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看展|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

上海博物館9月底新開特展,本次展覽的展品均選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以及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的重要收藏,並橫跨美國1865至1945這八十年的歷史。在這些頂尖的畫作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藝術之美,還能夠窺見一段動盪時代的美國藝術故事。所以,哪怕您早已去美國旅行多次,約會博物館這樣的紙上風華,依然是不容錯過的浪漫。

事實上,關於這八十年,我們從電影、文學裡知道美國,比從繪畫中瞭解美國要多得多。我們可以在《亂世佳人》中得知美國的南北大戰,也可以從田納西·威廉姆斯《慾望號街車》中得知南方的精緻文明被北方的工業文明無情碾壓;我們可以從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迷惘的一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得知一戰後的青年文化和國家情緒;我們也可以在艾倫·金斯堡、傑克·凱魯亞克等垮掉的一代作家作品中瞭解二戰後美國青年自省、嚴肅、奔跑著嚎叫的荒涼情節。

但是,如果問你在這段時間裡,美國有哪些藝術繪畫?知道的人可能就很少了。這個展: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正好可以通過繪畫,帶你一窺美國這八十載的藝術進程和文化脈絡。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序,分為“南北戰爭之後”、“現代西部”、“東方元素”、“世界主義

”、“都市生活”、“激進派的探索”、“美國景象”、“自畫像”和“新的探索9個版塊,並特別設置了“聚焦惠斯勒”與“聚焦霍普兩個專題

在展覽中,你將近距離領略到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惠斯勒的《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阿瑟·德夫的《出航的船》、喬治亞·歐姬芙的《牛頭骨與白玫瑰》、瑪麗·卡薩特的《夏日》、阿奇博爾德·莫特利的《自畫像》等經典名作,其中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更是首次在亞洲展出

藍貝是在開幕第二天,特意去躬逢其盛的。80年80件作品,看的人感慨不已。原來美國不只有好萊塢、蘋果、華爾街、不只有全球頂尖的科技、經濟以及遼闊的自然風光。它的藝術,也可以令人看得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下面,我按照展覽的順序,挑重要的作品,為大家做一些介紹,並附上一些剛出爐的個人觀感,與大家分享。希望,能方便大家打卡時略作參考。

第一部分

南北戰爭之後

Aftermath of Civil War

這場內戰雖然使得美國許多地區遭受到嚴重破壞,但也重塑了國家組織的形態,並對日後美國的社會及文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內戰之後,年輕男性人口銳減,婦女們開始扮演新的角色,得到解放的美國黑人向北部和西部遷移,開始新的生活。孩童、女性、黑奴這些一度處在社會邊緣的人在此時得以成為畫中的主角。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費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美國人,1826-1900

我們的旗幟在空中

1861年 / 紙上石版畫、油畫 / 19.0 × 28.9 釐米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這幅畫創作於1861年,也就是南北戰爭爆發當年,畫中內容是美國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標誌,所以正好被當作了這個展的序曲。1861年,林肯當選總統,有意削弱南方奴隸主的利益,最終導致南方各州脫離聯邦。4月,南方同盟軍攻破了北方聯邦軍駐守的薩姆特堡,美國南北戰爭的鐘聲在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敲響。薩姆特堡上曾經飄揚的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在戰爭結束時被扯得稀碎,但它還是被保存起來送到紐約,成為激勵北方聯邦軍繼續團結抗戰的標誌。

在這幅畫中,丘奇將國家和愛國主義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的圖像:黎明破曉時刻,空中漂浮的縷縷朝霞中透出旗幟的形象,昭顯著聯邦事業即將帶來的希望。

費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被譽為美國19世紀後期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他繼承了托馬斯·科爾對自然的敬愛之情,常常通過大型繪畫向人們展示大自然的神聖力量。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莉莉·馬丁·斯賓塞(1822—1902年)

