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鎏金走龍

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走龍尖嘴齜牙,長舌捲曲,獨角豎耳,頭須向後,鋸齒狀背脊,長尾拖後上卷,全身刻有魚鱗紋,三爪長腿,筋骨強勁,昂首行步,姿態雄壯剛健,情態生動,富有生命力,表現出唐代高超的冶金技術。

玉高足杯

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秦代阿房宮遺址內出土

“李勉”雙魚蔓草紋銀盤

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唐代 平底,口沿微敞,銀盤完整無缺,盤體以魚紋為中心,分內外兩圈,以對稱的蔓草組成裝飾花團圖案。盤心雙魚以金葉134片鑲嵌組成,形成金光閃閃的魚鱗,運用錯金法使金色的團花映襯在銀白色底紋上,交相輝映,燦爛奪目。加工痕跡清晰可辨,精湛的加工技藝,令人為之讚歎。

三彩騰空馬

“三彩胡人騰空馬”就像是一位絲綢來客,一路疾馳,來大唐長安追夢的旅人。

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白釉雙龍柄壺

唐代

從造型而言,白瓷雙龍柄瓶就是在白瓷龍柄雞首壺的基礎上略加改進的一種新品種。雞頭壺始於三國未期,器體矮小,雞頭僅是裝飾件。東晉時,壺體變大,腹圓,雞頭由裝飾變為實用的流,引頸高冠,雞張口,可以出水,短尾變成彎曲形柄,整體美觀。東晉晚期,曲柄出現了龍首柄,還有雙雞首流。南朝時雞頭壺腹體變的瘦高,雞頸長,雞冠高,龍首曲柄加長。發展到隋代體型修長俏麗,雞首為公雞“打鳴型”,龍柄加長為引頸伏首,口街壺口沿,尾與壺的肩相連為整體,新穎雅緻。此時由於受外來影響出現雙龍柄瓶,即把雞首改為相同的一隻龍柄,其造型更耐人尋味。

西安博物院典藏精品,欣賞加科普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