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書記:不走捷徑,不能簡單以面積擴大謀求首位度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談到城市首位度時指出,不能簡單地、單純地以地域面積擴大謀求總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註重以新發展理念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度。

去年年底,山東萊蕪市併入濟南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省會城市首位度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濟南和南京,在省會城市首位度排名中長期處於倒數,濟南通過行政區劃調整提升整體實力,南京何去何從?張敬華在推進大會上強調,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是今年南京對標找差的主攻方向,全市一定要不待揚鞭自奮蹄,切實強化責任意識、強化使命擔當,立足自身謀首位,以質取勝幹首位,只爭朝夕爭首位,努力在有限空間釋放無限可能,把資源潛力變為過硬實力。

省會城市、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的“三重身份”,既是行政格局決定的客觀地位,也是國家批覆明確的發展方位,還是國家規劃賦予的規模定位。“三重身份”是南京的獨特優勢,更是南京必須踐行的職責使命。萊蕪併入濟南之後,鎮江併入南京的傳言一度甚囂塵上,“行政區劃調整,是中央考慮的事情。南京不能簡單地、單純地以地域面積擴大謀求總量的首位度,而是要更加註重以新發展理念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度。”張敬華說,“南京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要集中精力,通過新發展理念,實現6個功能的提升,勇挑首位重擔。”

提升首位度,南京不準備走捷徑。2019年,圍繞“八個對標”,南京將持續發力、攻堅突破,全面提升對標找差的整體成效和水平。

創新對標要沿著“六化”方向再跨越,緊盯深圳等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堅定不移走市場驅動型創新的路子,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量質並舉建設新型研發機構。

產業對標要聚焦自主可控上水平,主導產業要做好“擴容”的文章,產業地標要做好“強鏈”的文章,傳統產業要做好“轉型”文章,實體經濟要做好“融合”的文章。

生態對標要聚焦難點問題求突破,更大力度推進長江南京段生態修復,堅定不移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開展劣V類水體整治。

改革對標要強化攻堅克難樹品牌,“闖”的勇氣要更大, “創”的意識要更強, “實”的幹勁要更足,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改革部署落地見效,堅決打通改革落實“最後一公里”。

開放對標要堅持內外並舉更國際,堅持以世界眼光謀劃南京發展,以國際理念制定發展政策和規劃計劃,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樞紐體系要綜合集成,著眼國家和全省佈局,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和綜合運輸服務“兩個升級版”。開放合作要引領突破,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抓好自貿區創建和政策落實、長三角科創圈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工作,推動取得更多務實成果。

民生對標要圍繞群眾需要補短板。兜底保障要更加有力,推動底線民生擴面提標。品質民生要更加充足,著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社會治理要更高水平,推動網格化工作一體聯動、智能運行,打造全國樣板。

城建對標要立足宜居宜業提形象,規劃要體現更高標準,持續優化空間格局和功能佈局,充分彰顯美麗古都特色風貌。建設要追求更高品質,努力打造一批匠心工程、精品力作。管理要堅持更加精細,抓住關鍵細節和細微之處,解決突出問題,展現“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

營商環境對標要聚焦公平效率創一流。市場準入要進一步放開,加快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對民資、外資的開放。

政務服務要進一步優化,全面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提升服務效率。市場監管要進一步加強,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格城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矢志超越標杆、奮力走在前列。過去一年,南京以GDP超萬億城市和國內外先進城市為參照系,進一步提升了發展追求。張敬華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在謀劃今年對標找差工作的過程中,要緊盯“標杆”和“燈塔”,加大比學趕超力度,既要謀求總量的超越,更要追求質量的領先,不僅經濟發展指標要有新的進位,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發展、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和黨建水平都要有新的躍升,真正把對標找差的過程轉變為提質增效、不斷超越的過程,把對標找差的效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