紅白藍之家

約1867-68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藝術捐贈基金會

莉莉·馬丁·斯賓塞 的這幅畫,看似是描繪了一場愉快的聚會。事實上另有深意。畫面中心最顯眼的白衣女子,是斯賓塞以自己為模特畫的。身邊簇擁著的孩子們,最年幼的兩個孩子正被猴戲吸引。手風琴演奏者似乎正要結果小男孩手中搖搖欲墜的牛奶杯,轉交給赤腳的小女孩。右下角的女人欣喜的看著懷裡的小孩,手中還拿著滿滿的牛奶罐,左邊樹下的陰影裡坐著一位身穿軍裝的男性,斜依在椅背上的柺杖表明他的傷殘。

《紅白藍之家》是莉莉·馬丁·斯賓塞最後幾件通過描繪家庭內的場景,來表達南北戰爭所帶來的悲劇的畫作之一。19世紀的美國,女性作家不多,莉莉·馬丁·斯賓塞有幸出生於英格蘭埃克塞特一個開明的法國知識分子家庭,1830年舉家移民到美國俄亥俄州,其後曾讀美國國家設計學院。1850年,斯賓塞被提名為國家設計院榮譽成員,這是美國公立藝術機構對於女性才華的最高承認。

斯賓塞面對社會對女性身份的種種偏見,有意在作品中做出反叛,並插入一些傳統女子沒有的意識。在這副畫中,她在前景中支插入離破碎的星條旗隱喻了獨立戰爭帶給國家的創傷。令穿白裙的女子周圍簇擁著一群孩子,暗示了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而她手指尖上的頂針和針線盒,則暗示了女性才是最終幫助國家復原的人群。

第二部分

現代西部

The Modern West

隨著內戰後美國北方和南方各州的統一,美國人開始有了更多精力開拓遼闊的西部地區。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馬斯登•哈特利(1877—1943年)

新英格蘭的結束——新墨西哥的開端

1918/19年 / 紙板油畫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阿爾佛雷德•斯蒂格利茨藏品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社會向西部發展,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家聚集地。當時,美國的畫家們正在尋求一種原創的本土現代藝術,他們在西南部遼闊的風景中找到了理想的描繪對象:空曠的山丘與沙漠。這種特殊的地理形態既是美國本土特有的,而又與現代主義畫家追求的抽象風格相得益彰。

這些也正是馬斯登·哈特利在此處定居的用意所在,他將這裡視為一片未經破壞的樂土——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可以逃離滿目瘡痍的東部,在這裡的大自然中尋找新生。

第三部分

東方元素

Looking East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托馬斯·威爾默·德溫(1851—1938年)

執玫瑰的女子

1912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隨著全球貿易更加便利,美國跟歐洲一樣,也經歷了東方熱。大量的東亞藝術品流入美國富人和中產階級家中。如果你喜歡看日本浮世繪,也會發現很多西方現代藝術,其實都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在這幅畫中,一位身著日本或中國服裝的白人女性,端坐在椅子上。背景的牆上掛著東方卷軸,桌上擺著瓷器,都驗證了這一點。

此外,畫家還安排模特在一片寡淡而光線瀰漫的氛圍中,採取一種靜止的、不與觀眾溝通的姿態。這讓我們感覺,《執玫瑰的女子》與其說是一幅表現個人形象的肖像,不如說它是為了達到和諧的視覺效果,而對女模特和各種物件進行的排列和組合。

第四部分

世界主義

Cosmopolitanism

19世紀後半葉,越來越多的美國藝術家遠赴海外,在倫敦、巴黎和威尼斯等傳統歐洲藝術中心深造學習。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約翰·辛格·薩金特(1856—1925年)

在卡爾卡特作畫的丹尼斯·米勒·班克

1888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這幅畫是不是讓您想到了克勞德·莫奈的一些畫作。有種印象派的影子? 莫奈、雷諾阿在年輕時,就大膽地決定他們不像當時如日中天的古典畫派那樣去美化風景,而是要真實的勾勒天空和自然的顏色。古典畫派都是自帶美圖秀秀的,而風流的印象派小子們卻敢於直面自然的美。這幅畫中的作者約翰·辛格·薩金特和他的密友,也就是畫中男子約翰·辛格·薩金特 正是深受莫奈的影響,整個夏天都在室外寫生;他們捕捉自然光線與轉瞬即逝的色彩,並直接在畫布上完成畫作。薩金特用印象派典型的濃厚的色彩和疾速的筆觸描繪了“卡爾卡特磨坊”的鄉村景色。他的油畫作品表面也像畫中所呈現的那樣,是露天寫生的“觸覺記錄”。

