雖已天翻地覆,但所謂代溝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可逾越,50後的前人栽樹,為80後的後人乘涼,成長起來的80後亦將以一顆“前人”之心,再為後來之人栽樹乘涼。


長時間被人貼上“年輕”標籤的80後們在最近幾年也開始主打懷舊牌了。80後的A在一次同學聚會後一起去KTV唱歌,翻遍了點歌單中的“港臺流行”卻怎麼也找不到A最愛的那首張國榮的《我》,於是他叫來服務員幫他查,95後的服務生幾秒鐘就在“懷舊經典”中找到了,與之並列的還有《冰雨》、《鐵血丹心》等80後經典曲目。


我就是我,是否還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80後在十幾歲的時候,總是認為父母一代人不認識周杰倫、蔡依林,不會發短信,真是太落伍了。


如今很多95後、00後看到80後竟然還在聽周杰倫、蔡依林,偶爾還要發短信,一樣感嘆80後真是太落伍了。


80後正無奈地同青春揖別,他們每日為眼下奔忙,為明日籌劃的樣子,一如他們的父母一代。


不得不承認,第一批80後到了今日,已經年近不惑,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年人了,大多數人已經成家並立業,被小朋友叫作哥哥姐姐心裡會有一點小興奮,被叫做叔叔阿姨也不會像前幾年那樣有任何觸動。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的人們,如今已奔忙在生活和工作中,而正是這每日的奔忙,讓他們延續著父輩的傳奇。


激情散盡,唯有前行。


若真人生如旅,我願一葦以航!


扛起生命兩端的兩代人


時間跨入2019,距離創作《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已經過去39年,幾乎到了《二十年後再相會》中所暢想的“再過20年”的時代。


50後年逾花甲,有幸目睹自己曾經奮鬥的“四化”目標,已然呈現在眼前。


80後已然而立,收起年少時不切實際的幻想,為眼前的理想而努力。跨過二十年,50後與80後帶著自己強烈的時代印記再次相會。


H來自一個南方內陸省份典型的由30後、50後、80後和10後組成的四世同堂之家。在這同一個家庭中,有兩代人在“北漂”,H碩士畢業進入事業單位,有了一份讓老家人羨慕的“穩定”工作,2014年,H在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北京成婚,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2016年,女兒出生了,女兒的誕生為整個家庭帶來了幸福的同時也帶來了煩惱,作為典型的雙職工家庭,H夫婦倆每日除了早八晚六的工作時間外,還要不定期加班出差,女兒的照看就成了問題,而雙方的父母60後的還未退休,50後退休了的還要照顧他們已年近90的30後父母。


於是,H家中多了一個特殊的“北漂”,H的爸爸——一個年過六旬的50後,作為知青返城30多年後再次離開家鄉,到北京照顧孫輩,在H夫婦不忙的時候,還要抽時間回老家,幫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照顧年邁的父母,而80後的H從此也多了個任務,在每個長假,都要帶著孩子回到南方老家,讓爺爺奶奶享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也幫自己的父母緩解家庭的壓力。


向北是對子女的愛,是未來,是希望;向南是對父母的孝,是過去,是責任。


連接起過去和未來的,是50後與80後,是北京到家鄉的高鐵,是滿載的行李箱,他們共同見證了兩代人扛起生命兩端的“雙城記”。


也有朋友問過“累嗎?”


“還好,無論回北京還是回老家,心裡都充滿了期待。”H如是說。

身份證上是195x和198x年的人,一定要看下!

一個80後與50後撐起的四世同堂之家

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而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狄更斯說,“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輝煌還在延續,或許一切又歸於平淡,不管哪一代人,就像電影《芳華》中所言——


“他們的青春如幟如炬,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