薩金特被譽為美國19世紀初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他早年在法國求學,在巴黎居住了12年時間,並定期在官方沙龍展出自己的作品。其後他搬到了英國倫敦定居,並頻繁地前往美國,為羅德島紐波特、波士頓以及紐約的上層社會人士繪製雅緻的肖像。雖然出生在海外,並且過著外籍人士的生活,但薩金特從未放棄過美國公民身份。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查爾斯·考特尼·柯倫(1861—1942年)

荷花

喜歡讓老婆做女主,並不是姜文和賈樟柯的專利。這幅畫裡的白裙女子,一看就自信、優雅、美麗、大方且時髦,正是畫家查爾斯·考特尼·柯倫的妻子。查爾斯·考特尼·柯倫也是受法國印象派啟發的美國畫家。他讓妻子頭戴一頂受男裝啟發而設計的漁夫帽,從船上俯身摘採一朵荷花,明媚的陽光灑落在她身上。她的服裝風格,以及她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象徵著二十世紀之交蓬勃發展的女性獨立運動。相比之下,她身邊的表姐(妹)代表著老派作風的女性——她順從地坐著,戴著一頂過時的軟帽,謙遜地凝視著自己的膝蓋。這個主題體現了畫家對“新女性”的欣賞,以及他描繪日常生活,而非歷史、文學或神話主題的現代觀念。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瑪麗·卡薩特(1844—1926年)

夏日

1894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這幅畫中,一名女子和一個小女孩正坐在小船裡,俯身看向河裡的兩隻鴨子。畫家採用了緊湊的豎構圖和略帶俯視的視角,畫中完全沒有地平線,整個畫面的取景像是經過剪切一樣。鮮明的色彩、豐富的肌理,都是日本木刻版畫的影響。

卡薩特是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女畫家之一。她長期旅居巴黎,與法國印象派關係密切;充滿活力的畫面肌理與自由的筆觸,都表明她與印象派畫家的交集。畫中成年女子穿著19世紀婦女的夏裝,帶著白色手套,而年輕女孩穿著輕薄的無袖連衣裙,當她扭轉身體時,肩帶從一側滑落。顯然這種私密的畫面,在現代主義風潮出現之前,是不可能出現在作品中的。

第五部分

自畫像

Self-Portraiture

在上博的介紹裡,我們看到這樣的介紹。說當更多的美國人欣然接受藝術生活,許多畫家開始為自己或他們的同行繪製肖像以作自我展示。

但是我總覺得,這些自畫像凸現出來的心理頗值得玩味。還記得梵高給自己的自畫像嗎?梵高在33歲時得了梅毒,身體倍受折磨,精神近乎失常,但他很懂得自嘲,於是畫了一幅叼著菸斗的骷髏的自畫像,用微笑來面對死亡。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還有,大家一定記得梵高抽菸斗的自畫像。很多人覺得他一定特別喜歡吸菸,其實也不是。他當時窘迫的連飯都吃不上,吸菸是為了緩解飢餓感。當時他身在安特衛普,混跡風月,患了梅毒,牙齒開始脫落,醫生為他拔了十幾顆牙齒。所以,梵高的自畫像很少有笑意,也不是因為他不愛笑,而是不想令人看到他的牙齒。

本次美國走向現代主義中,這些畫家的自畫像,我總覺得也有很多隱藏在官方介紹背後的小故事。大家可以留意,自行挖掘一下。

比如看下面這位,明明只有三十幾歲,為什麼卻把自己化成一個老朽呢?不過畫的是真好,連右側酒瓶上的倒影都沒有忘記。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第六部分

都市生活

Urban Experience

19、20世紀之交,電燈、電話、留聲機和電影院等新科技的普及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描繪劇院、馬戲團燈火輝煌的舞臺,以及在餐廳聚餐談笑的工作女性,艾弗雷特•希恩和約翰•斯隆等畫家記錄下城市光鮮的一面。而喬治•盧克斯則向我們展示了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差異以及都市生活殘酷的一面。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艾弗雷特·希恩(1876—1953年)

舞臺

1903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艾弗雷特·希恩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兼插畫師、戲劇家、電影佈景設計師和藝術總監於一身。這件作品即顯示了畫家在戲劇藝術上的成就——在《舞臺》中,希恩採用了近距離的取景,觀眾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被兩位女演員所吸引。觀看錶演的人群填滿了全景。畫家意在向我們傳遞,坐在漆黑的劇院中全神貫注投入戲劇的感受;在舞臺地腳燈的投射下,兩個女演員似乎正應和著大提琴手和站在座席上方的指揮。這幅畫作尺寸較小,加上帶有私密感的取景,筆觸快速、粗略,對細節只有最低限度的細節,表明畫家是在現場完成這幅作品的。

其他都市生活畫作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第七部分

激進派的探索

Radical Experimentation

二十世紀初,歐洲的先鋒藝術家們開始大舉挑戰傳統的學院派藝術。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阿瑟·德夫(1880—1946年)

出航的船

約1929年 / 錫板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藝術收購及捐贈基金

違背父親意願,放棄做律師的可能,選擇成了一個四處漂泊的自由雜誌插畫家。在一艘帆船上與第二任妻子度過了好多年的歲月。

這幅畫,與其說是“描繪”,不如說他用一些形狀“象徵”了一艘漂浮在水面上的船。他用交替的藍色和米色代表天空、薄霧和大海,為動盪的船隻帶來了一種平衡感。

阿瑟·德夫喜歡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一種“萃取”——從自然中提取最本質的線條和平面,呈現他所認為的、景物最純粹的一面,因而他也被認為是第一個追求非具象藝術的美國藝術家。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喬治亞·歐姬芙(1887—1986年)

牛頭骨與白玫瑰

1931年 / 布面油畫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藏品,喬治亞·歐姬芙捐贈

自文藝復興以來,頭骨一直是繪畫中流行的題材。在虛空派畫家的藝術中,它作為一種象徵,提醒著人們生命的斷在。歐姬芙將這個傳統的主題進行改造,用極近的特寫刻畫它的正面,又把頭骨置於畫布的中央,賦予它如同聖物般的視覺效果。歐姬芙對頭骨細節不遺餘力的描繪,使觀眾情不自禁地關注頭骨形狀本身蘊藏的美感。此外,看似美好的人造玫瑰其實是當地人裝飾墳墓所用,更為這件作品增添了一份死亡的氣息。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馬斯登·哈特利(1877—1943年)

畫作第50號

1914-1915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這是一幅與北美印第安文化有關的抽象作品。藍貝以前讀丹布朗的《消失的迷符》時,對那些特殊的符號蘊含的意義特別著迷,所以對這幅作品格外關注。1914年至1915年間,寓居柏林的馬斯登·哈特利創作了一系列油畫作品,這是其中一幅。他把這個系列成為亞美利嘉。A-M-E-R-I-K-A, 這是德語中對美國這個單詞的拼法。畫面下面是一張拉開的弓和一隻搭載弓上的箭,箭頭指向一頂印第安帳篷,這些圖案與反覆出現的條紋、折線、方形和同心圓的圖案組合在一起,搭配以鮮豔的顏色,營造出一幅跳躍的,充滿活力的畫面。哈特利將美國印第安文化的視覺符號,與一戰時期軍隊文化中旗幟和制服的圖像相結合。這幅畫中的一些神秘符號,以及數字7、8、9,代表了哈特利那些在戰爭中被殺害的德國朋友們,這讓這幅畫成為了作者對戰爭體驗的一種個人化的表達。同時也令人聯想到一戰中列強瓜分海外殖民地,世界霸權、與美國移民對印第安土著的驅逐與迫害之間潛在的邏輯聯繫。創作完這一系列後,哈特利就因為戰爭被迫返回美國。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查爾斯·德姆斯(1883—1935年)

歡迎來到我們的城市

1921年 / 布面油畫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查爾斯·德姆斯是美國第一位立體主義畫家。這幅《歡迎來到我們的城市》是查爾斯·德姆斯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創作的一組畫作之一。在這組畫中,德姆斯探索了他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州蘭卡斯特及其周邊地區的工業和城市建築。通過將物體扭曲、簡化成扁平交錯的平面和尖銳的線條,德姆斯開創了一種尤為美國化的現代主義樣式:“精確主義”。這是一種效仿立體主義、將物體簡化為幾何構成的做法,它使德姆斯得以用一種客觀、超然的觀察視角來觀察城市景觀。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查爾斯·德姆斯(1883—1935年)

生意

1921年 / 布面油畫、石墨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藏品

這幅《生意》描繪的可能是德姆斯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州蘭卡斯特的美國建築軸承公司。在畫面中,畫家強調了畫面的二維特質,並嚴格地在畫面中劃分了塊面。畫中建築的正立面幾乎完全平面化,只有附近建築物投下的陰影,給人些許視覺上的深度。而在大樓的窗戶上,德姆斯還疊加了一個日曆——這可以被解讀為對20世紀枯燥沉悶的日常工作的戲謔表述;通過這種形式,德姆斯以一種非常現代的方式呈現了主題,質疑了美國文化對工業的頌揚。

其他: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其實,我本人特別鍾愛這些由平面幾何、簡單的線條、色塊和迷符組成的抽象畫,他們彷彿具有某種魔力,就這樣把人拉入其中,進入了另一層宇宙。記得美學大家朱光潛先生說過吧,藝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隱”。老舍先生的“幽默”是隱、古代的詩詞歌賦是“隱”,美國的這些抽象畫,還是“隱”。我們在“隱”中感受到詩性,感受到神秘、感受到一顆顆不一樣的心,和他們想表達的東西。這些抽象的東西,看似單調,其實越來越有味道。單調的東西不會令人馬上就愛上,可是也不會迅速就厭棄。到了這般年紀,膚淺的文藝小清新早已越來越無感,是時候欣賞一些看似乏味,實則有滋有味的藝術了。

第八部分

美國景象

American Scene

20世紀30年代的大量作品著重於描繪普通美國人日常活動,包括美國鄉村傳統、遊樂園、美國黑人社區、大都市中的移民和工人等等。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愛德華·霍普(1882—1967年)

夜遊者

1942年 / 布面油畫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收藏協會之友

《夜遊者》是本展覽最後觀眾歡迎的一幅畫作。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他不分國別、民族和時代的穿透力。它描繪了一個通宵的餐館,裡面坐著三位各懷心事的顧客。一個男人獨自背對著我們坐著,他右邊的櫃檯上有一隻空杯,暗示座位是剛剛空出。櫃檯的另一邊坐著一個男人和女人,雖然沒有對視,手卻幾乎碰觸到了對方。這位紅髮的女子是以藝術家的妻子為原型創作的。畫中的第四個人物是餐廳的侍者,他的嘴微張,似乎正在發問。

愛德華·霍普筆下的人物總是避免眼神交流而相隔而坐, 人物關係卻很曖昧,表現出一種純粹美國式的孤獨、孑然與深沉。熒光燈在1940年早期才剛剛被使用,畫中的餐廳散發出一種詭異的光芒,如同一隻夜晚的燈塔。在這幅著名的《夜遊者》中,藝術家沒有在場景中設置任何明顯的入口,因而我們一方面被畫中的光線所吸引,另一方面則被玻璃窗隔離在場景之外。在餐廳外,畫家則把畫中的元素縮減到最基本的層面:城市街道上通常的景物——行人、汽車、垃圾,全都不見了蹤影。

霍普曾否認他在《夜遊者》中刻意表達了人的孤立與都市生活的空虛等,但他承認,他“可能不知不覺地描繪出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獨”。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愛德華·霍普(1882—1967)

夜晚的高架列車車廂

1918年 / 蝕刻版畫,橫紋紙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版畫與素描俱樂部捐贈

愛德華·霍普 以其畫作中清新柔和的色調和神秘的張力譽滿遐邇。可你知道嗎,他還是一位大師級的版畫家。他在巴黎旅行時曾見過倫勃朗·凡·萊因和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的作品;受兩位大師的影響,霍普從1915年開始製作版畫。版畫給了霍普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也幫助他探索了獨特的城市現實主義風格,造就了他成熟期的油畫特點。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本次展覽展出的霍普的版畫中,我最愛這幅《夜晚的高架列車車廂》。看到空曠的車廂裡,一男一女親密的交談著的樣子,有沒有令你想到了晚上加班回家的你?反正我是看得很戳心了。更要命的是,我晚上回家的列車上,並沒有一個女士相陪,只有一個空蕩蕩的車廂,可能有幾個散發小廣告的會光顧我一下。。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利奧妮·費寧格

《曼哈頓清晨》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藏品

利奧妮·費寧格眼中《曼哈頓清晨》與伍迪艾倫嚴重的曼哈頓,是如此不同。伍迪艾倫用黑白色調去拍曼哈頓,而利奧妮用粉紅色的底色來表現曼哈頓清晨的光線,同時在局部施加米色、灰色來強調畫面的二維感。你能想象他曾經遭納粹迫害,由歐洲逃往美國,才加入一個由歐洲現代主義者組成的藝術家群體,從而一起從根本上改變了20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藝術,併為之後的抽象表現主義的流行鋪平了道路嗎?

第九部分

新的探索

New Directions

二十世紀30年代末,隨著經濟蕭條期的結束,美國文化中的幾種新趨勢開始融合。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傑克遜·波洛克(1912—1956年)

無題

約1938或1941年 / 亞麻布面油畫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重大收購紀念基金;佛洛雷納·梅·舍恩博恩遺產;通過卡特·H·哈里森夫婦、瑪格麗塔·S·裡特曼、布魯斯·博蘭夫婦,瑪麗·L和利·B·布洛克優先收購

《無題》是美國著名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波洛克,在職業生涯早期極其重要的一幅作品。它顯示了藝術家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多種不同道路上進行的藝術探索,也見證了他不斷尋找個人視覺語言的過程。在波洛克跟隨托馬斯·哈特·本頓學習時,他的老師正與墨西哥壁畫藝術家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聯合創作一組壁畫。因而《無題》的形式、水平構圖和比例顯然借鑑了壁畫,其中奧羅斯科的作品可能影響了這幅畫誇張的明暗對比和扭曲的效果,以及它英雄史詩般的宏偉與活力。此外,畢加索的鉅作《格爾尼卡》也可能影響了波洛克的作品。據研究,波洛克對榮格的“心理療法”非常感興趣,他認為可以通過“意識和無意識的融合”來實現“精神轉化”,因而我們在這幅作品中也發現,藝術家正試圖在畫中達成這一點。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米爾頓·艾弗裡(1885—1965年)

青春期

1947年 / 布面油畫、石墨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米爾頓·艾弗裡是美國著名現代主義畫家,他曾被馬克·羅斯科視為大師。這幅《青春期》代表了艾弗裡成熟時期的風格。在作品中,艾弗裡畫下了他十幾歲的女兒馬爾希坐在拉著簾子的窗前看書的樣子,她沉浸在書中,既生澀又優雅。在其後,畫家將風景和室內的場景簡化為一系列邊界模糊的柔和、平面化的色塊組合;這種對場景的抽象描繪、對色彩關係的關注,以及虛與實的張力,都凸顯了少女在青春期特有的那種不確定狀態。女兒是艾弗裡最喜歡的創作對象,他在1947年曾舉辦過一個全是有關馬爾希的作品的展覽,描繪了她從事不同活動、身處不同環境的樣子,這幅畫當時也在其中。

走向現代主義

深度看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時間:2018.09.28-2019.01.06

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

地點:上海博物館

費用:免費

關於看展,你可能需要的幾個Tips:

1. 這次展覽將持續到 2019年1月6日,所以也不是那麼急著去,最好是挑一個工作日的時候,避開高峰去。

2. 上海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就禁止入內,16:45就基本要開始清場啦。

3. 無需買票,該展覽免費。只要排隊進上博即可。

4. 秋天了,展廳裡冷,大家準備一件外套,舒舒坦坦看展吧。

- END -

上海藝術展覽

後臺君個人微信號:Art_inSH2018

藝 術 讓 生 活 更 美 好

長 按 二 維 碼 關 注 本 訂 閱 號

喜 歡 分 享 給 朋 友 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